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精华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013版教材
所有制:经济体制:分配方式:统治阶级:生产力水平:消灭私有制,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根据社会需要有计划地调节社会生产,没有商品和货币。在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在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过渡时期的国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之后,阶级和国家逐渐消亡。探索的历史背景背景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将进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发展极不平衡全新的课题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背景二:总结“一五”计划的经验教训时间:含义:基本任务:成就:问题: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而制定,也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工业方面:建成了飞机、汽车、重型机器、精密仪器等近六百个重要项目。1953.12.26,鞍钢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炼铁炉举行开工典礼。这是重工业建设中首批投产的重要工程。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长春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沈阳机床厂建成投产,大批量电子管生产工厂在北京正式投产……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冶金和矿山设备制造业,高级合金钢和有色金属冶炼业等,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交通运输业:新建宝成、鹰厦等三十多条铁路,建成武汉长江大桥(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使南北铁路贯通,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沟通了西藏和各地的联系。数字921:在施工的1万多个建设单位中,限额以上(相对比较大的企业)的有921个,它们在很长时期内都是我国现代化工业的骨干,其中有许多是我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飞机、汽车、发电设备等等。三年半:据调查,“一五”时期的大中型项目,建成后平均3年就能收回投资。同期日本是3年,美国是4年,苏联是5年。18%:“一五”期间,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8%(计划规定为14.7%)。评价波谲云诡,跌宕起伏,艰苦卓绝,而又成就斐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一五”都是令人难以忘怀的5年。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各项指标大多大幅度地超额完成。“一五”期间,我国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地超过了旧中国100多年的发展。它为即将到来的“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一是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以工业总产值占总产值70%和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占60%作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二是1956年出现全局性的冒进,基本建设投资总额147.35亿元,比上年增长70%,高于1953、1954两年的投资额,基本建设贷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上年的30.2%猛增到48%,造成国家财政紧张。三是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后遗症。第一,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又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工业生产速度明显下降;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较差。第二,忽视轻工业的发展造成消费品供应不足,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国家为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思考:上述“一五”计划具有照抄苏联的明显痕迹,对此,你如何评价?评价:不可避免。但并不称心如意。1957年毛认真分析了中国建国8年来的实践经验,认为“解放后,三年恢复时期,对搞建设我们是懵懵懂懂的。接着搞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建设还是懵懵懂懂的,只能基本上照抄苏联的办法,但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不满意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在建设中没有自觉性和自主性,没有走出自己的道路。1956年2月25日,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天,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要求肃清个人崇拜在各个领域的流毒和影响。这个报告暴露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严重的思想混乱。1956年10月,先后发生了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背景三:苏共二十大第一,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又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工业生产速度明显下降;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较差。第二,忽视轻工业的发展造成消费品供应不足,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国家为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揭了盖子捅了娄子以苏为鉴,探索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在《论十大关系》讲话中开头就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十大关系的基本观点,就是同苏联作比较。除了苏联办法之外,是否可以找到别的办法,比苏联、东欧各国搞得更快更好。”可以说,“以苏为鉴”,根据中国情况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是贯穿《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走俄国人的路”——最初探索“走自己的道路”——崭新探索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探索的历程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目录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1956年4月,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论十大关系》如何调动?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既要重视发展内地工业,改变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同时又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此为基础,促使全国各地经济的普遍发展。国防建设十分重要。离开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就是一句空话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物质基础,用增强经济建设的力量来增强国防建设。三者的利益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既要提倡艰苦奋斗,又要关心群众生活。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肯定还有反革命,但强调已经大为减少,镇压反革命要少抓少杀。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强调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时间:1957.2提出: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内容: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提出的历史背景暴露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严重的思想混乱。暴露出波兰政府在处理工人罢工问题上的严重官僚主义,同时也说明人民内部矛盾如果处置不当,同样会激化成为对抗性矛盾。主要矛盾: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要。原因:①三大改造中的某些过急过快的错误;②领导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③苏共二十大和波匈事件的影响。表现:1956年下半年,国内经济出现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供应紧张的情况,一些社会矛盾也表现得比较突出,有些地方甚至发生工人罢工、学生罢课的事件。1956年10月起,部分省份发生了部分农民要求退社的情况。对政府批评的意见,对现实不满的言论,也多起来了。处理方法不当:人们刚刚还在欢庆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伟大胜利、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怎么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呢?这是许多人所始料不及的。对这类事件怎么处理,全党既没有思想准备,也没有经验。一些干部习惯于按照革命时期的经验办事,用类似处理敌我矛盾的办法处理罢工、罢课事件,造成了矛盾激化。马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义社会矛盾的观点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即便是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例如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根本不相同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那种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另一回事,恰恰相反,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人民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的矛盾。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也包括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民主同集中的矛盾,领导同被领导之间的矛盾,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同群众之间的矛盾。还包括比较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的一些人同比较不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的一些人之间的矛盾。所谓专政方法,就是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对于国家内部那些反抗社会主义改造、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分子和严重犯罪分子依法治罪,剥夺他们的政治权利,强迫他们从事劳动,并在劳动中尽量使他们改造成为新人。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努力克服政府机关的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等等。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目的和意义毛泽东指出:“我们提出划分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矛盾的界限,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意义①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②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③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④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由传统的农业部门占主导地位向工业占主导地位转变。中国近代工业历来落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毛泽东:“
本文标题:精华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013版教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663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