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一切为了护佑矿工生命安全
一切为了护佑矿工生命安全——透视我国煤矿安全监察体制20年改革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齐中熙、魏玉坤)煤,全球分布最广的化石能源,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从业人员在我国约300万人。煤炭在为国民经济作出巨大能源贡献的同时,以往由于无序开采、安全管理责任不到位等多重原因,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保护造成重大损失。安全生产,是中国煤炭行业的“生命线”。1999年底,我国建立起垂直管理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煤矿安全生产形势逐渐实现稳定好转,矿工工作环境持续改善,煤矿机器人研发应用开始推进,朝着实现煤矿本质安全的步伐在持续坚定迈进。以往鉴今,启示弥足珍贵。展望未来,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是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夯实煤炭主体能源的地位、巩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能源基础,推进煤矿安全发展和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不容松懈、责无旁贷。安全检查有法可依,隐患排查筑牢防线依法监察,是我国煤矿安全体制改革的职责要求。这是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鲁南监察分局监察员许长朵今年的第35次下井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检查地为A12216采煤工作面,主要看矿井里的瓦斯浓度、通风情况以及操作流程是否合规。”在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滨湖煤矿换衣间,许长朵等4名监察人员带上井下特制设备。上世纪末,我国煤矿开采秩序混乱,重特大事故多发频发。为扭转严峻的安全生产局面,国家在1999年底建立垂直管理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体制,设立国家、省、区域三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2000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形成了由15部法律法规、50多部部门规章、1500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组成的煤矿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煤矿安全生产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有法可依,助推安全检查工作专业化、法治化,是我国煤矿安全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1999年就进入山东煤矿安监局工作的许长朵说,以前检查多是走过场,拿本简单记录,现在要全程进行视频采集,保证执法公正公开。随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力度加大,有力推动了地方政府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由2002年的6995人减少到2018年的333人、下降95.2%;重大事故起数由1999年的76起减少到2018年的2起、下降97.4%;特别重大事故由2005年11起减少到2017年以来的0起,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1999年的6.199减少到2018年的0.093,下降98.5%。“过去忙着调查事故原因,现在重点进行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许长朵说。探索建立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正成为我国2800名煤矿安监人员的共识。辽宁煤矿安监局辽西监察分局监察室主任王晓亮对此深有感触。有一次,王晓亮发现某煤矿采面切眼布置在应力集中区,有发生冲击地压的风险,他当即要求停止作业,采取卸压解危措施,及时消除了风险隐患。“自身过硬,是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必然要求。”国家煤矿安监局安全总监商登莹说,通过制定执法手册、权责清单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编印37种执法文书样式和违法违规行为规范描述数据库等,完善了执法计划、编制、考核、通报等工作机制,锻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煤监干部队伍。自2012年以来,全国煤矿安全监察监管部门累计监察矿井13.9万矿次,查处一般隐患81.7万条、重大隐患5369条,责令停产整顿3360矿次。持续推进关井压产,改善矿工工作环境以人为本,始终是我国煤矿安全体制改革的鲜明底色。“放炮崩落煤炭,之后采煤工人半侧身,四肢着地爬过铁柱横立的掌子面,用铁锨清理,然后把煤攉到运输机上,运出矿井。”回忆起20多年前的采煤经历,滨湖煤矿安监处负责人杜照永说,那时,小矿大多采用“老鼠掏洞”式的采煤方式。尽管国家下决心整治煤炭产业秩序,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但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到了2000年,全国煤矿数仍达3.4万多处,其中绝大多数为年产30万吨的小型矿井。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建立后,国家持续实施整顿关闭、资源整合、兼并重组,至2018年全国煤矿数量减少到5700处,煤炭年产量由1999年的13.64亿吨增长到2018年的37亿吨,产业结构优化同时,提高矿井防灾治灾能力,大大降低了生产安全风险。除了关闭小散乱煤矿,改善井下工作环境也是煤矿安全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商登莹说,目前煤矿都配备有防尘降尘灭尘装备设施和防范措施,煤层处要注水防尘,采煤机滚筒装有内外喷雾设备,在进回风巷道有净化水雾装置等,尘肺病患病率有了较大降低。据介绍,随着煤矿安全监察体制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工作格局。这其中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调动企业安全生产积极性很关键。今年5月,滨湖煤矿采用了全国首台(套)薄煤层智能化采煤机组,生产工序由原来的2名煤机司机跟机操作、6名支架工分段跟机拉架,变为1人远程操控,2人工作面巡视。一个采煤区队26人,劳动用工压缩五分之四,实现了“少人则安、无人则安”。目前全国煤矿有近300万从业人员,60%以上从事采煤、掘进、运输等危险繁重工作。商登莹说,20年来,全国煤炭系统大力实施科技强安战略,47处单班超千人矿井全部降到千人以内,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78.5%,“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成效显著。“曾经卖苦力的‘煤黑子’摇身一变成了技术活,在距离采掘面五六百米的某处巷道,对着监控屏幕,点下按钮就能控制采煤进程。”杜照永笑着说。研发应用煤矿机器人,力促煤矿本质安全今年11月中旬以来,全国连续发生多起煤矿事故,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不容懈怠。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黄玉治分析说,经过长期高压严管,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国际相比,我国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十分复杂,90%以上的煤矿为井工开采,煤田地质构造复杂,共有高瓦斯矿井1132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882处、冲击地压矿井88处。煤矿作为高危行业的定位没有变,作为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的摆位也不能变,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实现煤矿本质安全和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煤矿安全体制改革的奋斗目标。“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甚至从长远来讲,我国还是以煤为主的格局,煤炭仍然是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因此保证煤炭工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黄玉治在2019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煤矿机器人论坛上说。煤矿井下作业战线长、环节多、作业地点人员密集,平均单班入井人员超过600人,安全风险“点多面广”,管控难度大。黄玉治说,研发应用煤矿机器人,能够大幅度减少作业人员,有效避免人与灾害“短兵相接”,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煤矿机器人应用是煤炭开采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煤炭开采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黄玉治说,我国煤矿机器人研发应用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目前,国家有关部委已将煤矿机器人岗位替代纳入30亿国债资金支持范围;将煤矿机器人纳入先进适用技术装备遴选范围。国家煤监局制定并发布了《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重点研发应用掘进、采煤、运输、安控和救援5类、38种煤矿机器人,在全世界率先构建了煤矿机器人的技术体系。黄玉治说,当前正着力开展一系列落地工作,研发一批采煤、掘进、支护、巡查等重点岗位的机器人;加快制定煤矿机器人检测检验规范标准;在山东、贵州、安徽等省区先行先试,总结经验,适时向全国推广;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尽快将煤矿机器人研发应用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加快研发应用煤矿机器人,力争把煤矿工人从危险岗位上替换下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中国的探索将为世界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有益经验。”黄玉治说。
本文标题:一切为了护佑矿工生命安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734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