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采掘作业规程管理办法及编制指南
第三篇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指南第一部分一般规定第一条每一个掘进工作面,必须在开工前,按照一定程序、时间和要求,编制工作面作业规程。第二条编写人员应明确任务,熟悉和掌握各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根据本单位的现场施工实际,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正确指导生产。第三条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应具备下列图纸:(一)巷道布置平面图、剖面图。(二)地层综合柱状图。(三)地质平面图、剖面图。(四)巷道开口大样图。(五)巷道支护断面图。(六)临时支护平、剖面图。(七)掘进机截割顺序图。(八)设备布置示意图,供电系统示意图。(九)炮眼布置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装药结构示意图等;(十)通风系统示意图、压风系统示意图。(十一)运输系统、排水系统、防尘系统示意图。(十二)照明、通讯、信号系统示意图。(十三)抽放瓦斯系统、安全监测仪器仪表布置示意图。(十四)正规循环作业图(十五)避灾路线示意图。第四条巷道布置应因地制宜,以降低掘进率、安全、经济为原则。第五条掘进作业规程按章节附图表,顺序编号。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可用一份作业规程,但每个单位都要按规定贯彻和学习作业规程。①一条巷道,两个单位施工;②回采工作面两顺槽(包括切眼),两个单位施工;③盘区皮带、轨道、回风巷同时掘进时,两(或三)个单位施工;第七条安全技术专项措施编制要求:(一)安全技术专项措施由施工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二)编写的安全技术专项措施要有预见性、针对性、可行性。编制前,编写人员必须先到现场勘察实际情况,掌握现场施工条件,符合工程设计文件的规定。(三)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编写安全技术专项措施。1.施工过程中突然遇到地质构造,过较大的断层、褶曲构造、老空、瓦斯异常、透水等。2.遇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冒顶区、应力集中区。3.施工过程中遇松软的煤、岩层或流沙性地层。4..在火区附近、注浆盘区下分层威胁施工安全。5.施工现场地质条件、施工方法、支护方式发生变化,与作业规程不符。6.作业规程有关规定不具体或未包括的内容。7.其它可能受到危害或威胁的施工现场。(四)安全技术专项措施编制的内容:1.施工方法、工艺、工序安排等;2.支护方式和支护材料;3.生产系统与原规程不同的,在措施中说明;4.工程的规格尺寸等,要有附图;5.其它与措施有关的内容。第八条巷道贯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一)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二)工序安排,在巷道贯通前普掘相距20m、综掘相距50m前,只准从一个掘进工作面向前贯通,另一个工作面必须停止作业等;(三)工作面加强顶板支护工作;(四)贯通前长探短掘,明确探眼的位置、角度、深度、数量,附三视图;(五)爆破制度,警戒位置、保护有关设施;(六)瓦斯及有害气体的检查和处理办法;(七)贯通前通风,贯通后调风的方法,附贯通前后通风示意图;(八)贯通时,必须明确现场指挥负责人,全面负责贯通工作;(九)有水患贯通巷道,制定探水、放水、排水的办法。第九条编制的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要参照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审批、贯彻程序进行,实施前必须经过学习、考试。同时按照先后顺序进行编号,与原作业规程一起存放归档。第十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重新编写作业规程:一、地质条件和围岩有较大变化;二、改变了原巷道规格和支护方式。三、改变了原施工工艺和主要工序安排;四、原作业规程与现场不符,失去可操作性。第二部分编制指南目录第一概况…………………………………………………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依据…………………………………………………第二章地面位置及水文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盘区开采情况表……………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第三节地质构造……………………………………………第四节水文地质……………………………………………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第一节巷道布置……………………………………………第二节矿压观测……………………………………………第三节支护设计……………………………………………第三节支护工艺……………………………………………第四章施工工艺………………………………………第一节施工方法……………………………………………第二节凿岩方式……………………………………………第三节爆破作业……………………………………………第四节装载与运输…………………………………………第五节管线及轨道敷设……………………………………第六节设备及工具配备……………………………………第五章生产系统………………………………………第一节通风…………………………………………………第二节压风…………………………………………………第三节瓦斯防治……………………………………………第四节综合防尘……………………………………………第五节防灭火………………………………………………第六节安全监控……………………………………………第七节供电…………………………………………………第八节供水、排水…………………………………………第九节运输…………………………………………………第十节照明、通讯和信号…………………………………第六章劳动组织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一节劳动组织…………………………………………第二节循环作业………………………………………………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第一节一通三防……………………………………………第二节顶板…………………………………………………第三节爆破…………………………………………………第四节防治水………………………………………………第五节机电…………………………………………………第六节运输…………………………………………………第七节其它…………………………………………………………………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第一条巷道名称、位置与煤(岩)层、相邻巷道的关系,巷道的用途、设计长度。工程量、坡度、服务年限、开(竣)工时间等。第二条施工中的特殊技术要求、需要重点说明的问题。第三条按比例绘制巷道布置平面图。第二节编写依据第四条经批准的设计及其批准时间等。第五条提供的地质说明书,提交批准时间和编制内容必须符合《矿井地质规程》规定。第六条提供的有关矿压观测资料。第七条其它技术规定。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水文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盘区开采情况第八条巷道相应的地面位置、标高,区域内的水体和建、构筑物对工程的影响等。第九条巷道与相邻煤(岩)层、邻近巷道的层间关系,附近已有的采掘情况对工程的影响。第十条分析老空区的水、火、瓦斯等对工程的影响。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第十一条叙述煤(岩)层产状、厚度、结构、坚硬性系数(f),巷道预计揭露的各煤层间距,顶、底板岩性及特征分析。第十二条预测巷道瓦斯涌出量、瓦斯突出倾向、煤层自燃发火倾向、煤尘爆炸指数、地温等。第十三条其它煤(岩)层技术特征分析。第十四条按比例绘制地层综合柱状图。第三节地质构造第十五条描述巷道煤(岩)层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断层,褶曲,裂隙,火成岩侵入的岩墙、岩床,陷落柱,导水性及其控制程度等参数。第十六条受冲击地压威胁的煤(岩)层或应力集中区掘进对施工的影响,应有的技术分析。第十七条按比例绘制地质平面图、剖面图。第四节水文地质第十八条分析巷道区域的主要水源,有影响的含水层厚度、涌水形式、涌水量、补给关系、影响程度等。第十九条分析巷道区域的图纸资料,分析相邻老巷、老空积水,钻孔终孔位置、封孔质量等对施工安全的影响程度。第二十条分析第四纪砂砾层水、承压水等水量、水压与工程的距离和关系,进行隔水层安全厚度计算。第二十一条积水区域附近掘进巷道,应在掘进工程平面图上标出“三线(积水线、含水线和警戒线)”。第二十二条隔水层安全厚度计算公式参考表,见附件三。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第一节巷道布置第二十三条描述巷道布置:层位、水平标高、断面、工程量、坡度、中腰线、开口的位置、方位角等内容。第二十四条巷道净断面的设计:必须按支护最大允许变形后的断面计算。第二十五条巷道开口施工:开口方法和步骤,开口前的准备工作,开口附近的支护加固,一次成巷、支护方式等。第二十六条巷道施工顺序:巷道为分段定向施工时,逐段说明巷道中线方向、坡度、各段长度、与煤层的相对位置等。第二十七条特殊地点的施工:如车场、峒室、溜煤眼、交岔点等,该巷道与其顶部或底部巷道的岩层厚度,要将其空间位置、坡度和特殊要求描述清楚。特殊工程应按设计要求绘制大样图,标出开口的位置、转变点、起坡点,平、竖等曲线等计算数据。第二十八条按比例绘制巷道剖面图,按比例绘制开口大样图。第二节矿压观测第二十九条观测对象:地压高、跨度大的巷道,松软的煤、岩层或流沙性岩层中的巷道,破碎带的巷道,“三软”(顶板、煤层、底板)及煤(岩)与瓦斯突出煤层的巷道,不支护巷道,各类支护巷道等。第三十条观测内容:顶底板活动规律分析。不支护巷道表面位移量观测,支护巷道顶板离层量、底板及两帮变形相对移尽量监测,支护质量动态监测,锚杆锚索锚固力检测等。第三十一条观测方法:主要包括矿压观测仪器、仪表的选型、安设位置、观测方式、观测时段等。根据掘进巷道顶板压力显现状况,安设顶板离层仪、锚杆压力指示仪对锚杆受力及围岩位移进行适时观测。第三十二条数据处理:监测数据与支护设计不符时,重新计算支护设计。第三节支护设计第三十三条根据巷道围岩性质,矿压观测资料,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支护设计,确定巷道支护形式,选择支护参数等。第三十四条巷道支护设计,可采用以下办法:(一)采用计算法:根据巷道围岩的物理学性质、地压作用方向及大小、坚固程度、不同的用途、条件,合理选择支护参数。(二)采用类比法:根据本煤矿或邻矿同煤(岩)层矿压观测资料和经验公式进行设计。第三十五条巷道临时支护的方式:明确临时支护的方式,确定工作面与临时支护、与永久支护间的最小和最大距离。第三十六条坚硬稳定的煤、岩层中巷道不设支护的条件和要求:(一)巷道开凿后,岩体不发生明显的变形和位移;(二)巷道在整体均匀的岩层中,无冲击地压危险;(三)煤和半煤岩巷道中,煤体煤层不会发火;(四)岩体位移测定自然稳定,或有相邻矿井同类地质条件不设支护的巷道为依据;(五)不设支护的安全措施。第三十七条复合顶板、软岩巷道或特殊地点需锚索时,可根据现场实际计算确定锚索长度及布置方式。第三十八条位于软岩中的巷道和受动压影响的巷道,采用柔性或可缩性支护形式,有底鼓的应明确防治办法。第三十九条按比例绘制巷道支护断面图。按比例绘制临时支护平、剖面图。第四节支护工艺第四十条各类支护工艺及要求。(一)锚杆支护1锚杆(锚网、锚索)的材质、规格、间排距、最大、最小空顶距、安装(包括药卷的种类、数量及使用要求)、锚固力等要求;2锚杆的孔位、孔深和孔径应与锚杆类型、长度、直径相匹配等要求;3锚网的铺设与锚杆或其它锚固装置连接牢固等要求;4软岩使用锚杆支护时,必须全长锚固等要求;5喷射材料(水泥标号,速凝剂型号,砂子、石子的颗粒等),根据混凝土强度要求、计算出配比,混合料的搅拌、速凝剂用量、喷射工艺等;6喷射混凝上的风压、水压、温度等;7对粉尘浓度及喷射混凝土回弹率的规定等;8巷道涌水的处理方式;9备用材料、数量、规格及存放地点;10明确支护质量与要求。(二)支架支护1钢混支架:钢件和钢筋混凝土加工件的品种、制作形状、规相尺寸、强度、配件。背板、充填材料的规格、质量等要求;2金属支架:支架必须构件齐全,撑(拉)杆、垫板、背板的规格、支架的顶部、两帮背紧、背牢、充满填实、安设方式等要分别要求,可缩性支架可缩量应与围岩的变形量相适应;3备用支架的数量、规格、存放地点;4支架间距、最大、最小空顶距;5明确支护质量与要求。(三)砌碹支护1.预测混凝土块、料石等规格,砌体厚度、基础槽深度、砂浆配比、强度设计、砌体壁后充填质量、砌体灰缝质量等;2碹胎的架设应与巷道中心线垂直,结构尺寸、碹胎的间距
本文标题:采掘作业规程管理办法及编制指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838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