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棉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技术对策
棉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技术对策黄梅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张羽2012年2月一、品种选择(一)多、乱、杂1、多。据统计,我县生产上种植的审定品种达50多个,还有相当一些未经审定的品种,据不完全统计近100余种。2、乱。主要是市场经营的品种“乱”,近年来一直比较严重,其表现也多种多样,不仅危害了棉花生产,也影响了种子产业的健康发展。3、杂。种子“杂”就直接对棉花生产造成损害。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科学技术载体,如果伪冒假劣的种子充斥市场、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对生产的直接危害可想而知。令人费解的是,真品种与好品种往往被假品种、劣品种打败。任何优良品种在生产利用上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地域性限制。主要是生态适应性限制。二是时间性限制。一方面的原因是老品种必然退化,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新问题必然出现。因此,在农业科学发展上,作物遗传育种必然是连续的、长期的任务。三是性状局限性。在品种的遗传改良上,有许多“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现实世界中没有十全十美的品种。聪明的生产者善于利用品种的主要优点来解决生产中的主要矛盾,利用其他管理与技术措施来解决生产中的次要矛盾。(二)如何选择优质棉花种子首先,品种选择要“七看”一是看能否适应当地的气候。一般来说,长江中下游的温、光、水、气等生态条件相近,这类地区的棉花品种可以相互适应,值得注意的是,不要选用不耐高温的棉花品种;二是看能否抗病抗虫主要是抗枯萎耐黄萎病,抗棉铃虫等鳞翅目的害虫,当然,抗性是相对的,目前还没有绝对抗病抗虫的品种;三是看增产潜力一般要比当地大面积种植的品种增产5%~10%;四是看棉种是否通过审定。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或者通过国家审定且在审定的适宜种植区域中包括湖北的。当地农业主管部门认定;五是看是否在当地经过试验、示范种植;六是看当地经销商是否有售种正式发票;七是看种子经营部门能否开展售后跟踪服务。其次,要关注棉种发芽率选用棉种时,特别要关注棉种的发芽率。杂交棉种的价格比较高,发芽率高的棉种1罐可种1亩地以上,发芽率低的棉种,一般破籽嫩籽率高,既贻误季节,又难以确保棉田面积。购种时要留心棉种包装上的发芽率标示,一般发芽率要达80%,最低不能低于72%。第三,要注意纯度正宗的杂交棉一代棉种纯度达96%以上,低于这个纯度就说明棉种质量有问题,一是可能杂交亲本的纯度不高;二是杂交一代棉种中掺有其他棉种;三是用杂交二代棉种冒充一代棉种;四是可能用常规棉种充当杂交一代棉种。不纯的品种,不但会使抗虫性大大下降,而且会使田间异型株增多,产量与品质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第四,要搞好良法配套不同农户之间种植相同的优良棉花品种,产量常有很大的差别,说明各户之间种植水平有较大的差异,这就是说仅仅购买良种是不够的,还必须要落实好良法配套措施,比如,要改革种植方式,安排合理密度;要科学配方,平衡施肥,预防早衰;要化学调控,防止旺长,促进棉花稳长健长;要综合防治,把病虫的为害控制在最低程度。■■■■■■二、种植密度(一)种植密度过稀全县棉花每亩平均种植密度由20世纪70年代4561株80年代3431株90年代2197株本世纪初2031株特别是杂交棉推广应用以来,种植密度由杂交棉试种之初1997年的2769株,下降到2008年1300株左右。棉花种植密度过稀,未能充分利用土地与光热资源,主要靠发挥个体优势,导致用肥量加大,棉田投入增加;虽然单株成桃相对较多,但总桃数相对减少,若遇自然灾害,易大幅减产;稀植棉花的成铃大部分集中在上部果枝和外围果节,秋桃比例增多,优质高产棉铃减少。(二)确定种植密度的原则1.气候条件棉花生长季节平均气温高、无霜期较长的地区,棉株生长较快,植株高大,棉花密度要小些;气候温凉、无霜期较短的地区,密度要大些。2.土壤肥力和质地土壤肥力高的棉田棉株生长旺盛,植株高,叶片大,果枝多,容易造成棉田郁蔽,引起中下部棉铃脱落;土壤肥力低的棉田棉株生长较矮小,田间郁蔽的可能性小。因而在同样的气候条件下,肥田应比瘦田密度小,粘土应比砂土密度小些。3.品种特性品种生育期较长,植株高大,株型松散,果枝长,叶片大的品种密度要小一些。植株矮小,叶片小,株型紧凑,果枝短的早熟品种密度要大一些。4.种植制度粮棉两熟栽培的棉花,种植密度应较一熟棉田适当增加;夏播短季棉密度常比一熟春棉高出1~2倍。由于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棉花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棉株长势好,单株营养体大,所以种植密度可较相同条件下的直播棉降低10~20%。5.栽培管理水平种植密度增加,群体与个体矛盾不易协调。因而在管理粗放、植棉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时,宜适当稀植,反之,可适当密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系统地诱导棉株生长发育,调节光合产物的运输分配,使棉株节间变短,株型紧凑,有利于走群体增产道路。综合上述五种情况,本地棉田要充分发挥杂交棉个体与群体协调增产优势,使现蕾、开花结铃相对提早、集中、增加内围桃和中下部桃,增加亩总铃,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合理的种植密度以每亩1600~1800株为宜。(三)合理密度的确定倒推法定行调株倒推法:以产定铃数,以铃定密度一个平方一斤籽棉,一个平方110个铃单株结铃50个,一个平方2.2株(1465株/亩)单株结铃40个,一个平方2.75株(1832株/亩)单株结铃35个,一个平方3.14株(2091株/亩)定行调株:行距0.9—1米,以密度定株距亩1600株,株距42厘米左右亩1800株,株距37厘米左右亩2000株,株距33厘米左右密度(株/亩)单株成铃(个)单果枝成铃(个)20果枝/株22果枝/株1000703.333.18110063.63.182.89120058.32.922.65130053.92.702.45140050.02.502.27150046.72.342.12160043.82.191.99170041.22.061.87180038.91.951.77190036.81.841.67200035.01.751.59一个平方一斤籽棉,每亩最少应有7万个铃(四)合理密植后应处理好几个关系1、合理密植与优势杂交种和病害。抗病能力弱、后发性弱的杂交棉容易早熟或早衰,要增加密度。特别是黄萎病和枯萎病的发生次数和危害日趋加重,一些老棉田的病株率高达七八成,落叶早枯的时间提早到8月下旬到9月初,这类棉田要加大密度,密度可增加到2000株/亩。相反,抗病能力强、后发强的杂交棉,中上部成铃率高,可适当降低密度。2、合理密植与茬口和地力。晚茬棉,大田生长时间短,加上土壤质地为沙壤或丘陵旱地,一般前发性强,后发性弱,要增加密度。早春移栽棉进入大田的时间早,加上土质黏重或水改旱,一般前发性弱,后发性强,在地膜覆盖基础上,密度可适当减少。3、合理密植与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平衡施用化肥和补施硼锌微肥,是杂交棉夺取高产的保障条件。施用腐熟饼肥200斤/亩或鸡粪600斤/亩,提倡“减氮增钾”,氮(N)与磷(P5O2)和钾(K2O)的比例为1:0.3~0.5:1~1.2。尿素86~96斤,过磷酸钙80~100斤,氯化钾64~66斤,硼砂2斤/亩,硫酸锌2~4斤/亩;或等养分的复合肥。自8月中旬连续喷施叶面营养。简化施肥,推荐施用控释肥(N:P2O5:K2O比例18:9:18)180~200斤/亩,7月下旬追施尿素10~20斤/亩;施肥量可减少3/1,施肥次数减为2次,省工节本效果好。4、合理密植与打顶适时打顶,掌握“枝到不等时和时到不等枝”原则。密度2000株/亩,单株果枝20个左右;密度在1600株/亩,单株果枝22个左右即可打顶按时间计,鄂东棉区在“立秋”前必须打完顶5、合理密植与化学调控早春棉采用系列化学调控技术。晚茬移栽棉,前期个体弱,以促进生长为主,要求少控轻控;后期易旺长,宜多控重控。一般盛蕾初花期轻控一次,打顶后,上部果枝出生3~4个果节需重控,其它时期要看苗化控。用肥不合理,不科学,成本增加※氮多钾少,缺有机肥※棉田板结,肥力下降※施用方法不科学,养分流失严重三、施肥(一)棉花生产施肥上存在的问题据2004年调查结果:亩化肥投入160.5元,农家肥、饼肥仅180公斤和0.5kg,有机肥仅占总用肥量的16.8%;而化肥亩纯N27.5kg,P2O59.4kg,K2O11.9kg,N∶P∶K比例为1∶0.34∶0.44,N、P、K比例严重失调。氮多钾少,缺有机肥现在大部分棉田亩用纯N30kg以上。根据近三年黄梅县农业局定点40户调查,农户平均每667m2化肥投入总量为151.5kg,肥料投入资金287.9元,占棉田物资总投入407.4元的70.7%。各种肥料用量分别为:尿素15kg,氯化钾15kg,30%复合肥(N-P2O5-K2O:16-8-6,不同含量折算成)120.5kg,农家肥或有机肥均未施用。可见:氮肥用量过多,钾肥用量偏少,增加了投入、降低了效益。氮素过多,营养生长旺盛,叶面积过大,通风透光差,下部叶光合产物少,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导致蕾铃铃大量脱落,贪青迟熟,霜后花比例增加,纤维品质下降,还使体内棉醇含量下降,抗虫能力下降。棉田未用养结合,土壤板结,肥力下降;施用方法不当,肥料利用率不高。施用方法不科学,养分流失严重在肥料的施用方法上,除棉花移栽时在移栽穴内放入少量复合肥外,其他均以表土撒施为主(仅少部分农户蕾肥结合中耕沟施)。根据调查统计,本棉区氮肥用量过多,钾肥用量偏少,增加了投入、降低了效益;棉田未用养结合,土壤板结,肥力下降;施用方法不当,肥料利用率不高。(二)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与功能非矿质营养元素:碳C、氢H、氧O,来源于空气和水。矿质营养元素:主要来源于土壤和肥料(有机肥和化肥)。大量元素:氮N、磷P、钾K(三要素)中量元素:硫S、钙Ca、镁Mg、硅Si微量元素:硼B、铁Fe、铜Cu、锌Zn锰Mn、钼Mo、氯Cl氮生理功能长叶子,氮丰富叶色浓绿,氮过量贪青晚熟、易招病虫。磷生理功能长籽粒,促进根系生长,加强养分吸收,越冬作物喜磷。钾生理功能长茎杆,抗病虫草害,抗冻害风害,品质元素。硼生理功能:促进植物开花结果(三)棉花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1、棉花的需肥规律A.棉花养分吸收动态(1)苗期以根生长为中心,吸收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数量占一生吸收总数量的5%以下(低产田高于高产田),此期虽然吸收比例小,但吸收强度较高,棉株体内含氮、磷、钾百分率也较高。(2)蕾期植株生长加快,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根系迅速扩大,吸肥能力显著增加,吸收的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占总量的25.29%~31.61%。(3)花铃期是形成产量最关键的时期,吸收的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量分别占一生总量的59.77%~62.14%、64.41%~67.11%、61.60%~63.22%,吸收数量和比例均达到高峰,是棉花养分的最大效率期和需肥最多的时期。N的吸收高峰在初花-盛花(15天左右,占总量的50-60%,高产田高于低产田);P、K的吸收高峰高产田在初花期,中低产田在盛花后。(4)吐絮期棉花长势减弱,吸肥量减少,叶片和茎等营养器官中的养分均向棉铃转移而被再利用,棉株吸收的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数量分别占一生总量的2.73%~7.75%、1.11%~6.91%、1.16%~6.31%,吸收强度也明显下降。B.棉花不同产量水平下养分的吸收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土壤肥力的提高和土壤养分的增加,产量随之上升,棉株吸收氮、磷、钾养分的总量也增加,但产量增长与需肥量增加之间不成正比。每生产100kg皮棉吸收氮、磷、钾的数量和比例受产量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大,一般认为需吸收氮12.33±3.77kg,磷4.70±1.77kg,钾13.4±2.75kg;比例约为1:0.36:1。2、棉花的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用养结合,培肥地力减N增K稳P,合理配比配微施B,增产增收改进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要采用适当的施肥方法一是适当深施。棉花是深根系作物,适当深施
本文标题:棉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技术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954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