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编号广东药学院精品课程、优质课程申报书课程名称中医学基础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基础必修课□专业主要课程□其它申报类型□精品课程□优质课程课程负责人傅南琳所属二级学院临床医学院(盖章)所属教研室中医学教研室申报日期2009年5月16日广东药学院教务处制11.课程基本信息及指导思想课程编号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层次本/专授课专业(方向)授课年度810本科药学(中药制剂方向)1998~2003年度A0409012450本科中药学专业及各个方向(中药制药、中药保健、中药分析鉴定、中药现代化技术、临床中药学、中药养生学方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2003年度至今A0409013360本科药物制剂(天然药物制剂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中药国际贸易方向)2004年度至今1-1课程的目标定位课程定位及建设目标《中医学基础》是一门讲述和介绍我国传统医药学基础理论的综合性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祖国医药学的发展概况,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法和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中医药学其他课程及将来应用和开展中医药学工作和研究打下初步基础。本课程建设已十余年,历史较悠久,是本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承担学校中药学院中药学专业各个方向、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药国际贸易、药物制剂等各个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学任务。根据中医高等教育发展形式,结合本课程实际情况,拟用5-6左右年时间建设成精品课程,并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全面实现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优秀的目标,为中医学的进步与发展,发挥指导作用。1-2教育思想观念课程教育思想观念为了适应社会对中医药现代化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中医学基础》除了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视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医理论思辨能力、中医辨证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说明:1、本申报书各项内容阐述时请注意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各表格不够可加页。2、申报精品课程必须有课程网站,未被评选为精品课程者自动参与优质课程评选。22.师资队伍人员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历学位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傅南琳女1964,11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硕士课堂教学、教学管理、教学督导郭姣女1961,11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博士课堂教学、教学督导王晓辉女1963,10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硕士课堂教学梁颖瑜女1972,1讲师、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硕士课堂教学、教学管理廖祈祈男1971,11讲师、主治医师博士研究生博士课堂教学、教学网站建设洪敏女1972,3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硕士课堂教学章伟明女1968,11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硕士课堂教学2-1队伍结构课程负责人情况介绍傅南琳,中医学教研室、附院中医科主任,从事中医学教学、临床、科研十六年,曾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药学、中药学等专业本专科学生讲授《中医学基础》《中医学》等课程,学生网上评价优秀或良好。主持我校1项教学课题,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5部著作,主编《中医药学概论》将于2009年9月出版。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情况1.职称结构:担任《中医学基础》教师包括临床医学院中医学教研室的教师及附属医院中医科的教师。其中正教授1人,占14.2%;副教授4人,占57.1%;讲师2人,占28.6%。高职教师所占比例为71.4%。附属医院中医科的其他教师有12人,其中副主任医师3人,占25%;主治医师9人,占75%,均可参与《中医学基础》的教学工作。未来还需进一步引进中青年人才1-2人。2.学历结构:教师全部具有研究生学历,其中博士2人。3.年龄结构:50岁以下的教师7人,占整个教师队伍的100%,其中高级职称者5人,占高职总人数的71.4%。形成黄金年龄,学历水平高,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研、教学学术队伍,能够承担各个层次的教学任务。32-2主讲教师情况主讲教师资格比例,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参与《中医学基础》授课的在编教师共7人,全部具有主讲教师资格。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2006/2007学年达100%。2007/2008年达100%。2008/2009学年达100%。2-3师德师风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获奖情况或者佐证材料,教学事故(差错)情况各位任课教师师德师风都很高尚,收到学校及学生的好评。近三年无教学差错或事故。2-4教学研究与学术水平获教学成果奖、教改立项、发表论文情况中医教研室各位教师均积极申报教学改革课题,郭姣教授获得多项教学成果奖。2006/2007学年教学成果奖情况一览表成果名称获奖人员获奖级别授奖机关获奖时间创新理念,突出特色,规模、结构、效益、质量全面发展的研究与实践郭姣优秀奖广东药学院2006,12以培养跨世纪医药人才为核心,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实践与成效郭姣优秀奖广东药学院2006,12理产学研一体化、多层次平台体系下三级实践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郭姣一等奖广东药学院200742006年获得广东药学院教学改革课题:类别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支助经费B12中医学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开发廖祈祈2000元B10B13《中医学基础》及《中医学》试题库建设梁颖瑜1000元B05互动式教学法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王晓辉1000元E01针灸方法理论和技能训练的研究与实践傅南琳1000元E01《中医诊断学》开展临床见习的实践研究洪敏自筹2007年,廖祈祈老师获得《中医学基础》教学网站建设课题一项。2007年教学成果奖情况一览表成果名称获奖人员获奖级别授奖机关获奖时间理产学研一体化、多层次平台体系下三级实践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郭姣一等奖广东药学院20072-5师资培养师资培养计划及培养效果中医学教研室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制定详细培养计划,采用导师制的培养方式,让青年教师在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均衡发展。53.课程教学3-1教学大纲修订教学大纲情况1998年,中医教研室开设《中医学基础》这门课程时,已经制订了教学大纲。2004年,《中医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使用《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张登本主编的教材,因此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修订。2007年,《中医学基础》这门课程改用郭姣教授主编的《中医药学概论》这本教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年出版),中医教研室再次对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3-2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情况中医教研室积极开展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通过专家论证确定了分层次教学观念,针对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药国际贸易、药物制剂等各个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按照相应的教学大纲要求分层次教学。在教材选择方面,及时更新更为适合我校教学需求的教材。3-3教学方法与手段开展教学改革、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CAI课件情况及效果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根据中医学的特点,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注意结合临床实例;注重渗透方法论和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课堂教学应用问题互动式教学方法探索等,配合阅读、专题讨论、小结等,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主体作用,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方面取得较好效果。教学手段多样化。开展和推广多媒体、CAI(计算机辅助教学)、建立课堂讲授、投影、录像、电子教案、临床见习等多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开辟第二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63-4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情况及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成效《中医学基础》在不同专业方向中均为理论课,没有实验课。3-5教学辅助环节课后辅助、作业布置、批改情况每位主讲教师均在课后给学生进行辅导、布置作业,并且认真批改。3-6命题及考试改卷、命题、试题质量、试题分析、考试内容、方法改革等情况命题:由教研室根据各专业的教学时数分配比例,先制定考试方案,由教研室共同论证出题,经审核批准后采取A、B卷的形式命题。改卷:采用教研室教师集体阅卷的方式,流水作业,按照教务处的规范执行。试题质量:对试卷质量进行分析均达到良好等级。试题分析:学生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试题的难易程度适中。考试内容:注意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进行考核,按掌握70%,熟悉25%,了解5%的比例拟题。74.教学管理4-1课程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制定及执行情况《中医学基础》课程是学校的主要课程之一,在进行课程建设时,制定了详细的课程建设规划,在课程建设时更加注重内涵的建设,力争在课程体系与内容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材建设、网络建设、试题库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一定的成绩。4-2教学文件管理各类教学文件管理情况根据教务处的相关要求,完善了各种教学文件的撰写、分类存档等管理工作,管理较为规范。完善了各专业方向的教学大纲、讲稿、教案、课程小结、答疑记录等教学文件的撰写与管理。4-3教研活动教研室集中备课等教研活动情况中医学教研室每个学期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内容主要针对教学大纲的完善和修改,以及在教学中出现的某些疑难问题,发挥集体智慧进行讨论,在学术上进行探讨,加深教师对中医某些疑难问题的理解,在教学中能提高教学水平。高年资的教师定期对年青教师提出教学方面的优缺点,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85.教学条件5-1教材及相关材料主编参编教材、教材选用、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或清单等情况郭姣教授主编,王晓辉副教授参编《中医药学概论》,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年,第1版。2007年起,在《中医学》、《中医学基础》等课程的教学中应用,现已有临床医学、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药物制剂、国际贸易等不同专业共30余个班级使用过该教材进行授课,教师及学生对该教材普遍评价良好。傅南琳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医药学概论(案例版)》,将于2009年下半年正式出版。5-2课程网站课程网站建设、网站内容、更新、访问量、效果等情况廖祈祈老师负责建设《中医学基础》课程网络教学网站,现已完成,并在运行阶段,每年参加《中医学基础》课程学习的学生均可进入该网站进行学习,访问量较大,教学效果良好。网站路径:上网资源:(请在□内打√,其它资源请注明)□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其它下一步网站建设计划计划建设《中医学》课程网站,并且增加病例讨论。96.教学效果6-1质量评估教学质量评价情况2006/2007学年、2007/2008学年、2008/2009学年三年,参与教学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优秀率达95%以上。6-2学生反馈学生满意度调查情况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普遍表示满意。7.课程特色综述本课程的特色《中医学基础》课程是本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教学内容以保持中医传统特色为主导,注重中医基础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对中医基本理论充分阐释的同时,指出其临床意义;并注意介绍最新研究进展,使学生对当前学科学术发展有所了解。体现了继承与发扬、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特点,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课程教育思想观念能适应中医药现代化时代发展的需求。课程建设规划完善,并且目标明确,使本课程能不断发展完善。师资队伍素质较高,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较合理。教学质量优秀。教学成果奖、教改课题较多,能促进本课程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郭姣教授主编《中医药学概论》,是本课程相适应的教材,并且正在编写《中医学基础(案例版)》教材,以不断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已建设《中医学基础》教学网站,适合更多学生在网络上随时学习中医学知识。各种教学文件、课后作业、试卷命题的工作均已按照学校的要求认真完成。108.课程建设计划若本课程被评为精品课程或优质课程,未来三年的课程建设目标、计划、措施等若本课程被评为精品课程或优质课程,未来三年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将不断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①拟编写系列教材:未来3年内力
本文标题:中医学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092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