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公开课教学设计《信客》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例公开课教学设计《信客》芜湖市二十七中学宋晨2011.10《信客》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信客》讲述了一位经历了复杂的人生,走村串户的信客,以服务大众为己任,期间历尽辛苦,常常受人猜疑,蒙受冤枉,却总能宽容,体谅别人对他的误解,忍辱负重,为千家万户传递消息的故事,他让我们学到了另一种可贵的人生态度。文章文笔轻灵飘逸,是值得欣赏的美味。二、学情分析现在学生的成长环境可以说是充满阳光雨露的,他们幸福地享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关爱与呵护,并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很多学生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情感关系,无法理解爱的真谛,更不懂得感恩与回报。所以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需要强调人性关爱,强调精神世界的收获。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2、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文章质朴而典雅,精辟而畅达的语言。2、熟悉人物描写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走近那些平凡的奉献者,学习他们身上坚韧顽强的品质。四、教学重点1、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2、学习人物塑造方式。五、教学难点理解信客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学习他们默默奉献的精神。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方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2、小组合作探究八、课时安排一课时九、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走近信客要了解信客这一职业,老师决定先给大家看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一个刚接班的年轻信客,在出发前夜的家中情况……(二)、谁带我们走近信客是谁用自己生动质朴的语言带我们走近了这一特殊的职业,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余秋雨。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作品:《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三)、整体感知,设计信客档案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看余秋雨先生笔下的信客人生,在初读课文的时候,老师希望大家一起来给信客设计一份小档案。(学生带着需要寻找的信息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姓名默献守信职业信客身体状况老犯胃病和风湿病收入情况他的家,破烂灰黯,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工作内容(1)发散、接收信物。(2)代表家属乡亲料理后事、报死讯。收拾并送遗物。(3)代读代写书信。高兴的事工作几十年从没有失过一封信、一件物品。座右铭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教师评价学生设计结果。(四)、深入理解,聆听他们的心声在刚刚默读的时候,同学们会发现这课还是有很多生字词的,那么为了让大家很快的认识和记住它们,老师仿照老信客的口吻,用这些生字词给年轻信客写了一封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的心声。教师提问、纠正学生读音和对词语的理解。从老信客的信里,我们读出了他对这个职业的热爱和他的自责、内疚、悔恨,对年轻信客报以很大期望。那既然有寄出的信,就应该有回信,下面请大家按照年轻信客的口吻,来给老信客一封口头回信。分组讨论,选择ABC三个角度中的一个来完成活动。A从老信客那里了解到的关于这个职业的特点。B说说自己的职业生涯里发生了哪些比较大的事件。C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和老信客葬在一起。(五)、语言探究,描绘他们的样子从同学们的回信中我们可以看出,信客真的是一个不平凡的职业。对人格、操守都有极高的要求。下面就让我们再回到文章里,看看作者是怎样用质朴而典雅,精辟而又畅达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信客这一特殊的职业的艰辛。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一直奉献着的平凡人到底是什么样呢?请大家从以下方面找出描写年轻信客的句子,读出来与同学分享。身份背景语言动作心理•身份背景•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动作•他带着满纸幽怨的信走进了都市的一间房子。•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语言•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下去了。•心理•老人什么都说了,怎么没提起这两宗病?•文章中作者通过介绍信客的身份背景,细致描摹他们的语言动作以及心理,让我们对信客这一特殊的职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六)、拓展延伸,寻找他们的影子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渐渐消失了,而作为一辈子默默奉献的一类人,却没有绝迹。我们的生活,也因他们的存在而更加美好!1、幻灯片了解那些不平凡的职业。2、妙笔生花下面就让我们各小组选择一种你们认为比较特殊的职业工作者,进行描写。可以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各种人物描写方式。但不可直接透露人物职业。语言要求有自己的风格。各小组之间互相竞猜对方描写的职业。(七)、作业设计拿到明信片的同学,可以将它们寄给身边那些不平凡的工作者,写上你想说的话,表示对他们的敬意。板书设计:信客余秋雨信客的品质:善良厚道任劳任怨“信”诚实无私恪尽职守教后反思余秋雨的散文,把感性的生命体验和理性的思考相融合,内涵丰富,打动人心;而感性和理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又负载着思想的重量,把现代散文推向了一流。因此我把解读“信客”人物形象,理解本文深刻的思想内涵作为本文的重点和难点。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把信客这一特殊职业作为突破点,让学生懂得奉献的真谛。
本文标题:公开课教学设计《信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720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