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2.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客观现实的反映。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4.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只有确定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并可以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这一学派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5.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6.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和马斯洛)提出:心理学家应该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其中,心理学的三大势力: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6.研究心理学三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7、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包括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植物或自主神经分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功能唤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的能量;副交感功能在于使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使有机体储备能量,维持有机体的机能平衡。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密切有关。8.脑干在颅腔内,与脊髓相连,包括延脑、脑桥和中脑三部分。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脑干网状结构调节着脑结构的兴奋性水平,是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它使有机体在一定刺激作用下,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9.间脑由丘脑、上/下丘脑和底丘脑构成。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调节。下丘脑是内脏系统活动的调节中枢。底丘脑调节肌张力,使运动正常进行。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顶叶以躯体感觉的功能为主,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10.单侧化:大脑两半球解剖对称,但功能不对称。法国布洛卡发现,大脑左半球额叶损伤导致运动性失语症。罗杰.斯佩里做“割裂脑”实验。右利手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占优势功能是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活动。11.巴普洛夫所研究的条件反射叫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所研究的条件反射称操作条件反射,或工具条件反射。12.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外部/内部感觉。内部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阈限值低感受性高,阈限值高感受性低。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觉阈限。又叫绝对阈限。13.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暗适应、光适应、红色眼镜。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感觉后象。正后象、负后象。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14.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视细胞层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锥体细胞主要集中在中央窝及其附近,呈圆锥状,在强光下起作用,叫明视觉器官。它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杆体细胞呈杆状,集中在视网膜边缘及其附近,对弱光敏感,叫暗视觉器官。15.彩色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的特性;非彩色只有明度一种特性。按照色觉异常的程度,把色觉异常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色觉有缺陷的人是靠明度的差别来辩认颜色的,明度相同色调不同的颜色他就分辨不出来。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的原因造成的。遗传的途径是,男孩是外祖父通过妈妈传给自己的。色盲中男性色盲的人数大大高于女性色盲的人数。16.听觉的适宜刺激: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在听阈范围内,人们对1000Hz~4000Hz的声音最敏感,对这一范围声音的耐受性也比较高。老年人听觉感受性降低特点:先丧失高频,后低频。扩展到中频范围时影响言语听觉。17.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我们平常听到的声音大多是多种声波混合出来的,参与混合的声波的性质决定了最终的波形。18.基本味觉:甜、酸、苦、咸。19.皮肤痛和内脏痛之间的区别在于,内脏痛的性质不清,定位不准,而且具有放射的现象。皮肤感觉中的痛的性质很清楚,定位也很准确。痛觉最难于适应,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的作用。20.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脑中的整体反映。基本特性:整体性、选择性、恒长性、理解性。21.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很多,如用视觉、听觉和触觉来估计时间听觉估计的准确度最高,视觉最低,触觉居中。活动内容丰富容易对时间低估,活动内容贫乏容易高估。对所发生的事件的态度和它所引起的情绪也影响对时间的估计,看一部有吸引力的电影和在火车站等人,同是一个小时,但等人会显得漫长得多。22.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能被知觉为运动,这种现象叫似动现象,又叫动景现象。似动、诱导运动、和自主运动都是把不动的东西看成动的,视觉的运动错误。23.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因而错觉具有三个基本特性:歪曲性、固定倾向性和难以克服的性质。错觉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用眼肌运动来解释线段长短错觉;有用对比的原因来解释面积大小错觉的;有用心理定势的作用来解释形重错觉的等。24.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又叫再现)和再认三个环节。25.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对记忆与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他用无意义音节作记忆材料。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26.表象的特征:直观形象性,片断不稳定性,可操作性,概括性。27.表象作用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没有表象思维也难于发展起来。28.记忆系统:瞬时记忆,低于4秒,视觉编码,9~20比特,不能被意识;短时记忆,小于1分钟,听觉编码,7±2个项目,能被意识;长时记忆,大于1分钟,语义和形象编码,无限大,不能被意识29.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两头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忆效果好。30.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思维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是思维的基本形式。辐合思维是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又叫求异思维。31.人工概念是人工制造的,对自然概念的模拟。人工概念只是模拟自然概念,它与实际生活有很大的距离,因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3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迁移的作用(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迁移有两类,即正迁移和负迁移)、原型启发的作用(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叫原型启发。对解决问题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定势的作用(定势是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的影响。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者刚刚发生的经验都会使人产生定势。)33.问题解决的策略有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34.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言语则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语言是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言语要借助于语言才能实现,离开了语言人们之间进行交际只能通过表情、动作,而这种方式的交际所能交流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所以,言语离不开语言,只有借助于语言才能实现人们之间的思想交流。语言是在人们相互交际的社会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也只有发挥它的交际工具的功能才有存在的价值,才是活的语言,离开了人们的交际活动,语言也就变成了死的语言,它将被社会淘汰。所以,语言也离不开言语。35.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言语运动中枢在左半球额下回靠近外侧裂的部位,又叫布洛卡区(表达性失语症);言语听觉中枢位于顶枕颞叶交会的颞上回,又称威尔尼克中枢(接受性失语症);视觉性言语中枢位于顶枕叶交会处的角回(失读症);书写性言语中枢位于额中回靠近中央前回的地方(失写症)36.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想象以表象的内容为素材,来源于表象,却和表象有了本质上的差别。表象属于记忆,现象属于思维。37.两种特殊的意识状态:睡眠和做梦。睡眠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在这一阶段,身体放松,呼吸变慢,很容易被外界刺激惊醒,大约持续10分钟;•第二阶段偶尔会出现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在这一阶段,个体很难被叫醒,大约持续20分钟;•第三阶段脑电波的频率继续降低,波幅更大,出现Δ波,大约持续40分钟;•大多数脑电波呈现Δ波时,进入了第四个阶段,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各项功能指标变慢,此阶段被称为深度睡眠阶段。这四个阶段大约经过90分钟左右。此后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一阶段Δ波消失,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脑电波出现,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移动,梦境开始出现。38.梦的特点:不连续性(最主要)、不协调性和认知的不确定性。39.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不是心理过程,并不能反映事物。种类:无意、有意、有意后注意。特征: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转移、注意分配。40.注意稳定性是指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叫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维持的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但是,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地增强和减弱的变化现象,这种现象叫做注意的起伏或叫注意的动摇。41.能够分配注意的条件是,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甚至已经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两种活动如果是在同一感觉道,用同一种心理操作来完成的话,这两种活动也很难做到注意的分配。42.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需要都有对象,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43.需要产生的角度对需要分类,分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就满足需要的对象分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44.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45.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越低的需要出现的越早;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的越晚。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它们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又叫缺失性需要。•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所以这些需要又叫生长需要。生存是第一位的,发展是次要的。46.情绪、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47.詹姆士-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强调情绪与机体变化的关系,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所以被称作情绪的外周理论。坎弄-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情绪生理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的丘脑。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的作用。汤姆金斯和伊扎德情绪动机-分化理论。48.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情绪的基本形式,又叫原始情绪)和复合情绪(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如由愤怒、厌恶和轻蔑组合起来的复合情绪可叫做敌意;由恐惧、内疚、痛苦和愤怒组合起来的复合情绪可叫做焦虑等等)。49.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做心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这
本文标题: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108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