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13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污水处理技术规范
危险废物污水处理站技术规范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范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污水处理站工程建设,防治危险废物处置过程产生的污水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制定本技术规范。目录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中的通用技术和管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污水处理工程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及企业自建的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污水处理工程,可宏观指导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环境影响评价、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验收及设施运行管理等行为。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5085.1-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6944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2463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13015含多氯联苯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13392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15603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562.2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9217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HJ/T177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T228医疗废物化学消毒集中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T229医疗废物微波消毒集中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T276医疗废物高温蒸汽集中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T298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421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和警示标志标准HJ519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JT617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JT618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19号,2011年)《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408号,2004年)《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5号,1999年)《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环发[2003年]206号)《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7号,2005年)《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试行)》(环发[2006]50号)《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年第48号)《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号,2008年)《水路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交通部令[1996年]第10号)《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交通部令[2005年]第9号)《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则》(铁运[2006]79号)3术语和定义3.1危险废物污水危险废物污水主要由车间地面冲洗水、运输车辆及容器冲洗水、化验室排水、冲洗厂地排水、物化处理车间排水、焚烧车间排水和生活污水等组成。污水中含有铬、汞、铅、锌等重金属离子和COD、油类以及病菌等污染物。3.1.1化验室排水由于化验室的特点,造成此部分水量复杂多变,污染物浓度较高,污水中的污染物主要为COD、重金属、石油类、病毒性物质等。3.1.2车间地面冲洗水由于运输中的散落和烟气污染物进入大气后的扩散沉降,车间冲洗排水,含有大量悬浮物和少量重金属。3.1.3洗车、洗桶排水危险废物运输车辆卸料后必须冲洗才能出厂,还有厂内运输车辆、包装桶及医疗废物转运桶的清洗。污水中主要含有石油类、悬浮物、重金属、有机物及病毒等。3.1.4初期雨水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处置厂初期雨水必须经过处理才能外排。在厂内设置初期雨水收集池,雨水收集后处理。该部分污水含有大量悬浮物和少量重金属。3.1.5处理工艺排水设备清洗水以及部分废油自然存放分层后排出的污水在集水池收集后送到污水处理系统中。这部分水主要含有重金属、石油类和少量有机物。3.1.6堆存物料排水进厂物料包装或堆存不当时会造成外溢污水,这部分水量、水质与管理水平相关,变化较大、浓度较高。需在半固、液态危险废物存放区域设置相应的集水池收集。3.1.7外来废液对于某些以重金属、石油类污染物或中低浓度的有机物为主的废液,首先送至物化处理车间处理,处理产生的高盐污水进入蒸发系统处理回用,蒸发系统布置在物化处理车间。其余冲洗污水送至污水预处理区处理。3.1.8生活污水厂内与生产无关的排水,包括办公、淋浴、厕所排水。主要污染物为有机污染物,需采用生物处理。3.2危险废物高盐污水高盐污水主要为外来废液如废酸碱及重金属废液处理工艺产水、焚烧车间产生的污水。3.3危险废物低盐污水低盐污水主要为化验室排水、车间地面冲洗水、洗车、洗桶排水、初期雨水、处理工艺排水、堆存物料排水及生活污水。3.4危险废物污水处理系统危险废物污水处理从调节池到处理水排放的各个工艺处理单元的总称,包括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和污泥及浓缩液处理。4危险废物污水处理工艺4.1一般规定危险废物污水处理工艺应在对危险废物污水处理工程相关数据进行调研和评估后确定。危险废物污水处理工艺应根据危险废物污水的日产生量、水质和达到的排放标准等因素,通过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危险废物污水处理通常宜采用组合处理工艺,组合处理工艺应以生物处理为主体工艺。危险废物污水处理工艺应考虑水质变化等因素。危险废物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宜经脱水后经固化稳定化处理后进入危险废物填埋场。危险废物污水处理系统的主要设备应有备用,宜应具有防腐性能。4.2工艺流程危险废物污水处理工艺可分为预处理、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危险废物污水的处理工艺应根据危险废物污水的进水水质、水量及排放要求综合选取。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分质回用、合理处理的原则,高盐污水和低盐污水分别单独处理。4.2.1高盐污水高盐污水宜选用“预处理+物化处理”组合工艺(图4.2.1)。危险废物低盐污水调节池预处理蒸发处理中间水池污泥处理图4.2.1高盐污水常规工艺流程4.2.2低盐污水低盐污水宜选用“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图4.2.2)。也可用下列工艺流程:1预处理+深度处理2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危险废物低盐污水调节池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污泥处理浓缩液处理图4.2.2低盐污水常规工艺流程危险废物污水处理工程应设调节池、并宜采取有效措施均化水质、水量。各处理单元工艺方法应根据进水水质、水量、排放标准、技术可靠性及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确定。深度处理应根据水质和排放标准选择纳滤、反渗透等膜分离深度处理工艺,或选择吸附过滤、混凝沉淀、高级氧化等深度处理工艺。4.3工艺设计4.3.1调节池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危险废物污水调节池水力停留时间不宜小于24h;调节池宜设计为2个或分格设置;渗沥液调节池宜采取加盖导气措施及臭气处理措施。4.3.2选择水解酸化技术作为预处理工艺时,应符合下列要求:水力停留时间宜为(2.5~5.0)h;pH值宜为6.5~7.5;4.3.3混凝沉淀预处理药剂的种类、投加量和投加方式应根据危险废物混凝沉淀的工艺情况、实验结果等因素确定。4.3.4厌氧生物处理可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法(UASB)及其变形、改良工艺等,并应符合下列要求:常温范围宜为(20~30)℃,中温范围宜为(33~38)℃;容积负荷宜为(5~15)kgCOD/(m3•d);pH值宜为6.5~7.8。厌氧处理产生的沼气应利用或安全处理。4.3.5好氧生物处理宜选择氧化沟、纯氧曝气反应器、膜生物反应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生物滤池、接触氧化池、生物转盘等。4.3.6.氧化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氧化沟进水化学需氧量COD宜为(2000~5000)mg/L;污泥负荷宜为(0.05~0.2)kgBOD5/kgMLSS;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宜为(3000~5500)mg/L;污泥龄宜为(15~30)d;氧化沟池深宜为(3.5~5)m。4.3.7纯氧曝气工艺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氧气浓度不宜低于90%;溶解氧(DO)宜为(10~20)mg/L;混合污泥浓度(MLSS)宜为(10000~20000)mg/L;进水化学需氧量(COD)宜为(1000~6000)mg/L;水力停留时间宜为(12~24)h。4.3.8膜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膜生物反应器分为内置式和外置式两种,内置膜宜选用板式、中空纤维微滤或超滤膜,外置膜宜选用管式超滤膜;进水化学需氧量(COD)宜为(1000~20000)mg/L;温度宜为(20~35)℃;混合污泥浓度(MLSS):内置式宜为(8000~10000)mg/L,外置式宜为(10000~15000)g/L;污泥负荷:内置式宜为(0.08~0.3)kgCOD(kgMLSS·d),(0.05~0.25)kgNO3-N/(kgMLSS·d);外置式宜为(0.2~0.6)kgBOD5/(kgMLVSS·d),(0.05~0.3)kgNO3-N/(kgMLSS·d);剩余污泥产泥系数:(0.1~0.3)kgMLSS/kgCOD。膜通量宜为:(8~12)L/(m2.h)4.3.9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沉淀时间宜为(1.5~2.5)h;表面水力负荷不宜大于0.8m3/(m2.h);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1.7L/(m.s)。4.3.10深度处理工艺应采用可靠的预处理措施,确保进水符合纳滤和反渗透系统的要求。4.3.11纳滤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进水悬浮物不宜大于100mg/L;进水导电率(20℃)不宜大于40000μS/cm;温度宜为(8~30)℃;pH值宜为(5.0~7.0);纳滤膜通量宜为(15~20)L/(m2.h);水回收率不得低于80%。4.3.12反渗透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进水悬浮物不宜大于50mg/L;进水导电率(20℃)不宜大于25000μS/cm;温度宜为(8~30)℃;pH值宜为(5.0~7.0);反渗透膜通量宜为(10~15)L/(m2.h);水回收率不得低于70%。4.3.13吸附过滤工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吸附剂种类应根据前段处理出水水质、排放标准,吸附剂来源等多种因素综合选择,宜优先选择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当选用粒状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宜进行静态选炭及炭柱动态试验,确定用炭量、接触时间、水力负荷与再生周期等。4.3.14污泥和浓缩液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危险废物污水处理中产生的污泥应通过固化稳定化单元处理后进入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的安全填埋场,其含水率不宜大于80%;纳滤和反渗透工艺产生的浓缩液宜单独处理,可采用焚烧、蒸发或其它适宜的处理方式。4.3.15蒸发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冷凝水可作为焚烧急冷塔喷淋用水。
本文标题:13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污水处理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140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