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六案例分析案例中文文的现象属于儿童的多动行为,这些现象有些是幼儿特有的,有些是后天形成的。这种多动行为或多或少都会妨碍儿童身心的正常发展。我认为案例中文文的行为具有以下特征。(一)不能自主的多动行为由于特有的年龄特征,幼儿常情绪不稳,容易冲动,对自己欲望的克制力很薄弱,常发生一些不受自我控制的多动行为,如早操时,小朋友都认真的做着操,他却装成“打醉拳”的样子,东倒西歪的,一会儿碰碰这个小朋友,一会儿摸摸那个小朋友……这是幼儿自我意识心理作用较强的表现。由于坐立不安,好动,他们上课、做作业注意力就不能集中,这必将严重影响其学习效果。(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文文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喜欢玩弄各种自己弄不明白的玩具、东西或物品,这些对儿童理智感、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启迪作用。比如,拿到新玩具时,喜欢操作摆弄,并不断试着改变玩法,甚至拆开看个究竟。其好奇心极强,这是他们长时间地坐着或等待轮流玩是很难做到的效果,由此会产生一系列的多动行为。(三)希望受到别人关注的多动行为幼儿都希望受到同伴、老师、父母的关注和认可。大部分幼儿会用好的、积极的行为。如通过帮助他人、关心同伴等行为,来得到同伴的认可、老师的肯定与表扬;也有少数幼儿会做出一些消极行为。如日常活动中,文文常常把椅子靠背放在前面倒着坐,有时把椅子当跷跷板,跷着跷着就连人带椅子摔在地上,我走过去扶起他,告诉他一些规则,但过一会儿,他还是我行我素。当老师对他们的这种行为进行教育时,他们常常会不以为然,甚至有时候会窃喜,认为自己引起了老师或父母的关注,达到了效果。这是幼儿的社会意识心理和自我意识心理被压抑或没有得到较好的引导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针对“文文”的这种行为,我认为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对多动的幼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1.用爱心交换信任陶行知先生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我关注着松松的一言一行,常常主动与他交流,后来我发现他其实是很喜欢老师的,和他交流得多了他也会主动与我讲话了,后来我在上课或活动时,发现他开小差乱动时,只要走到他身旁,或是微笑的与他讲,他能够马上不乱动了。2.用细心发现亮点我们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多动症儿童“闪光点”。在教育、观察中,我发现松松是个很有礼貌的孩子,每次他需要什么东西时总是亲热的叫:“老师,我想......”而我们班其他的小朋友几乎都没有叫“老师”的习惯,而且每次我给他发水果他都要回答一声“谢谢!”而许多孩子做不到这一点,我就利用这些教育契机,表扬肯定松松的同时,也教育其他孩子要懂礼貌。3.用耐心期待蜕变多动症孩子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自控能力差,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恒,经常会出现反复动摇现象,因此多动症儿童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次两次教育引导就能奏效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⑴与家长加强交流,我把松松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多沟通,通过家庭和幼儿园双向对他进行教育。⑵教育目标要切合实际,适度。对多动孩子不应苛求过分安静,不要制定过多的清规戒律,而是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⑶加强自制力的训练。在一日活动中,利用一切机会训练其自制力。松松经常把书本和玩具乱丢,不懂得归位放好,我就带他捡起来并整理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他扔东西的毛病也改善了很多。⑷加强注意力的训练。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时影响其他同学的正常活动,因此我把他的座位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培养他的注意力,特别是在操作活动(如折纸、系鞋带)中,督促他集中精力完成任务。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四、幼儿多动行为的对策研究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分析,我得出了在针对幼儿多动行为的矫正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正视和分析幼儿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及所能接受的教育方式,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同时,采取适时、适度、适量的教育措施加以引导。2.了解、洞悉幼儿发生多动性行为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引导。切不可用训骂、讽刺等不正确的方式,一味地责罚幼儿。教师、家长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以耐心说服、引导教育为主,采取积极正面的教育方式,从而达到矫正幼儿多动性行为的目的。3.教给幼儿一些表达情绪的方法,帮助幼儿学习控制情绪,培养幼儿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例如:设计专门性的情感教育活动,创设一系列的冲突情境,让幼儿实际面对这些情境做出恰当反应,对幼儿进行情绪控制的模拟和实际训练。4.发现优点,淡化缺点。采用多鼓励、少批评的赏识教育,可有效避免多动性行为的发生。例如:平日里要善于观察,努力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找出优点,对其优点或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利用对其优点的鼓励来淡化不良行为习惯;5.提高家长对幼儿多动性行为危害性的认识,力求幼儿园、家庭同步教育。例如:教师与家长应相互沟通,在帮助孩子矫正多动性行为的步伐上保持一致。父母在家里也应发挥监督作用,应经常及时反馈孩子在家庭的情况。改善幼儿的“多动性”行为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有耐心,切不可急于求成。笔者认为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对有“多动性”行为的幼儿,都应强调充满爱和温暖的教育。特别是要注意在平时培养他们的爱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孩子“多动性”行为产生的土壤。
本文标题:多动孩子的案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883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