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都胜小学《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1《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课题编号MJG12082我校课题研究小组在市县教研领导、专家的关心与指导下,在2012年12月开始进行了《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通过一年多的努力,课题研究小组在本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农村小学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实践研究有了一定的研究经验,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调整,使课题研究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现将本课题的中期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一)对新形势下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深入学习与研究。为保证课题的正常开展,在确立课题后,通过上网学习、学习教育管理专著、阅读教育管理及教学类刊物,学习有关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理论,写好读书笔记、活动与培训记录、学习心得体会等,积累了许多先进的建设理念,用以指导我校的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我们课题组看过的文章著作有:《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宝林镇邓媛;《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刘丽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环球时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作者:青永红周林;《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探究》(《现代交际》2011年01期)等等。通过学习,努力从理论层面上引导我校课题组对所研究课题的产生背景、科学依据、教育思想、实践价值全面把握,实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与管理理念的转变。(二)专题培训,完善方案。课题研究的初始阶段,我们遇到很多的困难。包括对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本身的理解、对课题的选取、目标的制定、活动实施的手段与方法等等。我们定期组织专题讲座,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集中调查和集体研讨相结合的办法,学习新形势下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理论,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融入到实践工作中。为了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多次召开课题阶段成果交流会,课题研究工作推进会及各位成员负责的子课题研究现场会,保证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三)编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2013年2月初,首先按课题实施计划成立了以成长校长为核心,研究小组成员负责并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编制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现状调查问卷》,并选择林头镇10所小学(农村2中心小学及所辖完小)进行调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现状,找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根据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现状调查问卷》的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所面临的一些困境,主要从学校、教师与管理的方式方法、教育手段、建设资源等方面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不足,找到下一步前进的方向。(四)从实际出发,边实践反思边总结推广。我们根据课题的实际,针对课题目标,制定了研究方案。选取3‐5所各具特色的学校,根据其自身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子课题进行研究,全体成员分期依次对上述学校操作实施的子课题研究情况开展调研、分析、讨论,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与困惑,指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边实践反思边总结推广,努力探索出具有我县特点的“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新经验。(五)制定计划,撰写论文。我们课题组成员每学期都有计划,每个成员要拟定一份子课题的课题研究方案并按照方案着手研究,并及时做好相关资料收集整理与存档工作。每学期召开一次全组成员参加的课题研究专题讨论与推进会,并及时刊出一期课题研究专题简报。我们课题组成员围绕“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实践研究”这一主题共撰写学校教育与管理类论文多篇。通过培训和学习,让我们开拓了眼界、汲取了信息、借鉴了经验,推动了课题的研究和发展。三、课题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效(一)我们初步提出观点: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2.开展帮扶结对活动3.抓好心理疏导4.务实创新,创建家教名校5.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二)阶段性主要成果:1.理论成果(1)形成《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调查问卷》调查报告。(2)形成《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实践研究》阶段成果报告。3(3)我们初步提出的解决策略有:以人为本,坚持依法、民主、科学建设留守儿童之家;落实教学中心地位,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在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创立温馨化校园的学校特色。(4)论文:我们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多篇。2.实践成果(一)、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与实验的方法与途径1、在我的呼吁和建议下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的指导、培训、检查、考核、评价、激励。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完善留守儿童的相关信息学校对每一个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了解后,对相关信息进行认真登记。这样,就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提供真实、原始的第一手信息资料。3、成立“留守儿童之家”,促进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通过一年来的教育,许多留守儿童在这里得到了精心的教育,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其中四年级一班的留守儿成依然和五年级一班的留守儿童张林燕等人,她们原来性格孤僻,自卑,成天忧郁寡欢。通过在留守儿童之家得到同伴的关爱和老师的细心开导帮助后,现在已经变得活泼开朗起来并养成了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他们的父母在春节回家见到自己的女儿时都说她们像变了一个人似的。4、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教育活动为了更好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实验组成员认真分析了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后,进行因材施教,并积极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教育活动。留守儿童切实感受到人间真情的温暖,并在老师和优秀同学的潜移默化中自觉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5、加强对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管理,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是一项艰巨而且繁杂的工作。为了让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实验领导小组积极督促教师们严格按照实验有关规定认真开展各种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的实践活动,并对活动情况进行认真记载,包括家访、会议、主题活动、谈心、总结等内容。这样充分调动了教师的教育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地促进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6、强化教师的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4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研究小组积极加强对教师的学习培训。主要采用了理论学习、专题讲座、观摩主题班会活动、经验交流等方式,让教师从各个层面吸收养成教育工作中优秀的、有价值、可借鉴、可学习的东西。7、督促教师大胆实践,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研究组在组织教师学习了大量的教育工作理论知识后,积极督促教师加强教育实践。课题组的教师们在校内积极协调好领导、教师、学生、少先队等各方面的关系,使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形成合力。在校外又积极争取留守儿童的家长、监护人和社会团体对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工作的理解、关心、支持、配合和帮助。8、鼓励教师反思、总结,写好经验文章,提高教育理论水平课题组积极鼓励教师们在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中不仅要勤于实践,而且还要善于总结。特别是要把这种在新形势下出现的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如实地记录下来,为丰富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积累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此,每位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每学期不仅认真撰写出了对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工作总结或心得体会,而且还努力把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并力争形成经验文章或论文。9、积极争取留守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的支持和配合学校开办了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定期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一方面,课题组的教师为留守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介绍当前的教育形势、教育政策,感谢留守儿童的家长和监护人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肯定留守儿童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鼓励留守儿童确立奋斗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另一方面,课题组的教师还积极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家长或监管人进行有关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了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10、学校积极争取党政及社会团体的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由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是难以解决的,它需要各级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才能搞好此项工作。为此,学校积极争取党政和社会力量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关心、支持、帮助和配合。学校还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法制教育。通过法制副校长的专题报告,增强留守儿童的法制观念,使留守儿童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自觉约束和改正不道德、不文明、不合法的行为,积极加强自己在养成教育方面的修养。5(二)、通过课题研究中的大量教育实践活动,课题组的教师们进一步提高了家访、沟通、协调、转化、组织、表扬、批评、激励等八种能力。1、家访:课题组的教师们掌握了与留守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联系的方法与途径,通过选择正确的家访时间、方法和交流方式,加强与留守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的交流、沟通与协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默契,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2、沟通:课题组的教师们注重与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其他教师、学校领导之间的沟通,尤其是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促进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形成。3、协调:课题组的教师们注重了协调留守儿童与其他学生之间、留守儿童与教师之间、留守儿童与家长(监护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整合各种教育力量,促进留守儿童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养成教育。4、转化、:课题组的教师们掌握了转化留守儿童中的后进生的方法和途径。5、组织:课题组的教师们能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养成教育活动。如开展各种公益性劳动等。6、表扬:课题组的教师们对留守儿童的表扬都能遵循以鼓励为主、以信任为主、以引导为主、以培养转化为主、以增强集体荣誉感为主、增进集体凝聚力为主、以培养竞争意识为主的原则,特别是能够准确的选择表扬的时间、地点、方法、途径,使表扬恰到好处,取得最佳效果。7、批评:课题组的教师们注重对留守儿童进行点化式、委婉式、发问式、勉励式、比拟式、幽默式、对比式等批评的语言艺术和技巧。8、会激励:课题组的教师们通过激发、鼓励留守儿童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调动了留守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促进其行为习惯的改变。特别是教师们能充分利用目标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语言激励、活动激励等激励方式,抓住激励的时机和切入点,使留守儿童发掘自我潜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达到良好的激励效果。(三)、还探索出了适合留守儿童教育的几种教育方法,即:针对训练法、亲切说理法、以身示教法、榜样示范法、心灵沟通法、情感补偿法、协作教育法、鼓励表扬法。四、研究困惑及今后努力方向(一)存在的问题:1.学业方面。留守儿童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理应6在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接受完整的教育,但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留守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2.品德方面。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远离,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又因农村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在道德评价、行为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3.人格方面。在心理学家看来,人格具有下列特征: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社会性。人格形成和发展是在个体成熟和社会化中实现的。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制约儿童人格的发展。生物因素主要有先天气质、体貌体格、成熟速率等,而社会因素中对儿童人格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因素和同伴因素。家庭是儿童接触最早、接触时间最长的成长环境,在儿童最具可塑性的时候,主要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与父母建立的早期依恋、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等都对孩子的人格产生着长期而深远的影响。4.心理方面。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互动对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现有的研究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1)孤僻内向。(2)冷漠乏信。长期得不到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亲情呵护的缺位,孩子在一个缺乏温情的环境中长大,使得孩子们不懂得去享受爱,去关爱别人。(3)是心胸偏狭。留守儿童过早过多地体会了生活的艰辛,认识到父母外出打工是生计所迫,容易产生社会不公的意识。因此,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会多些灰色成分,便产生了仇视他人,仇视社会的心理倾向。这使得他
本文标题:都胜小学《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630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