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七章独联体东欧国家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
第七章冷战后独联体、东欧国家的经济与政治一、俄罗斯的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二、独联体国家的经济与政治三、东欧国家经济政治与对外关系一、俄罗斯的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俄罗斯的政治转型和政治发展俄罗斯的经济转轨俄罗斯的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俄罗斯政治体制简介政体:总统制共和制结构形式:联邦制,83个联邦主体(21个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1个自治州,4个自治区,2个直辖市)政党制度:多党制(左中右政党政治格局)俄罗斯共产党、统一俄罗斯党、自由民主党和公正俄罗斯党四大政党(一)俄罗斯的政治转轨与政治发展1、叶利钦时期的政治转轨(1991-1999)1)确立总统的权威,推动总统制国家政体形式的建立(1993年炮轰白宫流血事件)2)促使俄罗斯由一党制向西方的多党制转变俄罗斯白宫(议会大厦)炮打白宫事件又称十月事件,1993年10月,叶利钦下令军队包围俄罗斯杜马所在的议会大楼,随后进行了炮轰,以武力强行解散杜马。这是俄罗斯最高执行权力机关和最高立法权力机关之间的权力斗争。结束了在俄罗斯政坛上持续了一年多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普京时期俄罗斯政治变革2000年普京出任总统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措施,使俄罗斯的政治生活逐渐走向有序。第一,通过一系列法律加强中央权力;(俄罗斯政党法)第二,多党制被纳入法制轨道;第三,通过了一系列反对腐败的法律,加大了惩治腐败的力度,并对寡头势力继续予以打击;第四,对极端的民族主义、恐怖主义采取强硬立场。(二)俄罗斯的经济转轨1、叶利钦时期俄罗斯的经济危机和转轨从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模式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转轨。俄罗斯经济一直在走下坡路,原因:第一,片面信奉西方经济理论,严重脱离了俄罗斯的国情;第二,宏观调控失调,苏采取了激进的“休克疗法”,大规模的私有化,企图从计划经济一步跳到市场经济;第三,俄罗斯国内政治斗争干扰了经济的发展,1992-1993的总统与议会之争;1998-1999总统叶利钦连换五位政府总理;第四,否认政府在培育市场方面的作用;第五,原有部分经济关系断裂,东欧国家和部分独联体国家对外关系的中心迅速由东向西转移,几乎割裂了同俄罗斯的经济关系,严重影响了俄罗斯的对外贸易;第六,整个社会缺乏竞争机制,严重遏制了经济的顺利转轨和良性发展。休克疗法本来是一个医学术语,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被用来称谓一整套激进的反经济危机措施和毕其功于一役的经济转型方式。俄罗斯东欧南美洲休克疗法休克疗法主要内容经济自由化经济私有化经济稳定化自由化:废除过去国家对经济的计划管理,使经济市场化。私有化:把原有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改造为以私有制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结构。稳定化通过采取严厉的财政金融紧缩政策来维持宏观经济的相对稳定。摧毁了原来的所有制结构确立了私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外国资本介入和控制社会两极分化严重私有化的后果我国现在面临着十分复杂的经济和社会问题。90年代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几乎下降了50%,仅相当于美国的1/10,中国的1/5,目前俄罗斯人的收入还不到美国人收入的10%…一些关键性的生活质量指标都在恶化……2、普京时期俄罗斯经济的改革(1)加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体系;(2)建立有效的财政金融体系;(3)制定有关法律,改善投资环境;(4)取缔影子经济,打击经济犯罪;(5)逐步实现俄罗斯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三)俄罗斯的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1、叶利钦时期由“一边倒”转向全方位外交1993年俄开始调整外交政策,实行东西方平衡外交,“以西为主,东西兼顾”(1)协调与独联体内其他各国的关系,努力保持在独联体国家中的地位和影响;(2)加强同西方国家的联系;(3)积极发展同东亚国家之间的关系。2、普京在外交上实行灵活务实的东西方平衡政策“双头鹰”战略:巩固独联体,东西方平衡奉行独立自主和建设性的外交政策,对外政策建立在国家利益的基础之上,致力于建立符合于当今世界现实及利益多样化的多极国际关系体系。联合国应当是调节国际关系的主要中心。力求平衡、全方位的对外政策,既面向西方又朝向东方1)愿在降低武力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方面进一步与美国合作;2)把欧盟视为重要的政治经济伙伴,与欧洲国家的关系是俄罗斯外交政策传统的优先方面;3)亚洲外交是极为重要的方向之一,而要发展亚洲外交,积极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是极为重要的;4)优先保证与独联体国家进行的多边和双边合作符合国家安全的利益,重点发展与独联体所有国家的睦邻关系和战略伙伴关系。2002年4月,普京提出的“世界稳定弧”的新地缘战略思想:俄罗斯—北约新机制(20国机制)、独联体集体安全体系和上海合作组织为支撑,构筑一条以俄南部为中腰、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稳定地带”。(1)以“稳定弧”取代“动荡带”,营造稳定“大周边”;(2)借实现地缘政治稳定,推动地缘经济合作;(3)发挥横跨欧亚的地缘优势,借推动欧亚大陆稳定,维护俄罗斯国际地位。3、俄罗斯的对外关系第一,与独联体建立特殊关系;第二,积极恢复和发展与欧洲的伙伴关系;第三,改善同北约的关系第四,加强与亚洲国家特别是与中国的关系北约东扩前态势北约东扩后态势北约东扩的原因(1)加入北约是中东欧国家的迫切愿望;(2)欧美为防止俄罗斯重建势力范围,力图把中东欧纳入西方的政治版图以促进该地区的稳定;(3)美国借北约东扩加强美欧之间的联系纽带,并将美国的影响扩展到中东欧,进一步巩固其对欧洲的主导权;(4)美国不仅对俄罗斯心存疑虑,对最早提出北约东扩的德国也不放心,北约东扩可以利用美国的影响对这两个国家形成制约,进一步确保自身的安全,同时也为欧盟东扩提供便利。俄罗斯接受北约东扩的原因(1)俄罗斯无力阻挡这一现实;(2)俄罗斯意识到北约军事集团已经演变成一个庞大的官僚集团,很难对俄罗斯构成致命的威胁;(3)俄美关系的改善带动了俄罗斯与北约关系的发展;(4)北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俄罗斯参与欧洲事务权利,以此缓和双方矛盾;(5)重点与美国建立互利合作伙伴关系(6)继续发展与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同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合作二、独联体的经济与政治独联体是独立国家联合体(CommonwealthofIndependentStates——CIS),简称独联体1991年俄、乌、白俄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除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波罗的海三国的其他12个加盟共和国都是独联体的成员。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格鲁吉亚、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一)独联体国家的经济转轨及其经济一体化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独联体国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现在这些国家基本都建立了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型所有制,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从独联体一些国家的最初情况来看,除了政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外,经济发展还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对世界市场的依赖;二是中小企业的活跃程度。独联体经济一体化(1)1993年1月,独联体国家签署《独联体章程》,勾画了经济合作的范围。同年9月,独联体国正式签署了《经济联盟条约》,设想形成面向社会的市场结构。1994年10月,独联体各国一致决定建立具有“超国机构”性质的跨国经济委员会,负责协调各国间的经济合作,这被称为是独联体经济一体化的里程碑。(2)1995年1月,俄、白、哈三国决定建立海关联盟。1996年3月,吉尔吉斯斯坦加盟。四国签署《加深经济和人为领域一体化条约》。1998年11月,该同盟正式接纳塔吉克斯坦为新成员国。(二)独联体国家政治一体化的发展1、独联体的组织机构日益完备。定期举行独联体国家元首会议和政府首脑会议;2、独联体的法律基础不断完善。3、一些独联体国家开始协调对外政策。独联体成员国外交理事会已成为一个重要机构,他定期举行会议,协调各国的对外政策;4、1996年4月2日,俄白签署《主权共和国共和体》条约三、东欧国家经济政治与对外关系(一)冷战后东欧国家的经济转轨及经济发展1、价格转轨,即放开物价,取消物价补贴,形成有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体系;2、金融转轨,即取消严格的货币紧缩政策,削减财政补贴,制止通货膨胀;3、外贸转轨,即取消对外贸易限制,实行货币自由兑换,建立自由贸易体系;4、财税转轨,即进口实行免税政策,取消重复征收的周转税,建立以增值税为主的税收体制;5、实行私有化。即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二)冷战后东欧国家的政治东欧剧变后,经过各派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和磨合,这些国家的政治转轨基本完成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框架。(1)议会权力很大。在东欧多数国家的宪法中,多规定议会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2)政府由议会多数派组建,多数东欧国家政府由议会选举中获胜的政党组建,总统无权组建政府;(3)总统、议会、政府之间的权限划分比较合理;(4)多党政治法制化,东欧各国在剧变之初虽然政党林立,但却都掀起了反共浪潮。政党制度俄罗斯:在2001年颁布的政党法的推动下,许多政党和组织开始重新组合,初步形成了以左中右三大派政治力量为主的政党格局。东欧:初呈无序混乱状态,骤然涌现成百上千的政党,现在大多数国家都制定和颁布了政党法,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中亚和外高加索各国:情况尚不如俄罗斯,多党制基本上流于形式。。社会政治思潮西方自由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社会思潮的多元化(三)冷战后东欧国家的外交第一,“回归欧洲”和“加盟西方”是外交重点。第二,同俄罗斯保持关系第三,深化区域性合作第四,加强与亚太国家合作北约东扩,中东欧国家加入共6次东扩2009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
本文标题:第七章独联体东欧国家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948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