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译文: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总觉得用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撼人心魄这些词来形容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似乎还是不够表达出词中散发出的那种难以形容的气势,惟有用千古绝唱来给这首豪放词一个定位。这首词通过冬猎盛况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关心国家的完整统一、反对敌人入侵的强烈愿望。上阕写出猎场面,极其壮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下阕向朝廷请战,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跃然纸上。老夫聊发少年狂,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以老夫自嘲,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刚刚四十就自称“老夫”,显然有“时不我待”、“功业未就”的迟暮之感。但是“老夫”并不服老,“牵黄”、“擎苍”勾画出一位赳赳武夫的形象。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千骑奔腾,腾空越野,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何日遣冯唐持节云中”的倒装。苏轼是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被贬的,所以他拿魏尚自比,也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当然是天狼星,星象里是主侵略杀伐的。雕弓是弧矢星,就是猎户座中间那三颗以及周围其他各星,组成弓箭的星象。中间那三颗星,就是箭矢,连成一线向西北延伸就是天狼星。在星空中就是弯弓向西北射天狼的景象。苏轼用的这个典故还不是最早的。屈原在《东君》里有“举长矢兮射天狼”,这里要射的是楚国西北方向的秦国。当年北宋统治者比较软弱,经常受周边少数民族侵扰。西夏就是其中之一,它位于北宋西北,今甘肃宁夏一带,都城在银川。其中的“西北望,射天狼”就是影射宿敌西夏王国。作者在最后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不凡。这首词由描写打猎场面引向抒发爱国豪情,把打猎习武与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联系起来,体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操。这一思想内容,在同时代的词作中是不多见的,因此,它无愧是苏轼词中的名篇,是其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标题: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906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