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LT19392018垃圾发电厂渗沥液处理技术规范
ICS27.180F19DL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939-2018垃圾发电厂渗沥液处理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leachatetreatmentofwaste-to-energyplant2018-12-25发布2019-05-01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布DL/T1939-2018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规定....................................................................................................................................................................25工艺运行条件...........................................................................................................................................................4附录A(资料性附录)垃圾发电厂渗沥液处理生产日报表...........................................................................9附录B(资料性附录)垃圾发电厂渗沥液典型水质.....................................................................................11附录C(资料性附录)垃圾发电厂渗沥液处理工艺......................................................................................12DL/T1939-2018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光大环保(中国)有限公司、中国环境保护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博世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嘉园环保有限公司、上海晶宇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锦江环境控股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兴斋、覃广海、高用贵、古创、桂宏桥、孙宝林、刘映华、杨彭明、刘哲、吴晓、彭子锐、毛勇位、胡泊、金祥福、陈新芳、韩粒、王武忠、蒋云飞、方朝军。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1号,100761)。DL/T1939-20181垃圾发电厂渗沥液处理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垃圾发电厂渗沥液处理系统运行及维护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扩建垃圾发电厂。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GB3836.1爆炸性环境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889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992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50058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垃圾发电厂渗沥液leachateofwaste-to-energyplant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因重力、发酵等物理化学作用产生的废液。3.2预处理pretreatment垃圾发电厂渗沥液进入生化等处理前,根据后续处理工艺对水质要求设置的处理设施。DL/T1939-201823.3生化处理biochemicaltreatment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使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无害物质的净化方法。按反应过程中有无氧气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3.4深度处理advancedtreatment经预处理及生化处理后,为达到排放要求或回用要求进一步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水处理过程。3.5化学软化chemicalsoftening利用化学方法使渗沥液中的钙镁离子沉淀析出降低渗沥液中总硬度的方法。4基本规定4.1渗沥液处理主工艺系统宜包括预处理单元、生化处理单元、深度处理单元,辅助工艺系统宜包括污泥处理单元、浓缩液处理单元、除臭处理单元、沼气处理单元等。4.2渗沥液处理系统运行处理能力应与垃圾发电厂设计规模相匹配,并考虑地域差别、季节变化、垃圾收运体系和垃圾焚烧方式等因素。4.3调节池、厌氧反应器、污泥池等易燃易爆区域应符合GB3836.1的规定,易燃易爆区域内用电设备及仪器仪表应采用防爆电器并符合GB50058的规定。4.4渗沥液处理单元易泄露位置应设置有毒有害气体(甲烷、硫化氢)浓度检测与报警装置,并定期校验相关检测与报警装置。危险区域应悬挂警示标识。4.5渗沥液处理产生的臭气宜采用源头密闭控制,主要处理方式为臭气被收集后负压送至主厂房一次风入口处理、垃圾仓入炉焚烧处理或单独设置除臭系统,臭气处置后排放应符合GB18485规定。4.6渗沥液处理系统应采用独立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控制,并与垃圾发电厂集散控制系统(DCS)通讯实现监视功能。4.7渗沥液处理排放水应优先循环利用,并符合GB16889、GB18485、GB19923及环评批复要求。DL/T1939-201834.8渗沥液处理系统排放口设置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环保部门要求,应安装污染物排放连续监测及计量设备。4.9渗沥液处理系统的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应符合国家和安监部门现行有关安全和监督强制性标准的规定。4.10渗沥液处理系统运行应在满足设计工况的条件下进行,并根据工艺要求,定期对各类设备、电气、自控仪表及建(构)筑物进行检查维护。4.11维修人员应对渗沥液处理系统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并做好保养记录,定期维护保养包括检查、定期切换与试验、润滑等。4.12垃圾发电厂应建立建全渗沥液处理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包括运行、操作和维护规程、渗沥液处理系统运行记录、主要设备运行状况的台账等。渗沥液处理生产日报表参见附录A。4.13渗沥液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和运行人员需掌握渗沥液处理系统及其附属设施的正常操作和应急处理,应定期参加技术培训。运行操作人员上岗前,还应进行下列内容的专业培训:a)启动前的检查和启动要求的条件;b)设备的正常运行操作,包括设备的启动和关闭;c)控制、报警和指示系统的运行和检查,以及必要的纠正操作;d)保证系统达标稳定运行的各运行参数的控制和调节,包括水质、流量、温度、压力、污泥浓度、溶解氧、处理效率等;e)设备运行故障的发现、检查和排除;f)事故或紧急状态下人工操作和事故处理;g)设备日常和定期维护;h)设备运行及维护记录,以及其他事件的记录和报告。4.14应建立渗沥液处理系统运行状况、设施维护和生产活动等记录制度,主要记录至少包括下列内容:a)各系统启动、停止时间;b)渗沥液处理化学药剂进厂的质量分析数据、进厂数量、进厂时间;c)各系统运行工艺控制参数记录,至少应包括各系统的压力、流量、温度、溶解氧等值;d)主要设备的运行和维修情况记录;e)在线监测数据、污水排放等处置情况的记录;f)生产事故及处置情况的记录;DL/T1939-20184g)定期监测、评价及评估情况的记录等。4.15运行人员应定期对运行设备巡回检查,并认真记录运行情况,防止系统运行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4.16运行人员应按制度规定将设备运行、检修情况,异常情况的处理,各种记录、图纸、资料等向接班人员全面交接。5工艺运行条件5.1渗沥液产生量与渗沥液水质5.1.1渗沥液产生量渗沥液产生量可根据当地经济状况、环境气候、垃圾收运系统及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预测。计算公式见式(1):Q= 稐ʸ×b+q…………………( )式中:Q——渗沥液日产生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3/d);c——设计入炉垃圾量,单位为吨每天(t/d);b——入厂垃圾渗沥液产生率,应根据垃圾焚烧炉形式及垃圾储坑发酵时间确定,宜取10%~35%,气候湿热和夏季雨量大时宜取高值,渗沥液产生率见表5.1。q——卸料平台冲洗水、炉渣冷却水等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3/d)。卸料平台冲洗水量应根据垃圾转运车数量、平台面积和冲洗强度计算,炉渣冷却水水量应按垃圾焚烧规模、出渣率和用水强度计算。表5.1垃圾发电厂渗沥液产生率5.1.2渗沥液水质垃圾发电厂渗沥液典型水质参见附录B。项目地区华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渗沥液产生率10%~30%15%~35%10%~30%15%~30%15%~25%10%~30%10%~25%DL/T1939-201855.2工艺处理5.2.1预处理主要包括过滤、沉淀、调节等单元,用于去除渗沥液中的悬浮物、无机物及有机物等污染物。5.2.2生化处理主要包括厌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单元,用于去除渗沥液中可生物降解的污染物。5.2.3深度处理主要包括化学软化、微滤、超滤、纳滤及反渗透等单元,用于去除或分离渗沥液中有机物、悬浮物及盐分等污染物。5.2.4辅助处理主要包括污泥脱水及输送、浓缩液减量化、沼气综合利用及臭气处置等,以防止渗沥液处理产生的副产物对环境造成污染。5.2.5渗沥液处理模式应结合垃圾发电厂日处理能力、渗沥液产生量、进水水质、排放标准、技术可靠性及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确定。主流工艺为预处理+调节池+厌氧+膜生物反应器(MBR)+膜深度处理参见附录图C.1、预处理+调节池+厌氧+深度处理参见附录图C.2。5.3工艺单元控制条件5.3.1预处理单元控制条件预处理工艺宜包括过滤、沉淀、调节。a)过滤孔径宜为2mm~5mm;b)沉淀装置表面负荷宜为0.5m3/(m2·h)~1.5m3/(m2·h);c)调节池水力停留时间宜为7d~10d;d)调节池池体应密封并保持-50Pa~0Pa负压运行;e)调节池的水质与水量应保证混合均匀。5.3.2生化处理单元控制条件5.3.2.1厌氧生物处理单元控制条件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可采用升流式污泥床厌氧反应器(UASB)、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反应器(UBF)、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以及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等。厌氧生物处理符合下列
本文标题:DLT19392018垃圾发电厂渗沥液处理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158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