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双龙煤矿综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014
织金双龙煤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本预案经织金双龙煤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法人审核批准,于2014年12月21日颁布,从2014年1月1日开始执行。一、会审意见:二、会审人员签字:矿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生产矿长:机电矿长:安全科长:机电科长:通防科长:生产技术科长:调度主任:法人签字:1第一部分综合应急预案第一章总则1.1编制目的为了有效保障双龙煤矿职工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到在事故重大事故隐患出现时能及时处理,在重大人身伤害事故和重大非人身伤害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和有序地实施应急救援,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和事故的进一步蔓延,认真做好重、特大事故后的应急处理工作,做到应急行动协调一致,维护社会稳定,保证遇险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煤矿事故应急预1.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2002年6月29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主席令第75号1996年8月29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主席令第65号1992年11月7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6号2008年10月28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60号2001年10月27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69号2007年8月30日)7)《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296号2000年11月7日)8)《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2004年1月13日)9)《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2003年4月27日)210)《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6号2006年5月10日)11)《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1987年12月3日)1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2007年3月28日)1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2009年1月24日)14)《煤矿安全规程》(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第16号2010版)1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二○○九年四月一日)16)《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意见》(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17)《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18)《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1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20)《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2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与代码》(GB/T13861-1992)22)《双龙煤矿M14#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贵州省矿山安全科学研究院)23)《对双龙煤矿2012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24)《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M14#、M16#、M28#、M30#、M31#煤层)》(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5)《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M14#、M16#、M28#、M30#、M31#煤层)》(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326)《双龙煤矿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贵州省动能矿山设计有限公司)27)《双龙煤矿安全专篇》(贵州省煤炭设计队)1.3适用范本预案适应于双龙煤矿内部发生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范围包括本煤矿所涉及到的范围,适合于顶板、水、火、瓦斯、煤尘爆炸等事故以及非人身事故。1.4应急预案体系本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三大部分。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本预案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办公室设在调度室。1.5应急工作原则1.5.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矿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1.5.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兴旺煤矿在上级安全生产机构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指导、协调双龙煤矿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应急救援指挥部各分管小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1.5.3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行事故单位行政领导负责制,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由周大利统一领导,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班组充分发挥自救作用。1.5.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4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1.5.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做好应对煤矿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和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专业力量,努力搞好安全生产。一、交通位置双龙煤矿位于织金县城南西方向,直距35km左右,行政区划属白泥乡管辖。地理坐标:经度:105°31′06″~105°32′52″,纬度:26°23′24″~26°25′00″。区内交通以公路为主,西部有六枝至珠藏的县道,东部有普定至织金的省道,两条公路有经白泥乡的乡村公路相连。矿区距六枝县城20km左右,距熊家场17km,交通较为方便。图1-1-1交通位置图二、井田境界该矿已于2011年取得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织金县白泥乡双龙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C5200002011111120120737,双龙煤矿开采标高1620米至1275m,矿区面积4.2198km2,东西宽约1.65km,南北长约2.56km(平均)。矿区范围由以下11个拐点圈定,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1-1-1。5表1-1-1拐点坐标表拐点纵坐标X横坐标Y02921271.60935551645.99712922174.61235552301.00322923096.61735552314.00632923091.61435553536.01342922646.61135553538.01252922641.61335553120.00962922177.6135553120.00872921680.60735553120.00782921690.60435554233.01392920556.59735554576.012102920556.60335552359.999矿区范围:4.2198km2开采深度:1620m~1275m三、地形地貌、气候1、地形地貌双龙煤矿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属中低山地貌,地貌形态呈NE—SW向延伸的不规则椭圆形,矿区内西高东低,最高点位于矿区西部矿界0拐点处,标高1655m,最底点位于东南角矿界9号拐点处,标高为1250m,相对高差为405m,一般标高1400~1500m左右。矿区南北地表发育三条溪沟,多呈“V”型谷,有利于地表水、地下水的集中排泄。2、地表水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仅有三条季节性溪沟。大冲头溪沟:由北西向南东流去,在区内径流长度约350m,河床标高1400—1390m,坡降值为28.5‰。流量两极值为0.43—1.5l/s。6小坡脚溪沟:由西向东流,区内径流长度约1.35km,坡降值10‰,流量两极值为0.04—0.5l/s。罗桂田溪沟:由西向东转向北东向流去,区内径流长度约1.25km,坡降值8‰,流量两极值为0.03—0.5l/s。3、气象井田地处贵州高原西部,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时数少,霪细雨季节长而频繁,相对湿度偏大,雪凝冻天气较长,夏季时有冰雹、山洪等灾害性天气出现。根据毕节地区气象局1994—2003年十年气象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13.1℃,年平均降水量904.7mm,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年平均日照时数1179小时,凝冻最长时间29天(1996年),积雪最大厚度18cm(1999年),十年中最多灾害性天气:暴雨四次、干旱22天(1995年),冰雹4次(2002年),大风季节一般出现在每年的3—4月,风向以东南风为主,最大风速23.1m/s,风力大于8级的只有1998年3月18日一天。井田气候特征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4、地震根据国家地震局、建设部1992年颁发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及贵州省建设厅“黔城设通发1992〔230〕号”文件,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据《建设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第二节地质特征一、地质特征7(一)区域地层区域内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及第四系。缺失志留系、泥盆系、白垩系、第三系,其中,以二叠系、三叠系分布较广。表1-2-1区域地层系统简表系统组(群)地层代号及接触关系备注第四系Q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n中统上沙溪庙组J2s铜下沙溪庙组J2x油页岩、铁下-中统自流井群J1-2zl三叠系上统二桥组T3e中统法郎组狮子山组T2fT2sh关岭组T2g松子坎组T2s下统永宁镇组茅草铺组T1ynT1m飞仙关组夜郎组T1fT1y二叠系上统大隆组P3d长兴组P3c龙潭组P3l煤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中统茅口组P2m栖霞组P2q下统梁山组P1l煤石炭系下统上司组C1s旧司组C1j祥摆组C1y煤奥陶系中统宝塔组O2b十字铺组O2sh下统湄潭组O1m红花园组O1h桐梓组O1t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组∈2-3ls中统高台组∈2g下统清虚洞组∈1q金顶山组∈1j明心寺组∈1m(二)矿区地层8根据地质填图和钻探工程揭露,井田内及其邻近地区出露地层从老到新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龙潭组(P3l)、长兴大龙组(P3c+d),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及第四系(Q)。详见井田地层简表。现分述如下:1、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以灰色薄至厚层状灰岩为主,顶部含燧石灰岩,上部为薄层状硅质灰岩。区内出露不全,仅有上部地层,分布井田西部F1断层的北西盘,最大厚度约40m。2、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灰到灰绿色似层状玄武岩,具气孔构造,有时上部为凝灰岩,分布于井田西北部、北部和东部邻近地区,厚度70m左右,钻探揭露最大厚度24.52m。与下伏茅口组呈假整合接触关系。3、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龙潭组为本区的含煤地层,由灰到灰黑色、薄到中厚层的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石灰岩、炭质泥岩及煤层组成,分布于全井田,部分被第四系覆盖、剥蚀。钻探揭露最大残留厚度295.69m。与下伏峨嵋山玄武岩组呈假整合接触关系。4、二叠系上统长兴大隆组(P3c+d)岩性为深灰色厚层状燧石灰岩,上部为深灰色薄层状硅质灰岩,顶部夹2-3层蒙脱石泥岩,分布于井田南部白泥以西。被第四系覆盖,未见基岩出露,厚度不详。与下伏龙潭组呈整合接触关系。5、二叠系下统夜郎组(T1y)仅分布于井田南部营盘脚一带,岩性为灰黄色、黄绿色薄层状粉9砂质泥岩,为夜郎组第一段,与下伏地层长兴大隆组呈整合接触关系。6、第四系(Q)上部为耕植土,中下部为黄色、褐色、灰色残积物和坡积物,主要为粉砂岩、细砂岩、泥岩及煤层等的风化碎块堆积物,厚度0~20.27m,平均约12.76m。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关系。表1-2-2井田地层简表系统组段主要岩性一般厚度(m)第四系(Q)冲积、残积、坡积物等。0—-22二叠系(P)下统(T1)夜郎组(T1y)九级滩段(T1j3)深灰、紫灰色、紫色钙质泥岩、泥灰岩及石灰岩。180—210玉龙山段(T1y2)深灰、灰色石灰岩、泥质石灰岩及含泥质灰岩。120—140沙堡湾段(T1s1)灰绿色泥岩、粉砂质泥岩。15—20二叠系(P)上统(P3)大隆组(P2d)深灰色硅质灰岩。13—23长兴组(P3c)深灰色燧石灰岩及泥灰岩。6—10龙潭组(P3l)主要由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180—200峨嵋山武岩组
本文标题:双龙煤矿综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01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051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