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部崛起目录1中部崛起战略构想2中部崛起的必要性3中部崛起的发展现状4中部崛起的意义中部崛起战略构想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2006年2月1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问题。中部崛起战略构想2006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出台了36条政策措施,提出要把中部建成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什么是中部崛起,“中部崛起”是中共中央为促进中部地区(山西、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和安徽六省)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继作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山西太原都市圈由太原市区、晋中市区、清徐县城、阳曲县城构成的太原都市区为“一核”;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太原盆地城镇密集区为主体,辐射阳泉、忻定原、离柳中城镇组群的太原大都市圈为“一圈”;以大同、朔州为核心的晋北中部城镇群,以长治、晋城为核心的晋东南中部城镇群,以临汾、运城为核心的晋南城镇群为“三群”。河南中原城市群以郑州(郑汴新区为双中心轴心)都市圈为中心,以洛阳(副中心城市)、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9大中城市为结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土地面积5.87万平方公里,人口3872万,河南省60%的城市分布于此。中国人口、城市最为密集的现代化城市群。_六大城市群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包括长沙、株洲、湘潭,是湖南发展最快的一个城市群。人口占湖南省的13.3%,GDP占湖南省的33.2%。湖北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中心城市)、黄石(副中心城市)、鄂州、黄冈、孝感、咸宁、天门、仙桃和潜江9县市,直径为200公里,总面积占全省的33%,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占湖北省的73%和74%。六大城市群安徽皖江城市带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土地面积7.6万平方公里,人口3058万人,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5818亿元,分别占全省的54%、45%和66%。江西环鄱阳湖城市群包括江西省5个城市环鄱阳湖城市,共30个县(市、区)。以南昌为核心,昌九工业走廊为重点,以环湖设区市九江、景德镇、鹰潭、上饶为主要支点,环湖高速公路和铁路为轴线,辐射周围50公里左右范围。_六大城市群中部崛起的必要性(一)中部崛起战略是区域统筹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区域之间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梯度适宜,统筹发展。但是目前我国东中西差距较大,发展极不协调。东部地区经过20多年的大开发,成功地构建了珠三角、长三角和渤海经济圈三大增长极,经济一日千里,日新月异。西部在大开发的带动下,奋起直追,后来居上。中部地区在东部大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夹击”下,正塌陷下去。据国家统计局研究,1997年至2002年,中部人均GDP相对东部的比重从54.14%下降到52.60%。2001年西部地区GDP增幅高达8.5%,高于全国7.4%的增长速度。2003年东部地区增长速度比中部地区快了2.5个百分点,比西部地区快了1.6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中部地区不仅低于东部地区2.5个百分点,而且低于西部地区0.9个百分点。中部崛起的必要性(二)中部崛起战略是工农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工业和农业互为市场、互相促进,协调增长、统筹发展。按照西蒙·库兹涅茨的观点,农业要为工业提供产品贡献、市场贡献、因素贡献和外汇贡献。工业要为农业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只有工农、城乡需求互相满足,国民经济才能够健康的运行。但是我国农业,特别是中部地区的农业发展严重滞后,工农业极不协调。一是工农经济结构失调。2002年全国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4%,比发展同阶段世界水平11.9%(西蒙·库兹涅茨统计)高3.5个百分点,中部九省只有18.5%,比全国和发展同阶段世界水平分别高3.1个百分点和6.6个百分点。二是工农就业结构失调。2002年全国人均GDP已经接近1000美元,按理说一产业的就业率应该在20%以下,城镇就业率在50%以上,而我国前者竟高达50%,比同阶段国际水平高出30个百分点,后者只有33.6%,比同阶段国际水平低了16.4个百分点。中部九省两指标分别为55.14%和18.75%,前者比全国平均水平和国际平均水平高5.14和35.14个百分点,后者分别低了14.85和31.25个百分点。中部崛起的必要性(三)中部崛起战略是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发展战略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热衷于蛋糕做大,忽视了社会指标的改善和生存质量的提高,累积了不少社会问题,发展相对滞后的中部地区尤为严重。农民负担问题、下岗失业人口、涉农案件集中在中部,乡镇政权危机表现在中部……其中,中部劳动力过剩问题最为突出。中部九省农村劳动力数量22288.5万人,如果将超过60岁、小于18岁的劳动人口算上,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数量高达2.8亿人,按照每个劳动力耕种5亩耕地计算,中部地区耕地仅能容纳1.6亿劳动力,过剩劳动力高达1.2亿,即使2003年全国各地打工岗位全部用来解决中部剩余劳动力也还有0.3亿的缺口。中部崛起的发展现状2012年总值河南全省生产总值30000亿元,同比增长10.1%,人均GDP为31753元。总量中部第一,人均第四湖北全省生产总值22250亿元,同比增长11.3%,人均GDP为38642元。总量中部第二,人均第一山西全省生产总值12113亿元,同比增长10.1%,人均GDP33712元。总量中部第六,人均第二湖南全省生产总值22154亿元,同比增长11.3%,人均33587元。总量中部第三,人均第三安徽全省生产总值17212亿元,同比增长12.1%,人均GDP28840元。总量中部第四,人均第六江西全省生产总值12948亿元,同比增长11%,人均GDP28851元。总量中部第五,人均第五中部崛起的发展现状人民网北京7月30日电(记者李彤)近期,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中部六省陆续发布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份,安徽省生产总值(GDP)增速为10.9%,居中部六省增速首位。河南省GDP总量14556.63亿元居六省首位,但增速垫底。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份,安徽省GDP总量为8591.3亿元,增速为10.9%;江西省GDP总量为5901.6亿元,增速为10.2;湖南省GDP总量为10921.8亿元,增速为10%;湖北省GDP总量为10949.3亿元,增速为9.7%;山西省GDP总量为6016.6亿元,增速为9%;河南省GDP总量为14556.63亿元,增速为8.4%。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最快的是山西省,增长速度为29.3%,总量为413.9亿元。安徽省增速为22.4%,但总量居六省首位,为1757.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江西省增速最高为9.8%,总量为10711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安徽省实现增速和总量双第一,分别13.4%和4830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山西省最高为2.9%,湖南省最低为1.7%中部崛起的发展现状中部崛起的意义1、中部地区的山西、安徽、河南、江西、湖南、湖北六省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别占全国的28%和20%以上。2、中部六省既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又是国家综合运输网络的中心区域和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部崛起的意义3、自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已率先发展,而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出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老工业基地正重振雄风。4、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结构转型所面临的压力增大,发展速度相对趋缓。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对于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谢谢观看_
本文标题:中部崛起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650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