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六章-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七章医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内容第一节医院感染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第三节无菌技术第四节隔离技术第五节供应中心学习目的与要求识记:1、正确陈述引发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2、正确陈述使用化学消毒剂的原则。3、正确陈述无菌技术操作原则。4、正确描述隔离原则及种类。应用:能正确的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医院感染能正确的应用消毒灭菌法:能按规范要求完成常用无菌技术操作能规范熟练的洗手、刷手、穿脱隔离衣。一、医院感染的概念第一节概述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二)医院感染的分类通常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病原体的种类和病原体的来源分类。按感染发生部位分为: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等系统部位的感染按病原体的来源分为: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按病原体的种类分为: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内源性感染又称难预防性感染或自身感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预防措施:(1)避免扰乱破坏病人的正常防御机制(2)合理使用抗生素(3)治疗潜在病灶和带菌状态(4)采取保护性隔离和选择性去污染措施外源性感染又称可预防性感染或交叉感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预防措施:(1)医务人员洗手(2)物品的消毒、灭菌(3)感染病人的隔离等二、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一)个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损1、生理因素:年龄、性别2、病理因素:抵抗力、个体的意识形态3、心理因素:情绪、暗示(二)侵入性诊治机会增加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PICC中心静脉置管11PICC气管切开(三)环境因素(四)抗生素滥用(五)医院卫生设施、管理机制不完善三、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感染链感染源: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及排出的场所或宿主(人或动物),是导致感染的来源传播途径:是指微生物从感染源传到易感宿主的途径和方式易感宿主:是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患者自身周围的病人病人家属及探视者医院工作人员条件致病菌老鼠、蟑螂设备、食品、垃圾消毒不彻底的医疗器械血液制品、药物已感染的病人及病原携带者病人自身正常菌群动物感染源医院环境感染源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污染的血液、血制品输液制品-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飞沫传播,飞沫核传播等-消化道传播:水和食物-注射、输血、输液传播传播途径-接触传播﹡严重慢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皮肤粘膜屏障作用损害;﹡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接受介入性检查、器官移植的病人;﹡休克、昏迷、术后病人以及老年人、婴幼儿、产妇易感宿主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一)建立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加强三级监控(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法管理医院感染(三)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阻断感染链(四)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督促各级人员自觉采取行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的职责1、定期参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知识培训2、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3、加强手的清洁与消毒4、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5、加强自我防护6、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或疑似病例,应及时查明并上报。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概述清洁(cleaning)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而非杀灭微生物。消毒(disinfection)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其目的是使消毒的对象达到无害化。灭菌(sterilization)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常用方法:水洗、机械去污和去污剂去污适用范围:医院地面、墙壁、家具、医疗护理用具等物体表面和物品消毒、灭菌前的处理特点:预防医院感染最有效而花钱少、无化学污染的基本措施清洁消毒的作用是相对而言的,受多因素影响疫源地消毒:是指对存在或曾经存在疾病感染源的场所进行消毒,以杀灭或清除感染源排出的病原菌随时消毒:在病人或带菌者周围随时进行消毒终末消毒:在感染疾病病人出院或死亡后对隔离室的消毒预防性消毒:是指在没有明确的感染源存在情况下,对可能受到病原体污染的场所和物品所做的消毒消毒灭菌是绝对概念无菌物品:经灭菌处理的物品类型病原微生物致病可能性清洁++消毒+(芽孢)-灭菌--灭菌二、消毒、灭菌的方法概述物理消毒灭菌法化学消毒灭菌法:浸泡法、喷雾法、擦拭法、熏蒸法热力消毒灭菌光照消毒法电离辐射灭菌法微波消毒灭菌法机械除菌法干热:燃烧、烧灼、干烤湿热:煮沸、低温蒸汽、流通蒸汽日光曝晒紫外线消毒法臭氧灭菌灯消毒法(一)物理消毒灭菌法1、热力消毒灭菌法概念: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酶、细胞壁和细胞膜等,从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可分为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干热消毒法和湿热消毒法效果比较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导热速度慢快穿透力弱强消毒时间长短所需温度高低破坏性大小介质空气空气和水蒸气(1)干热法燃烧法适用:耐高温、不需要保存的物品注意事项:注意安全:远离易燃易爆物品、不可在火焰未熄灭时添加乙醇或人离开、不能在木板或木架上燃烧贵重器械及锐利刀剪禁用此法不得将引燃物扔入消毒的容器中灼烧法适用急用的搪瓷、金属类用物干烤法适用:耐高热的物品消毒:箱温120~140℃,时间10~20min灭菌:箱温180℃,时间20~30min注意事项:物品洗净不留污垢,保持干燥物品包装:不宜过大,高度不要超过2/3物品放置:不重叠,不过满灭菌时不宜中途打开烤箱放入新的物品灭菌时间从标准温度时算起打开时防止炸裂(1)干热法(2)湿热法煮沸消毒压力蒸汽灭菌低温蒸汽消毒流通蒸汽消毒1)煮沸消毒法简单、方便、经济、实用适用:耐湿、耐高热物品要求:100℃,5~10分钟注意事项:消毒前:物品洗净,全部浸没水中消毒中:根据物品性质决定放入时间及消毒时间水沸计时、加物重计;海拔每增高300m,需延长消毒时间2min消毒后:无菌取物、取出即用、过时重煮(4h)2)压力蒸汽灭菌法灭菌器类型压力(kPa)温度(℃)时间(min)下排气式102.912120~30预真空式205.81325~10特点:温度高、穿透力强,效果可靠适用: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的物品。常用高压灭菌器压力蒸汽灭菌法注意事项清洗干燥:物品表面清洁、干燥包装合适:大小合适,不宜过紧,放置合理盛装物品的容器应有空尽量排除灭菌器内的冷空气控制加热速度,随时观察压力及温度注意安全,专人负责定期监测灭菌效果2、辐射消毒法日光曝晒紫外线消毒臭氧灭菌消毒紫外线消毒法设备:低压汞石英灯管杀菌波长:250~270nm用途:空气、物品表面、液体消毒(1)空气:每10m2用一盏30w灯,有效距离不超过2m消毒时间为30~60min(2)物表:30w、25~60cm、20~30min,物品应摊开(3)液体:水内照射法/水外照射法,水层厚度应小于2cm紫外线消毒法注意事项保持灯管清洁:定期擦拭以除去灰尘和污垢消毒条件:温度20~40℃,湿度40%~60%消毒时间:从灯亮5~7分钟后开始计时作好记录:使用时间不超过1000h加强防护:保护眼和皮肤,照射后应通风定期监测灭菌效果:强度70µw/cm23、电离辐射灭菌法4、微波消毒法5、机械除菌法(二)化学消毒灭菌法作用原理:(1)菌体蛋白凝固变性(2)干扰细胞酶的活性(3)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常用的方法有浸泡、擦拭及熏蒸法化学消毒灭菌法是利用化学药物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或杀灭微生物的方法。所以的化学药物称消毒剂。消毒剂的分类分类定义消毒剂举例灭菌剂能杀灭一切微生物使其达到灭菌效果戊二醛、过氧乙酸、环氧乙烷高效消毒剂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并对细菌芽孢有显著杀灭作用过氧化氢、过氧乙酸、部分含氯类中效消毒剂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等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其他微生物乙醇、碘伏、部分含氯类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和某些真菌新洁尔灭、氯己定※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1、坚持合理使用的原则2、根据物品性能和微生物的特性选用合适的消毒剂3、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4、消毒剂应定期更换,易挥发的要加盖并定期测比重调整浓度,性质不稳定者应现配现用5、物品应先清洁、干燥,需全部浸入6、消毒剂中不能放置纱布,棉花等物7、消毒后的物品使用前需用无菌蒸馏水或无菌生理盐水冲洗8、熟悉消毒剂的毒副作用,做好工作人员的防护※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浸泡法(immersion):大多数物品擦拭法(rubbing):物品表面、皮肤的消毒喷雾法(nebulization):空气、物表的消毒熏蒸法(fumigation):空气、物表、精密贵重仪器和不能蒸煮、浸泡物品的消毒配制消毒液换算公式45Eg:0.1%新洁尔灭溶液500ml,需5%的新洁尔灭多少?(消毒液用量×消毒液浓度)原液浓度=原液用量常用化学消毒剂举例灭菌剂: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高、中效消毒剂:含氯消毒剂乙醇碘伏低效消毒剂:新洁尔灭4647适用范围: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常用浓度:2%常用方法:浸泡法,消毒时间20~45min,灭菌时间10h注意事项:密闭保存;定期检测;对碳钢类制品有腐蚀性,浸泡前应防锈;灭菌效果受pH影响大;灭菌后的物品使用前用无菌蒸馏水冲干擦干;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应注意防护戊二醛48适用范围:电子仪器、光学仪器、书籍、皮毛、棉、化纤、塑料制品、木制品、金属、陶瓷、橡胶制品、透析器、一次性诊疗用品等环境要求:密闭注意事项:易燃易爆具毒性,密闭使用,环境通风;储存于阴凉通风、远离火源、静电处;温度40℃,湿度为60%~80%;物品灭菌前不可用生理盐水清洗;不可用于食品类、油脂类的灭菌环氧乙烷49适用范围:耐腐蚀物品、皮肤及环境等常用浓度:0.05%~1%,30min;0.2%~0.4%,30~60min;常用方法:浸泡、擦拭、喷洒注意事项:贮存于通风阴凉避光处,防高温引起爆炸;原液低于12%禁止使用;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现配现用,配制时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加强防护、监测过氧乙酸50适用范围:餐(茶)具、环境、水、疫源地等常用方法:浸泡、擦拭、喷洒及干粉消毒等注意事项:密闭保存,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应现配现用;不宜用于金属制品、有色织物等的消毒;如存在大量有机物,应延长时间/提高浓度;消毒后的物品应及时用清水冲净。含氯消毒剂51适用范围:皮肤、物品表面及医疗器械等常用浓度:70%~75%常用方法:涂擦、浸泡注意事项:密闭保存于避火处;不适于手术器械灭菌;使用浓度勿超过80%;有刺激性,不宜用于粘膜及创面消毒。乙醇52适用范围:皮肤、粘膜、创面、物品等常用浓度:0.5%~2.0%:皮肤消毒;0.05%:粘膜、创面消毒。常用方法:涂擦、冲洗、浸泡注意事项:避光密闭保存于阴凉、干燥处;宜现用现配;皮肤消毒后勿需乙醇脱碘;不能消毒金属制品。碘伏53适用范围:皮肤、粘膜、环境、物品等常用方法:浸泡、擦拭、喷洒等注意事项:现用现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其消毒效果有影响;有机物的存在影响消毒效果。新洁尔灭二、洗手与手的消毒洗手技术手的消毒54(一)洗手技术将双手涂满清洁剂并对其所有表面按序进行强有力的短时揉搓,然后用流水冲洗的过程称洗手。有效的洗手可清除手上99%以上的各种暂住菌,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的途径。55【目的】清除手上污垢和大部分暂住菌。【操作前准备】护士自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取下手表,卷袖过肘。用物准备:洗手池设备、清洁剂(通常为肥皂或含杀菌成分的洗手液),擦手纸或毛巾或干手机、盛放擦手纸或毛巾的容器环境准备:清洁、宽敞。56洗手技术【操作步骤】准备:打开水龙头,调节合适水流和水温湿手:湿润双手,关上水龙头并取清洁剂涂抹揉搓双手:按序揉搓双手、手腕及腕上10cm,持续15s冲洗:打开水龙头,流水冲净干手:关闭水龙头,以擦手纸或毛巾擦干双
本文标题:第六章-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093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