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3一寸山河一寸血修订版
希特勒首先吞并了奥地利,试探西方国家的态度,发现他们不管,于是紧接着敲掉了捷克斯洛伐克,接下来是波兰,并且每次吞并了某个国家之后会对外宣称这是最后一次。希特勒的试探达到顶峰是打倒了世仇法国,这也是他的目的,想要征服世界,必须打败法国,一旦法国与英国联手,德国肯定得被按在地上摩擦。法国最后投降,建立了一个叫维西政府的伪政府。紧接着就是英国,当时德国把英国打的非常非常惨,每四个小时有一艘商船被德国的潜艇给炸掉,英国本土最后留下的粮食存量,只够支撑一个星期,但是英国就是咬着牙,坚决不投降,记得吗,丘吉尔在敦刻尔克大撤退后有一次演讲,叫《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中作战,我们将以越来越大的信心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绝不投降,即使我们这个岛屿或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于饥饿之中——我从来不相信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在海外的帝国臣民,在英国舰队的武装和保护下也会继续战斗,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拿出它所有一切的力量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希特勒注意到了苏联,但是苏联这个大胖子岂是区区德国能惹得起的?之后苏联三下五除二就把德国揍了个半死。我们在来看日本。首先日本是一个岛国,对资源的需求非常紧迫,其次日本从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相隔不到一百年,妥妥的暴发户,他们迫切规划自己的势力,得有殖民地,但当时世界被瓜分的差不多了,所以日本只能把视线转移到自己的身边,貌似最好欺负的就是中国(滑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自始至终,日本只是盯上了中国的满洲,就是东北。但是不要忘了,这其中还有利益冲突,那就是苏联。日本独吞东北苏联人肯定不同意,这意味着日本真正的的敌人确实是苏联,他要打起精神,用最强大的力量来防备苏联。所以日本才会想赶紧,迅速,马上征服中国。这就是原因。其实如果了解一战和二战的德国,就能够了解日本的处境,这其中就是一个时间差,力量对比,日本国力虽然强,但毕竟还是差了点,日本操之过急,像极了暴发户的心态。正是因为这种心态,再加上这么多年与中国打交道,日本就是想像甲午战争一样,把中国打服了赔点钱,东北给他们,然后继续做邻居,好让他们抽出手对付苏联。伪满洲国1936年的时候建立的,猜猜他们计划20年内要往满洲去移民多少?一百万户,五百万人。说白了,那是要当家来经营的。但没想到,中国这一次非常硬气。首先他们选中了张作霖,但张作霖死活不配合,所以就给火车上炸了,没想到张学良还是个爱国将领,也是不配合。于是就搞了个九一八事变,之后就去打国民党,那个时候日本已经把东北占领了,只需要国民政府承认一下合法性就好,但蒋介石就是不承认。当时日本与国民政府协商签订了好多条文协定,有我们熟悉的塘沽协定,秦土协定,何梅协定等等,但是蒋介石始终在底线上没有妥协,反倒是利用这些协定赢取很多了宝贵时间。日本要求归根到底就是这么三条:1.承认伪满洲国。2.华北自治。3.共同防共。华北自治就是留个缓冲带,而共同防共是苏联,就是说在对外方面要与日本一致,因为当时国内的共产党还在反围剿,实力较弱。只要国民政府答应了这些要求,说不定抗日战争就不会打起来,至少还能够残喘一段时间,但是蒋介石就是不答应,因为这时候的中国已经不是以前的中国了,更不是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中华民族的主权容不下这些日寇撒野!这些时间里,国民政府与希特勒交好,购买了大量武器,积极外交,争取西方势力的关注,就剩下日本在旁边着急,因为时间不等人。所以日本开始继续施压,发动了七七事变,也就是卢沟桥事变。日本至今都不承认这个七七事变是抗战的开始,因为在他们眼里这只是一次军事行动,就是一次普普通通的事变而已,在这之后,日本内部的决策就陷入了两难,基本上分为两派,一派就认为得马上停止华北事变,因为他们的军事实力没有能力完全陷入对中国的全面战争,石原莞尔就是一个代表,另一派就认为要继续打,再打一下国民政府就服软了,就能够把东北名正言顺的拿到手,当时的日本的陆军大臣杉山元就去问日本天皇,天皇就问说我们要是跟中国打起来了。那背后的苏联要揍我们,我们可怎么办呢?杉山元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妄言:三个月灭亡中国。于是日本上下铁了心,大打出手,先拿下了中国的北平和天津,直达山西。山西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只要打通了山西,日军就有三条路线可以轻而易举的拿下中国。第一:往西打陕西。然后拿下四川,那中国的战略大后方就没有了,后来的什么重庆抗战就没有了。当年的蒙元打南宋走的就是这条路。第二:从山西过河南。拿下武汉,这等于是给中国拿了一个窝心拳。东西两部分就分开了。这个时候再去打南京,就是瓮中捉鳖。当年的宋太祖赵匡胤南下,走的就是这条路。第三:从山西过太行山,进河北,进山东,然后南下江苏。往南打,这就是清代灭亡南明的这条路。危机四伏,可以说战局对我们非常不利,不仅是在局势上如此,战斗力上也是如此,日本当时的工业产值是我们的五倍,日本钢铁的产量一年是580万吨。而中华民国只有4万吨。一直到抗战后期,即使是最精锐的中央军。一个月就发二十发子弹,而日本人,那是一个有着完备的,现代化军事工业体系的国家,可以说实力悬殊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了。所以日本才这么有恃无恐,一步一步,就是想让中国服。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国采取的措施和战略可以说精妙至极。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两个人:蒋百里,陈诚蒋百里是在中国近现代最重要的一个军事理论家,他曾留学过日本,也留学过德国。他后来就写了一本书,叫《国防论》。这里面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结论,就一句话:“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这是一个重要是战略思想,就是持久战思想的前身。陈诚是黄埔军校毕业生,深得蒋介石的信任,这个时候他就提出一个战略,他认为不要北上迎敌,挡住日本人南下,恰恰相反,在上海跟日本人大打出手。因为日本人的机械化装备比中国人好,而中国的北方,华北平原,一马平川,日军南下,我们根本打不过他,但是如果把日本人调到上海,这可就把战略方向给改变了。日本人之前是从北往南,现在可就是从东往西。即使上海守不住,一路往西退,这是沿着长江退,长江是水网地带,不利于机械化部队的展开,这样我们就具有更大的战略优势。从上海迎战好处很大,因为上海有大量外国人的租界,西方媒体都看着呢,这样一旦开战西方国家就可以看到,对未来请求援助有很大帮助。蒋介石调兵去上海,爆发了八一三淞沪会战。当时蒋介石计划着空军在长江口炸一些船,把长江航道封住,这样就可以瓮中捉鳖,把日本舰队一举歼灭,但是国民政府行政院的机要秘书黄濬,竟然是日本间谍,他把这个计划给日本说了,导致计划落空,之后的淞沪会战更是艰难,一比五的阵亡比例,国民政府把全国精锐中的精锐可着劲的往上填,最后以死伤20万的代价歼灭日军4万,并且拖住日军超过了三个月,使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破裂了。这场战争的最大意义就是激励人心,打出了中国人的士气,还有像胡适这样的人也转变了看法,开始全力支持抗战,中国上下逐渐凝聚到了一起。像胡适这样的人,反复劝告蒋介石。不能跟日本人轻易打。一打没准就是亡国灭种。接下来,双方的棋应该怎么下?中国方面毋庸置疑,而日本方面就犯难了。只要是有战略眼光的都清楚,再打日本就真的要陷入中国的泥潭里了,可偏偏蒋介石就是不投降,日本可谓是骑虎难下,所以军部给前线的部队下了一道命令,画了一道线,就是在苏州和嘉兴之间画了一道线,前线部队不能越线,不能北上,继续南下打广州,想拿下中国的经济中心,进一步威胁中国。但日本的军队不干,以下抗上,底层军官才不管三七二十一,带军冲过了那条线,天皇看事情已经发展成这样了,就默认了军队的行为,进攻南京。1937年12月,爆发了南京保卫战,之后就是南京大屠杀,三十万同胞死在了日军手下。日本看起来先后占领了上海,南京,战果累累,但实际上是越来越为难,于是日本高层再一次试图和蒋介石谈判。谈判内容基本没有变化:1.承认伪满洲国。2.华北、内蒙古、整个华东自治。并且宣布了最后通牒截止日期1938年1月15日。但是蒋介石不理他们,直到11号,日本人慌了,于是召开会议,决定宣布不以蒋介石为谈判对象。这也就是1938年的1月16日,近卫文麿发表的近卫第一次声明。1.日本不以蒋介石为谈判对象。2.坚决拒绝任何调停。日本不以蒋介石为谈判对象,那找谁呢?这时候汪精卫出场了,直到1939年近卫文麽又先后发表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声明,12月,日本与汪精卫在沪签订把中国完全变成日本殖民地的《日支新兴关系调整要纲》,但是国民政府仍然不承认,仍然坚持抗战,这致使近卫文麽政府真正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日本舆论疯狂的指责近卫文麽,认为他不以蒋介石为谈判对象的声明愚蠢至极,近卫文麽承受不住压力,所以辞职了。但他给日本留了一个烂摊子,日本无奈,再加上军国主义思想,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打。但是相比中国方面,战况还是有起色的,比如平型关大捷,比如武汉会战。武汉会战其实很值得研究,因为其战略意义很大。整个武汉会战的战场所及:包括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最后武汉,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但成功阻截了日军四个月时间,并且搬空了武汉,留给日本一个空城。这场撤退被称为中国版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紧接着,抗日战争进入了第二阶段,战略相持。这第二阶段,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主战场,也就是大后方,前面我们一直在说国民政府,提起我党,似乎有点土气,我们也知道一个称呼,土八路。但是,千万不要低估我党我军的力量,这个大后方将日本的泥足深陷暴露无意,因为日本在与共产党的战争中优势全失。日本人拥有一套现代化的战争机器和战争策略,擅长立体化的进攻,飞机坦克大炮,但是八路军,往往就几个人,几杆枪,你用这一套打,他是没有用的。所以打这样的敌人,就必须化整为零。日军的战斗力优势团灭,就这样被牵制了很长时间,我看到过一个绝妙的比喻:日军就好比拿了一把铁锤,去锤击湖水,每一次都能赢,但是又能拿这湖水能怎么样呢?1940年时,战局又发生了变化,这变化集中在国际上,当时德国已经把英国法国揍的鼻青脸肿,日本算了一下帐,觉得亏啊,他为什么不趁机到东南亚去,非要与中国耗时间?于是抽出力量南下到东南亚,这时,巨变发生,美国突然不过日本提供石油了。美国突然对日本实行禁运,一滴石油,一团棉花都不给。日本是岛国,资源匮乏,现在失去了供货源,立马陷入绝境。于是日本不得已去偷袭珍珠港,趁着最后一点机会,如果呢把美国打趴下,资源问题就坚决了,但是奈何美国不好惹。所以日本偷袭珍珠港并不是真的愚蠢,而是当时的局势除了这样做再没有别的办法了。1944年,战略反攻开始,反攻的使命全权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八路军、新四军向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春、夏季攻势,扩大了解放区,打通了许多解放区之间的联系,至此,再加上苏联对日宣战,还有国民党组建的中国远征军的壮举,抗日战争基本成定局。接下来,说说抗日战争时期出现的英雄人物。可歌可泣的故事,人物,大家肯定已经知道的差不多了,我要说的,其实是一些群体:1.商人。中国商人其实在中国地位不高,经常是被打压的对象,但国难当头,他们仍然会为祖国付出巨大代价。民生轮船公司的老总卢作孚,民生轮船公司在1938年就是武汉会战的后期,国家紧急疏散所有的人员和物资。100万吨物资,150万人,要撤到后方。可是1938年武汉会战的时候,距离长江的枯水期只有40天时间。民生轮船公司没有什么船,就征用了大量的民船。当时卢作孚是私人掏钱包,雇佣了三千多人,把一切可能调动的手段都调动出来,居然就把这150万人100万吨的军事物资给运完了,卢作孚为了这次撤退,付出了400万银元的代价,他的行为,就是妥妥的爱国,值得被称为英雄。2.华侨。1938年武汉会战之后,中国所有的出海口都丢光了,后方,两亿五千万人口,陆地上通向外界的通道只剩下一条缅甸公路。而当时没有什么公路,都是当地老百姓用脚在崇山峻岭里,千百年来踩出来的羊肠小道,根本就不能用。所以国民政府是花了吃奶的劲修公路,可是公路修完之后出问题了,没有司机。中
本文标题:3一寸山河一寸血修订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018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