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2019年古北水镇案例分析报告(385页)
古北水镇案例分析报告Part01项目概况项目简介古北水镇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坐落在司马台长城脚下。古北口自古以雄险著称,有着优越的军事地理位置,《密云县志》上描述古北口“京师北控边塞,顺天所属以松亭、古北口、居庸三关为总要,而古北为尤冲”。古北口以其独特的军事文化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苏辙、刘敞、纳兰性德等文词大家在此留下了许多名文佳句,更有康熙、乾隆皇帝多次赞颂,以“地扼襟喉趋溯漠,天留锁钥枕雄关”来称颂它地势的险峻与重要。古北水镇依托司马台遗留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度发掘,将9平方公里的度假区整体规划为“六区三谷”,分别为老营区、民国街区、水街风情区、卧龙堡民俗文化区、汤河古寨区、民宿餐饮区与后川禅谷、伊甸谷、云峰翠谷。古北水镇是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创意文化等旅游业态为一体,服务与设施一流、参与性和体验性极高的综合性特色休闲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度假区内拥有43万平方米精美的明清及民国风格的山地合院建筑,包含4家主题酒店、10家精品酒店、28家民宿客栈、30余家独立餐厅、50余处商铺和10多个文化展示体验区及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游玩理念古北水镇夜景堪称北京一绝,2016年全新重磅打造长城脚下的夜游“八大名玩”:登长城,提灯夜游司马台;品长城,城下湖畔精致晚餐;望长城,摇橹长城下;赏长城,星空温泉絮语;聆长城,浪漫水舞秀;宿长城,夜宿长城脚下;戏长城,戏水长城脚下;醉长城,山顶品酒观星。这个基于北方水文化建造而成的小镇,正在成为北京夜游时尚新地标,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及国际友人前来度假休闲,这里也是摄影家和美食爱好者的天堂。地理位置古北水镇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司马台村,是北京的东北门户。距北京市区120公里,首都机场98公里,密云区城区60公里,承德市区80公里。目前拥有京承高速、京通铁路、101国道三条主要交通干线。规模总占地面积9平方公里,下辖古北水镇和司马台长城两个游览区;其中古北水镇景区是在原有的五个自然村落基础上整治改建而成,保存有精美的民国风格的山地四合院建筑43万平方米。建设历程景区历时3年多的建设后,正式营业的时间预计为2014年国庆节期间。此前,公司曾计划项目一期在2012年10月试营业,2013年5月正式开业。由于此前征地工作拖延、天气原因(冻土期比预期长)以及建设期出现一些方案调整等客观原因,因此建设周期略有所低于预期,导致古北水镇一期项目又推迟到2013年10月开业,最终在2014年元旦开始试营业。另一方面由于建设团队对与项目精益求精的追求必然会影响到工程进度远低于预期,这也使得古北水镇很难在2014年夏秋的旅游旺季中以相对完整的业态对游客开放。景区老房子全部来源于公司在全国各地收购的200多套民宅,在景区进行安置。建设古北水镇的过程中采用宽高达2.2×2米的地下综合管廊的形式将供暖、弱电、用水等管线藏于地下,同时将现代化的设施也藏而不露地融入到古建当中,保存了地上原有的村落面貌。同时,景区内还配有直饮水厂、中水厂、综合中控等设施,全面保证游人在景区的饮食、住宿、游览安全。景区特色国际水乡小镇+司马台长城可供游客游玩2-3天,景区遵循一步一景的设计理念,内部“杨无敌祠”、“八旗会馆”等景点结合了古北口和老北京的胡同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融合长城边塞文化、与汉、满、蒙、回等民族的习俗),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功能定位,使景区一方面是具有北方建筑、历史文化特点的“亲水山坡型”古镇;另一方面景区中的酒坊、染布坊、酱菜馆等景点带有明显舶来的江南古镇基因,同时也可以见到丽江的茶马文化的身影,景区综合了中西方众多成熟风情景观、历史人文、建筑形式等元素的利用和再现。老北京文化+北方建筑文化+江南水乡文化+茶马古道文化+民国风情+西式建筑景区功能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创意文化等旅游业态为一体,配套相对齐全,是一个具有较高参与性和体验性的综合性特色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官方定位:希望古北水镇项目能够成为在全国有示范影响的高端旅游目的地,成为京城的时尚旅游休闲度假新地标。建筑定位明清及民国风格的北方山地合院,街院结合的风格设计,旅游旺季商铺及院落全部打开经营,旅游淡季则将部分商铺关闭,此时商铺与院落的空间组合即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同时在保持传统院落空间模式与格局的前提下,针对旅游需求进行适宜性改造,“外形传统风貌,内核现代功能”。外部风貌方面:不只是整旧如旧的单体修复,而是基于街区风貌的整体打造,并根据游客需求进行改造,同时企业还前往全国各地收购了200多套民宅,在景区进行安落。内部改造方面:对历史建筑内部空间进行了重构,包括对室内空间重新分隔、安装现代厨卫设备、提升人均居住面积,使得改造好的古建筑更适合现代城市人的居住。景区沿主一路呈东北-西南向条带状分布;古镇与保护区严格分离,古北水镇包含景区主体和司马台长城两大板块;其中,景区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四大板块:入口民国街区、核心区水街历史风情区、卧龙堡民俗文化区、汤河古寨区。功能分区Part02四态分析文态司马小烧酒坊永顺染坊杨无敌祠震远镖局八旗会馆月老庙圆通塔寺司马台长城山顶教堂长城音乐水舞秀长城剧场日月岛老戏台年画坊建坤堂灯笼铺风筝文化馆全鱼学堂童玩馆皮影戏美食街舌尖上的古北舌尖上的古北老北京民俗一老北京民俗二老北京民俗二老北京民俗三老北京民俗四老北京民俗五朋友们,接下来咱们参观的就是司马小烧酒坊了,还没进门大家是不是就已经觉得一股浓浓的酒香扑鼻而来了呢,这就是传说中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吧。司马小烧,也是咱们古北非常有名的一种文化,说到这种文化的形成,咱们得回顾一下历史,在明代司马长城建成后,古北镇自然成了一个著名的关口,这儿驻守的军队士兵众多,而北方一到冬天气候就非常的寒冷,所以为了驱寒,士兵们就养成了喝烧酒的一种习惯。久而久之,这就形成了咱们古北的一种喝烧酒的文化。司马小烧跟我们平时喝的烧酒还是有区别的,一般的烧酒都是用一种粮食酿造而成,而司马小烧呢则是用5种粮食酿造的,所以口感更加的香醇。好啦,那接下来咱们就进入地下酒窖参观一翻吧,在酒窖内咱们能看到场面壮观的的手工酿制区域,还有窖藏,从酿酒的原料、成份的配比、再到出酒,每一个流程都真真切切地展现在眼前,让人一目了然。司马小烧酒坊,现在是密云著名“三烧”之一的烧酒酿造技艺的工厂,酒坊一楼陈列有各种磨制粮食的工具,它们都是用来对酿酒用的原材料进行初加工的。而酒坊下的酒窖,则是民间酿酒师傅们真正酿造烧酒的地方,他们便是在这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地劳作、酿酒,享受着这一份属于他们的快乐。想必大家参观完酒坊,对于酿酒所用的粮食作物,以及酿酒的制作工艺流程,每一个制酒的环节都已经有了全面的了解。当然,来到了酒坊怎能不尝尝这鲜香的美酒呢,景区也为大家设置了互动区,在这里,大家可以尝到刚“蒸馏”出来、酒精浓度为50多度的司马小烧,味道香醇。若大家觉得这还不够,那还可以一起齐上阵,用酿酒剩下的酒糟,可以制作一道特色酒槽蛋,味道赞不绝口不说,关键是大家一起动手操作,协调配合,在锻炼了团队配合意识的同时也享受到了这曼妙时光。司马小烧酒坊解说词朋友们咱们现在来到的手工作坊叫做永顺染坊,染坊在南方比较多见,但这里染的布和南方不太一样,除了蓝印花布,更多的是花花绿绿,大红大紫的印染效果,看着特别喜庆,几十尺的布匹晾在晒布场上,蔚为壮观,仿佛从天而降。除此之外,在咱们永顺染坊的二楼还有各个时期的印染技术成就和特色展示,这些都做成极其丰富的图文、实物展示,将各个时期和地区的印染作品陈列在游客面前,让我们可谓是大饱眼福,称得上中国印染技术的博物馆。而且这些布匹还有一种淡淡的青草香,据说这是永顺染坊的创始人独家研究出来的草木印染,专门就地取材,对当地植物进行提取染料,既安全又环保。在染坊楼下的作坊内,身怀绝技的老师傅们,则在大木桶内染着各种花色的布料,现场演绎各类花布的印染全过程。大家如果想更多的了解关于这些染印知识和印制的过程,都可以在晒布场后的内堂内参观了解。当然,这里除了看同样也能玩。在二楼的互动体验教室,有老师手把手教授如何染布的各种方法,大家可以自由发挥创造力,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印染作品。而在染布坊的附近就是传统商铺云集的汤市街,在这条街上有很多有意思的互动体验馆,比如手?履坊的布鞋DIY、花灯铺的自制手工花灯等,在这还有一家手工风筝店,小朋友们看见会立马被缤纷夺目的风筝所吸引,走进店铺,大家会发现这里挂满了各式老北京传统的沙燕类风筝,以及老师傅做的造型各异、大小不同的手工风筝。另外,风筝铺内还有一个风筝讲堂,风筝师傅一边介绍老北京的风筝历史和特色,一边讲解风筝的制作方法,有兴趣的游客朋友也可以在老师傅的协助下,动手做一只风筝。除了风筝铺,享受购物乐趣的同时,又能收获亲身参与的创作体验,真可谓一举两得。永顺染坊解说词朋友们,咱们现在来到的是英华书院,“英华”取自韩愈《进学解》中的“沉浸浓郁,含英咀华”。英华书院是一个东西跨院,也是一个适合带孩子们来的地方。英华书院建于明洪武八年,在古时,由于古北口地势特殊,四面环山、交通不便,当地居民很少与外界来往,知识文化程度也不高,因此当年镇守在古北口的官员上书朝廷,希望在此建立学堂。后来经过朝廷批准,在古北口设立讲堂和书院,到上学年龄的孩子可以去学堂读书,而学有所成时,可以来到书院继续学习,和文人学士在这里交流读书,以博取更高的功名。英华书院呢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高中,在这上完书院的学生呢就能进京高考啦。现在的英华书院,保留了古代学校的全貌,来到这里既能看到严肃庄重的讲堂,也能感受荷花满池、清香环绕的优雅环境。大家可以看到整个书院面积并不大,在这里也没有书桌椅子,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北方天气干燥,而且书院的学生也不多,大概就几十人,这儿的每个学生上课都是带着蒲团垫子,坐在上面听老师讲课的。咱们再来看一下书院的正对着的这一面墙,咱们这儿的影壁墙除了遮挡外人视线,增加住宅气势外还有一个作用,大家猜猜看是什么?没错,这也是调皮的学生们面壁思过的地方啦。大家再来看一下门上的装饰,从这我们也能看出了历史的沉淀。我们再来参观一下而书院里的水榭茶吧,这是供游人们稍作休息的地方,可以想象得到,过去学子们在长城脚下临水读书的意境,感受古人们读书生活的风雅。在这里大家还可以品一盏香茶,赏几段文字,在阳光下,慵懒地享受着午后闲暇的时光。英华书院解说词接下来我们参观的叫杨无敌祠,为什么在边关建了一个杨无敌祠呢?相信喜欢看古装剧的朋友们都知道杨家将吧,杨家当时世代镇守边关,战功赫赫,景区开发之后为了纪念杨家将士们,特别建立了杨无敌祠。杨无敌祠是供奉杨家将的祠堂,在这个地方,留下了很多杨家将抗辽的事迹,当地百姓家家户户认为杨家将是他们的守护神,尤其是在杨令公忌日的时候,还会举办庙会来为他庆祝,也会搭台唱戏讲述杨令公的历史事迹与故事。那么杨令公是谁呢,他就是被人们称为杨无敌的杨业了。杨业年少时就善长骑射,书读得不多,但是忠烈武勇,足智多谋。杨业弱冠之年便跟随刘崇,做为保卫指挥使,屡立战功,因为骁勇善战而远近闻名。宋太宗赵光义北伐时,素闻杨业的战功。北汉投降之后,便召见杨业,授以右领军卫大将军,后来又派杨业为代州刺史,扼守雁门关。公元980年,辽朝派了十万大军攻打雁门关。那时候,杨业手下只有几千人马,兵力相差很大。但是杨业是个有经验的老将,知道靠硬拼是不行的,于是把大部分人马留在代州,自己带领几百名骑兵,悄悄地从小路绕到雁门关北面敌人后方。辽兵向南进军,一路上没遇到抵抗,正在得意。忽然,后面响起一片喊杀声,只见烟尘滚滚,一支骑兵从背后杀来,像猛虎冲进羊群一样,乱砍猛杀。辽兵毫无防备,又弄不清敌情,个个心惊胆战,阵容大乱,于是纷纷向北逃窜。杨业带兵追赶上去,杀伤大批辽兵,雁门关大捷,之后杨业威名远扬。辽兵一看到“杨”字旗号,就吓得不敢交锋。人们便给杨业起了个外号,叫做“杨无敌”。说了这么多关于杨无敌的故事,让我们再回到眼前的杨无敌祠。杨无敌祠是一座三进的建筑,第一进有“孟不离焦焦不离孟”的孟良和焦赞,这二进是杨令公帐前大将;第二进是杨令公和他的七郎八虎;再后面第三进就是佘(shé)老太君带领的杨门女
本文标题:2019年古北水镇案例分析报告(385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782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