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 嵩山矿风井二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河南永华能源有限公司焦村煤矿夹沟矿井风井二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河南矿业建设第三工程公司二○○七年五月二十八日1目录前言……………………………………………………………1第一章矿井工程概况……………………………………………31.1矿井自然条件…………………………………………………31.2井田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41.3工程概况………………………………………………………21第二章风井临时系统……………………………………………222.1改绞方案概况………………………………………………222.2主要临时系统………………………………………………232.3临时提升系统参数设计……………………………………27第三章二期工程施工……………………………………………313.1井巷主要单位工程施工……………………………………313.2大巷施工工艺………………………………………………343.3支护…………………………………………………………35第四章二期工程施工辅助系统…………………………………364.1井下排水……………………………………………………364.2压风…………………………………………………………364.3供水系统……………………………………………………384.4通风系统……………………………………………………394.5供电系统……………………………………………………394.6井上、下信号与通信………………………………………4024.7井上、下运输及排矸系统…………………………………404.8砼搅拌系统…………………………………………………40第五章劳动组织………………………………………………405.1管理形式和劳动力配备……………………………………415.2劳动作业制度………………………………………………415.3劳动力配备…………………………………………………41第六章施工排队和工期………………………………………456.1巷道施工综合进度…………………………………………456.2工期保证措施………………………………………………46第七章质量目标和质量保证体系……………………………477.1工程质量目标………………………………………………477.2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工程质量保证体系…………………477.3质量保证措施………………………………………………47第八章施工安全技术措施……………………………………498.1一般规定……………………………………………………498.2防爆破事故措施……………………………………………528.3防运输及斜巷跑车事故措施………………………………538.4防片邦、冒顶措施…………………………………………558.5防透水事故措施……………………………………………558.6防瓦斯、煤尘事故措施……………………………………568.7综合防尘……………………………………………………578.8安全组织及安全技术培……………………………………588.9其它安全技术措施…………………………………………59编制人员序号姓名职务专业职称1雒发生经理矿建高工2高世恩总工程师矿建高工3曾凡伟副总工程师矿建高工4宋文生项目部经理矿建高工5吴继祥项目部书记矿建技师6王文海机电副总机电高工7王新峰机电科长机电工程师8王继红项目部机电经理机电工程师9刘秋平机电业务主管机电助工10余西奇经营科长经济经济师11丁运华工程科科长测量高工12刘琪宣工程科科长地质工程师13朱长茂项目部经营副经理经营经济师14梁新荣项目部生产副经理矿建技师15娄毅项目部技术员矿建助工2前言永华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嵩山煤矿位于偃师市府店乡境内,设计生产能力0.60Mt/a,采用立井开拓方式。初期采用中央对角式通风,主副井进风,风井回风。风井井筒净直径4.5m,井筒全深294m,以及临时井底水窝7m。井口设计标高+302m,井筒与井底连接处巷道底板标高+8m。井筒掘砌于2006年8月3日正式开工,2007年5月24日落底。目前风井正在施工两侧马头门。根据工程建设程序要求,为保证二期工程的顺利进行,特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一、编制依据1、永华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嵩山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煤炭部郑州设计研究院》2、《永华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嵩山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及附件3、《嵩山矿总回风巷》等相关图纸4、永华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嵩山煤矿建设工期网络图5、永华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嵩山煤矿井筒检查孔地质报告6、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简明建井工程手册》7、国家和部颁的技术政策、法规、标准、《煤矿安全规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及相关文件。8、本单位的技术水平,施工装备以及可能达到的机械化程度和进度指标等。二、编制原则和指导思想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各项建设方针、技术政策、经济政策,在确保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安排工程进度,立足高标准,力争早试产、早出煤。32、积极借鉴国内外煤矿建设中的先进经验,结合嵩山矿井的地质条件,以一流的速度,高质量的把嵩山矿建设成为具有永煤特色的现代化矿井。3、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国内外有效的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提高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为减人提效创造条件。4、因地制宜,积极稳妥。优化开拓布置,做到系统完善、环节流畅。5、科学合理安排各环节施工顺序,优化施工方法,精心组织平行交叉作业和均衡施工,采取技术、组织措施,突出保证关键线路工程连续快速施工。6、积极合理地采用和推广国内外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包括永夏矿区生产建设已有的先进经验和新技术、新工艺。选用成套的平巷、斜巷的施工设备,提高矿井建设机械化水平,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7、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参建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矿井建设的顺利进行,把防水、防火、防瓦斯、防爆炸等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贯穿到各单位工程、各道工序、各项系统当中,做到防治结合,万无一失。4第一章矿井工程概况1.1矿井自然条件1.1.1矿井地理位置及交通矿区位于偃师市南东(145°),中心坐标为x:3826000,y:38397000,直距偃师市17km,北西距洛阳市37km,北东距郑州市60km。北距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22km,西距焦枝铁路、二广高速公路33km,310国道由矿区北侧11km处的营房口车站穿过,207国道由矿区中部呈北西~南东向穿过。区内简易公路纵横分布,交通便利。见图1-1。1.1.2地形、地势及河流矿区地形东属低山丘陵区,西属山前平原区,地势总体为东高西低,区内标高最高点500.2m,最低点标高246.70m,相对高差253.50m。区内第四系松散层广布全区,仅在矿区东部有零星基岩出露。区内南北向5及北西向“V”字形和“U”字形的冲沟发育,最大沟深35m。本矿区属黄河流域的伊洛河水系。区内河流主要为西部的马涧河,流向由南向北,源于佛光的寒武系山口,向北流入伊河,为季节性河流,雨季洪水猛涨,旱季干枯断流。区内水体主要为赵城水库,其次为缑阳水库、二龙沟水库。这些水体的储水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汇集而成。1.1.3气候矿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征是春季干旱且多风,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凉爽湿度大,冬季严寒少雪雨。降水量多集中在7、8、9月,一般占年降水量的6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583mm。月平均最大降水量7月为139.7mm,月平均最小降水量元月为5.4mm,月平均降水量为48.61mm。1.2、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1.2.1地层矿区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及第四系,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二叠系。现将地层由老到新依次叙述如下:1.2.1.1寒武系上统凤山组(∈3f)灰白、浅灰色,厚层状、中厚层状晶粒结构白云质灰岩、晶粒结构灰岩夹灰黄色薄层状泥晶结构灰岩,中上部含燧石结核及条带,风化后呈蜂窝状。平均厚27.61m。1.2.1.2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6平行不整合于∈3f地层之上,为灰色、深灰色厚层状泥晶灰岩,成分以泥晶方解石为主,偶见零星黄铁矿散晶,有较多方解石脉穿插,浑圆状溶洞、溶沟发育,夹灰、灰黄色薄层状泥岩、泥质灰岩、角砾灰岩及溶洞灰岩,底部为薄层状泥灰岩,含燧石结核。平均厚32.52m。1.2.1.3石炭系(C)区内仅沉积上统(C3),依其岩性、沉积特征分为二组。平均厚度56.29m。一、本溪组(C3b)灰、深灰色铝质岩及铝质泥岩,鲕状或豆状结构,含少量黄铁矿散晶及结核,分布不均匀,底部偶尔有山西式铁矿层,上部偶夹薄煤一层(古占煤)。与下伏马家沟组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厚1.48~16.04m,平均9.65m。本组产动物化石。二、太原组(C3t)自一1煤层根土岩之底至山西组二1煤层底板砂岩底或海相泥岩、灰岩顶,与下伏本溪组地层呈整合接触。厚30.50~106.01m,平均46.54m。依其岩性组合特征分为三段。下部灰岩段:自一1煤层根土岩底至L4灰岩顶,平均厚17.43m,为灰、深灰色厚层状泥晶灰岩(L1~L4),夹薄层泥岩、煤层(一1~一4)。灰岩中含黄铁矿结核,L1、L2灰岩稳定,L4灰岩不稳定。灰岩中产蜓科化石及珊瑚化石。一1煤层层位稳定,偶尔可采。中部碎屑岩段:自L4灰岩顶至一7煤层底,平均厚9.11m,岩性主要为深灰色中厚状泥岩、细粒砂岩、薄层粉砂岩及透镜状灰岩二层(L5~7L6),含不稳定的薄煤二层(一5~一6),不可采。上部灰岩段:自一7煤层底至太原组顶部海相泥岩或灰岩之顶,平均厚20.00m。为深灰色薄、中厚状泥晶灰岩(L7~L9),L9灰岩极不稳定,L7灰岩厚度分布广,含燧石条带为特征,为矿区内重要标志层之一。该段含薄煤三层(一7~一9),不可采。1.2.1.4二叠系分为上、下统,自二叠系底界至三叠系金斗山砂岩底界;平均厚947.30m一、二叠系下统(P1)本统自二叠系底界至田家沟砂岩(St)底,平均厚358.71m。分二组。(一)、山西组(P1sh)为本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下以二1煤层底板砂岩底或海相泥岩、灰岩顶,上至下石盒子组砂锅窑砂岩底为界,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58.50~100.15m,平均73.40m。由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和煤层(二1~二5)组成,依其岩性组合特征分为四段。1、二1煤层段:自太原组顶至大占砂岩(Sd)底。平均厚10.09m,下部由深灰色薄层状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Se),含黄铁矿结核,具透镜状层理及生物潜穴;上部为二1煤层,厚度0-11.82m,平均4.42m,二1煤层为灰黑色、黑色粉状,似金属光泽,条痕钢灰色,属半亮型,镜面发育,含黄铁矿结核,局部含泥岩、炭质泥岩夹矸,二1煤层岩性特征明显,是划分山西组和太原组的良好标志;顶部为断续分布的深灰色薄8层状泥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及薄煤层二12煤层,偶见可采点。2、大占砂岩段:自大占砂岩(Sd)底至香炭砂岩底,平均厚23.73m,下部为灰、深灰色细粒石英砂岩,局部相变为中粒石英砂岩(Sd)层面富集片状较大的白云母片和炭质。该层砂岩平均厚2.92m,为二1煤层顶板,是对比二1煤层的良好标志。上部为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中夹细粒砂岩及薄煤二层(二2、二3),其中二2煤层位稳定,偶尔可采。3、香炭砂岩段:自香炭砂岩(Sx)底至二4煤层顶板砂岩底,平均厚17.58m。下部为灰色厚层状中细粒砂岩(Sx)含少量长石及板岩、泥岩岩屑,硅质胶结,含菱铁质集合体,平均厚7.58m。上部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偶夹薄煤一层(二4),不可采。4、小紫泥岩段:自二4煤层顶板砂岩底至砂锅窑砂岩(Ss)底,平均厚22.00m。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偶夹薄煤一层(二5),不可采。含菱铁质假鲕,具紫斑及暗斑,中部为浅灰色厚层状中细粒砂岩,局部相变为粉砂岩。(二)、下石盒子组(P1x)自砂锅窑砂岩底至田家沟砂岩底,含三、四、五、六煤段,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197.29~356.62m,平均285.31m。1、三煤段:本段自砂锅窑砂岩底至四煤底砂岩底,厚53.45~86.13m,平均68.12m。岩性组合:下部砂锅窑砂岩,为浅灰、灰白色
本文标题:嵩山矿风井二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061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