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火灾瓦斯和煤尘应急救援预案
山东鑫国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火灾、瓦斯、煤尘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山东鑫国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单位:生产技术部山东鑫国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矿井火灾、瓦斯、煤尘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预案制定1.1单位:山东鑫国煤电有限责任公司1.2时间:2004年7月1日1.3主持人:梁兴泉1.4参加人:公司分管领导:马兴军、王兴存、陈振江副总工程师:张衍国、朱士芳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人员:杨延涛、吴季元、魏庆阳、李连军、姜衍忠、曹相燕、鲁法林、郑海涛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机构、人员2.1应急救援机构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公司成立救援指挥部,指挥部设在公司调度室。电话号码:20223安监处协助情况调查汇报电话号码:206602.2救援机构人员组成总指挥:梁兴泉总指挥助理:总工程师陈振江副总指挥:当日值班主要生产班子成员。协调指挥:生产班子其他成员指挥部成员:张衍国、朱士芳、杨延涛、吴季元、魏庆阳、李连军、姜衍忠、曹相燕、鲁法林、郑海涛指挥部成员中有人不在公司期间,按指挥部人员的顺序自下而上替补。指挥部发布的命令统一为总指挥的命令,其它任何人命令无效。指挥部当班调度员或调度室值班主任兼任纪录元,总指挥的所有命令要全面、准确纪录。3危险目标的确定和潜在危险性评估3.1危险源的确定3.1.1鑫国公司通风、瓦斯、煤尘概况鑫国公司矿井通风方式原为两翼对角式,由副井进风,在井田边界分别建有南翼风景和北翼风井,1995年南高余井田划归国家庄井田(南高余井田由轨道斜井进风,井田边界的南高余风井回风。)后,矿井形成二个进风井,三个回风井的混合式通风方式,三个回风井全部采用抽出式通风,三个回风井系统相对独立。矿井南高余采区与南翼采区相连通的跨洗大巷、帷幕下山为角联风路,风流由南高余轨道斜井进风,由南翼风井回风。南、北翼风井通过变频调节风量,但是由于矿井集中在南高余生产,造成南高余风量紧张,南、北翼风量过剩。2004年11月经煤科总院抚顺煤研所鉴定,我公司井下煤层均属自然发火煤层,煤层具有自然发火倾向,自然发火期6~12个月。矿井2004年瓦斯鉴定结果为:瓦斯相对涌出量8.225m3/t,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14.85m3/t,为低瓦斯、高二氧化碳矿井。井田内地质构造发育、水文条件复杂,有煤层冲刷和岩浆侵入(岩墙)现象,井田内有落差10米以上断层9条,还有两处向斜、三处背斜,背斜构造对瓦斯的富集起了较大的作用。井田内煤种为气煤和气肥煤,属中等变质程度煤种,煤层中的瓦斯含量理论上应该是比较高的,但据历年瓦斯鉴定结果和日常监测情况发现,瓦斯含量并不高,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井田内纵横交错的断层切割以及地下水径流活动的影响,造成煤层中瓦斯早期运移与排放。我公司井田范围内大断层多为正断层,在形成初期由于与地表连通,成煤过程中伴生的有压力的瓦斯,受到断层的卸压作用,通过煤层的裂隙、孔隙向断层处运移,并通过断层排放到大气中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断层应力逐渐趋于稳定,断层处受上复岩层的应力作用,在断层两侧形成应力集中带,应力相对增高,透气性逐渐减弱,同时断层充填物受地下水及上复岩层的应力作用,形成断层泥等充填带,透气性也逐渐减弱,使向断层处运移的瓦斯在断层附近保存下来,形成了断层两侧的瓦斯富集带。而我公司井田范围内正断层大多属封闭性正断层,不能对瓦斯进行很好的释通、排放。落差较大的断层附近的附生构造如小断层、褶曲、裂隙等,因受断层形成时的应力破坏而形成,自身比较破碎,微孔隙、节理、裂隙发育,透气性增强,为瓦斯提供了赖以赋存的空间。由于这些小构造连通性差,当瓦斯向大断层附近运移时,部分瓦斯便在此保留下来,形成了附生构造复杂区域的瓦斯富集。聚集在断层带附近的瓦斯,通过断层附生裂隙或者受断层附近掘进迎头放炮震动影响等原因,进行释放,造成瓦斯异常涌出。近几年来瓦斯涌出以采空区所占比例最高,约占45%,准备区占31%,生产区占23%。采空区瓦斯涌出比例比较高的原因,分析认为矿井开采已20多年,采空区面积逐渐增大,通风流程不断加长,通风压力增高,采空区进回风压差变大,加之受动压影响,将封闭采空区的密闭墙压裂、压坏,以及新建密闭质量差等原因,造成密闭墙漏风,导致瓦斯大量外泄。矿井近3年主要开采7、8层煤,对7层煤掘进过断层时,对照上组煤及断层周围情况进行排查分析,对预计可能发生瓦斯异常涌出的断层,提前打钻探放瓦斯,同时加强过断层时的瓦斯检测和各项防治制度的落实。随着矿井逐渐进入衰老期及部分采场受水威胁,回收煤柱地点较多,经常揭露采空区,易造成瓦斯异常涌出。我公司现在及今后准备开采的3、4、7、8、9、10层煤分别于1999年及2004年经新汶矿业集团公司安全仪表计量检验站鉴定确认,均属有爆炸危险性的煤层。煤尘爆炸指数在37.21~43.20之间。3.2潜在危险源危险性评估3.2.1矿井火灾危险性评估3.2.1.1矿井外因火灾矿井井下易发生外因火灾的场所及易燃物:各个火药库储存的火药、雷管;井下各机电峒室及采区变电所、采掘工作面的电器设备;井下储存和使用的易燃物,如使用过的棉纱、油布、弃用的坑木(包括老料)等。井下引起外因火灾的热源:主要有电器设备过负荷、短路或因外力(冒顶、跑车等)破坏了电缆的绝缘,产生火花或过热;机械设备运转部分摩擦产生的高温或火花;不正确的爆破作业、吸烟、使用电炉、电焊、气焊作业及瓦斯、煤尘爆炸出现的明火等。3.2.1.2矿井内因火灾在肥城矿区开采史上,曾有过3、9、10层煤自然发火的先例,这三层煤均为一类容易自燃煤层。三层煤正规回采工作已基本结束,仅有少量断层及区段煤柱正准备进行残采;9、10层煤尚未开采,现9层煤正在进行开采准备。火灾事故隐患主要为:3层煤工作面采空区,若密闭质量差,老空漏风,就会形成煤层自燃发火;9、10层煤为近距离煤层,曾间距平均2.2米,10层煤的掘进和回采会向9层煤已采区提供漏风氧化条件,9层煤采空区发火影响10层煤安全回采。3.2.2矿井瓦斯灾害危险性评估近几年来瓦斯除采空区涌出较多外,5、7层煤掘进遇断层时也曾发生过瓦斯异常涌出,瓦斯浓度最高达10%以上。随着矿井进入衰老期及部分采场受水威胁,回收煤柱揭露老空区时极易造成瓦斯涌出,如果不能保持正常通风,造成瓦斯积聚的可能性很大。瓦斯防治的重点为老空区的揭露及7层煤掘进过断层。3.2.3矿井煤尘灾害危险性评估矿井中易发生煤尘爆炸事故的隐患地点及煤尘防治的重点区域为:残采工作面、回采工作面带采帮煤、煤尘堆积地点、设有风门的运输机巷及煤仓口等。以上地点、煤尘浓度较大,巷道风速较小,遇高温火源可能发生爆炸。煤尘管理中存在的困难:井下生产范围大、环节多,生产地点经常变化,产尘点及扬尘点多,管理难度大。3.3火灾、瓦斯、煤尘事故可能危及的范围及危害程度一旦发生火灾、瓦斯或煤尘事故,将会危及一个工作面或一个采区、总(主要、采区)进(回)风巷甚至整个矿井的安危及井下人员的存亡。如发生事故,若事故较小,影响范围不大,现场人员必须立即汇报公司调度室,并积极采取措施、消除事故;若事故较大且有蔓延的趋势,要立即撤出现场及受灾害影响区域人员,并尽快汇报调度室,撤出井下所有人员。4应急救援组织4.1集团公司由专职救护大队,设大队长一名,副队长三名,下设2个中队、6个小队,指战员82人,实行24小时值班和小队当值、副当值、待机制度,可随时参加紧急救援。4.2兼职组织由我公司成立,为火灾、瓦斯、煤尘事故应急救援队,马兴军任组长,陈振江、王兴存、朱士芳、张衍国任副组长,各有关生产部室分管人员及有关区队干部职工共40人组成。5应急救援组织的训练和演习救护队伍要经常熟悉检查所属矿井井巷情况,也可假定险情,组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模拟演练、演习。6事故紧急处理措施及有关人员、部门职责6.1事故发生后汇报程序事故发生后,第一个发现事故人必须立即在自主保安的情况下,迅速通过最快的方式向调度室、安监处汇报,并有责任利用各种可能的方式:如呼喊、打信号、电话、敲击有声物等向尽可能多的人传递危险信息,根据事故性质选择正确的逃生路线。调度室、安监处接到事故通知后,立即按以下顺序通知有关人员。6.1.1值班主任、值班生产班子成员。6.1.2总经理、总工程师。6.1.3集团公司调度室、安监局,公司生产班子其他成员。6.1.4集团公司救护队6.1.5公司生产事故救援指挥部成员6.1.6各区队值班人员6.1.7总指挥职责根据具体情况发布抢险救灾指令。6.2.1若险情较小,对现场人员威胁不大,应迅速组织兼职救护组织落实临时控制措施。6.2.2如事故危及现场人员安全,必须立即通知现场人员及其他受威胁地点人员按指定路线撤离险区,必要时安排人员到现场组织受威胁地点人员撤离。6.2.3如预测或确认有人员遇险,应及时请求集团公司救护、消防组织和公司医院、集团公司中心医院抢险救人。6.2.4命令抢险、救灾设备、设施、物资投运6.2.5险情不能控制,要立即命令撤出险区所有人员。6.2.6灾害重大,本公司抢救力量不足,立即请求外援。6.3副总指挥职责6.3.1协助总指挥进行抢险救灾决策6.3.2负责分管范围内的抢险救灾组织工作。6.4各有关部门职责6.4.1调度室负责准确传达总指挥命令,组织、协调各单位、部门工作;保证调度通讯畅通。6.4.2通防、地测、机电、技术等专业部门负责分析事故原因、发展趋势、可能波及范围等,及时确定人员撤离路线。6.4.3机电部门负责加强抢险救灾设备、设施检查维修,保证按总指挥命令启动抢险设备6.4.4安全部门和区队干部负责清点遇险、脱险人员。6.4.5供应部门负责供应抢险救灾设备、设施、材料。6.4.6医院负责组织伤员救治工作6.4.7武装保卫部门负责维护地面秩序,严禁无关人员靠近井口。7避灾路线(1)8705工作面→8705进风巷→8700石门→-80人行平巷→南高余斜井井底车场→南高余斜井→地面(2)-80东大巷煤柱面→-80m东大巷煤柱面进风巷→-80人行平巷→南高余斜井井底车场→南高余斜井→地面(3)8105穿采工作面→8105运中→8100轨道上山→-210m南大巷→-210m管子道暗斜井→并联风道→-70m井底车场→副井→地面(4)7708贯眼→7708轨中→7700轨道上山→8700石门→-80人行平巷→南高余斜井井底车场→南高余斜井→地面(5)7710轨中→7706轨中→7700轨道上山→8700石门→-80人行平巷→南高余斜井井底车场→南高余斜井→地面(6)8700变电所→8700轨道下山→8700底车场→8700石门→-80人行平巷→南高余斜井井底车场→南高余斜井→地面(7)8710风道→8700轨道下山→8700底车场→8700石门→-80人行平巷→南高余斜井井底车场→南高余斜井→地面(8)8712切眼→8710运中→8700皮带下山→8700石门→-80人行平巷→南高余斜井井底车场→南高余斜井→地面(9)8707风道─┐│→8707联络巷→8707运中→8700石门→-808709运中─┘人行平巷→南高余斜井井底车场→南高余斜井→地面(10)9700轨道上山─┐│→9700底车场→8700石门→-80人行平巷→9700皮带上山─┘南高余斜井井底车场→南高余斜井→地面(10)8700变电所→8700轨道上山→8700石门→-80人行平巷→南高余斜井井底车场→南高余斜井→地面(11)7700变电所→7700轨道上山→8700石门→-80人行平巷→南高余斜井井底车场→南高余斜井→地面(12)南7100变电所→-80人行平巷→南高余斜井井底车场→南高余斜井→地面13)4100变电所─┐│→跨洗大巷→-70南大巷→副井→地面跨洗40绞车房─┘(14)-80火药库→-80井底车场→南高余斜井→地面(15)-80泵房→泵房通道→南高余斜井→地面(16)跨洗变电所→-70m南大巷→副井→地面(17)-70m北翼药库→-70北大巷→副井→地面(18)4206风道─┐│→4206进风巷→4200轨道下山→-70北大巷→副4206运中─┘井→地面(19)-70m北大巷扩修→-70m北大巷→副井→地面(20)-210m泵房
本文标题:火灾瓦斯和煤尘应急救援预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759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