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七章课堂教学教学目标:1、了解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2、了解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3、了解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4、了解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第一节教学概述一、教学的涵义(一)教学的词源学分析1、中国•《书·商书·兑命》:“斅学半”。“斅”(xiao)同教。•《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学是和人格养成,人性的提升。知识并不是重要的,德行最重要。2、西方•“教”:teaching(通过某符号,向某人展示某事物)。Instruction(堆积,在某人的基础上堆积知识)。•“学”:learning•“教学”:常用teaching-learing表示传授掌握知识的过程。•宋朝蔡沈:“斅,教也……始之自学,学也;终之教人,亦学也。”意为:一开始自学,这自然是学;学了以后去教人,这也是学。这里的“教”与“学”实际上都是指教师的行为,是说教师的“教”与“学”是辩证的、对立统一的,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二)国外有代表性的教学定义•1、教学即传授知识、技能•2、从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关系去定义,教学即成功•3、教学是一项有意向的活动•4、教学是一项教师依照学生的心智、理性和判断,遵循某些道德规则,友善对待学生的问题以及为学生理解做出探索的活动•5、科学的教学定义应该是一个命题组合•6、教学与发展的观点•7、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1、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王策三•2、教学就是教的人指导学的人的活动。--李秉德•3、教学是以课程为中介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顾明远(三)我国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四)现代教学概念:教学是以课程为中介的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师生是平等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将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五)教学与相关概念的关系1、教学与教育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2、教学与智育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却不是惟一途径;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但智育却不是教学的惟一任务。教学教育智育的途径作为教育途径的教学二、教学工作的意义1、教学是社会延续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2、教学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途径3、教学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三、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谓基础知识,是指构成各门科学的基本事实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等及其系统。它是组成一门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揭示了学科研究对象的规律性,反映了科学文化发展的现代水平。•所谓技能,是指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完成某种实际任务的能力。而所谓基本技能,则是指各门学科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技能。•所谓技巧,是指一种操作或动作的自动化。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所谓智力,是指个人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它们均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所谓创造才能,对基本任务是学习人类知识的学生来说,主要是指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尚未知晓的知识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第二节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的特点1、对称性与周期性•教学过程的对称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双方相互包含、相互依存、相对而成。•教学过程的周期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相互作用,不断发生碰撞、交流达到融合后,又会出现新的矛盾,产生新的碰撞和交流。2、认知性与体验性•教学过程是以传授知识为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是教学过程最根本的特点,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认知过程,而且是生命意义的实现过程,是师生对于生命内涵的体验过程。3、实践性与社会性•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过程,也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习实践活动。•教学过程的社会性,是指教学在社会历史中发生,存在、演化,是社会的产物。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1)教学过程以传递和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是指个人在亲自实践中获得的知识经验;•间接经验,是指向他人或书本等学习后获得的知识经验。(2)学习间接经验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二、教学过程的规律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的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3)教学要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3、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1)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2)科学知识的掌握是提高思想觉悟的认识基础(3)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4)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偏向4、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1)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2)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以课堂为主渠道展开的(3)防止两种极端的观点•赫尔巴特主张“教师中心”,把教师视为教学过程的主宰,把学生看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以杜威为代表,提出“儿童中心”,把学生看成是“自然的生长”,主张教学要遵循自然法则。三、教学过程的阶段(一)接受式教学的基本阶段(1)准备阶段(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二)探究式教学的基本阶段(1)设置问题情境(2)探索发现问题(3)讨论、辨析(4)归纳、交流、内化(5)巩固强化、运用结论解决问题第三节教学原则一、教学原则概述•原则,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教学原则是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一个适当的教学原则体系的确立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可以把教学理论对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进一步具体化,将理论形态的规律转化成对实践工作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将优秀的教学工作经验概括总结成有条理的系统化的原则体系,使之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教学理论和教育科学的发展。二、教学原则制定的依据l.教学实践经验。2.教育教学目的。3.教学过程规律。4.现代科学理论依据。三、教学原则的体系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既要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又要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1)保证教学的科学性(2)根据教材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知识,掌握技能,达到学以致用。(1)联系实际系统地讲授书本知识。(2)重视实践环节,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实际的能力.(3)根据教学需要,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3、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运用各种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所学对象,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为正确理解教材,掌握科学概念打下基础。(1)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教材和不同年龄的学生,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同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3)要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直观作用。4、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4)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5、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的关系而提出的。(1)按学科课程标准的顺序进行教学。(2)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进行教学。(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6、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既要提出统一要求,又要照顾个别差异,把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的才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发展。(1)深入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2)尊重学生差异。7、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以便在需要时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和技能的应用。(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第四节教学方法一、教学方法概述(一)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而采用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有效组合。(二)教学方法的重要性•1、教学方法是教学理论联系教学实践的中介•2、教学方法是联系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纽带•3、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师威信的重要原因•4、教学方法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观学习观教育目的古代注入式知识的容器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注重知识的掌握现代启发式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强调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二、教学方法的历史发展(一)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二)教学方法发展的趋势及特点•1、教学方法发展趋势(1)教学方法的现代化(2)教学方法的个性化(3)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2、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特点(1)从学生方面看,重视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知识、情感、智力的统一。(2)从教学方法自身看,加强学习方法的研究,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3)从学科影响看,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已成为现代教学方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现代教学方法与教学实验紧密结合。三、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一)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概念: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讲解,向学生系统地连贯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教学方法,它包括讲述、讲解、讲演和讲读等教学活动。•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讲授既要系统完整,又要重点突出。(3)讲授要有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4)讲授要注意语言技巧,语言清晰、简练、准确、生动(5)恰当运用板书和教学媒体2.谈话法•概念:谈话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运用谈话方法的基本要求(1)课前充分准备谈话议题和谈话提纲。(2)精心设计问题,善于启发诱导(难易适中,有启发性)(3)面向全班提问。(4)谈话结束要及时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3、讨论法•概念:讨论法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集体中,相互交流个人的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法的基本要求(1)做好讨论前的准备。(2)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3)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4)做好讨论小结。4、读书指导法•概念: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独立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并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运用读书指导法的一般要求(1)充分发挥教科书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钻研教材。(2)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兴趣特长,向学生推荐好书。(3)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朗读和默读能力。(4)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培养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二)以实物为主的教学方法1.演示法•演示法是由教师把实物和直观教具陈示给学生看或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方法。•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1)课前对演示的材料和方法步骤做好充分准备。(2)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3)演示结束后及时小结,引导学生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2.参观法•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校外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学过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参观法的要求(1)事前制订计划,并向学生提出注意事项和纪律。(2)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注意收集资料。(3)参观后要总结,指导学生整理有关资料,巩
本文标题:第七章-课堂教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630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