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HJ252201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25.2—2014代替HJ/T25-1999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Technicalguidelinesforenvironmentalsitemonitoring(发布稿)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2014-02-19发布2014-07-01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I目次前言...............................................................................................................................................II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原则、工作内容及工作程序...........................................................................................25监测计划制定...........................................................................................................................26监测点位布设...........................................................................................................................47样品采集...................................................................................................................................88样品分析.................................................................................................................................109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1010监测报告编制.........................................................................................................................11I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加强污染场地环境监督管理,规范场地环境监测,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与以下标准同属污染场地系列环境保护标准:《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4);《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4);《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25.4-2014)。自以上标准实施之日起,《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基准》(HJ/T25-1999)废止。本标准规定了场地环境监测的原则、程序、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4年2月19日批准。本标准自2014年7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1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场地环境监测的原则、程序、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场地环境调查、风险评估,以及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工程验收、回顾性评估等过程的环境监测。本标准不适用于场地的放射性及致病性生物污染监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8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50021岩土工程勘查规范HJ/T20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94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298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493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25.1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3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4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场地site某一地块范围内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地块内所有构筑物、设施和生物的总和。3.2污染场地contaminatedsite对潜在污染场地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后,确认污染危害超过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场地,又称污染地块。3.3关注污染物contaminantofconcern根据场地污染特征和场地利益相关方意见,确定需要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的污染物。3.4土壤混合样soilmixturesample指表层或同层土壤经混合均匀后的土壤样品,组成混合样的采样点数应为5~20个。24基本原则、工作内容及工作程序4.1基本原则4.1.1针对性原则污染场地环境监测应针对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治理修复、工程验收及回顾性评估等各阶段环境管理的目的和要求开展,确保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时效性,为场地环境管理提供依据。4.1.2规范性原则以程序化和系统化的方式规范污染场地环境监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保证污染场地环境监测的科学性和客观性。4.1.3可行性原则在满足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治理修复、工程验收及回顾性评估等各阶段监测要求的条件下,综合考虑监测成本、技术应用水平等方面因素,保证监测工作切实可行及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4.2工作内容4.2.1场地环境调查监测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过程中的环境监测,主要工作是采用监测手段识别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环境空气、残余废弃物中的关注污染物及水文地质特征,并全面分析、确定场地的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4.2.2污染场地治理修复监测污染场地治理修复过程中的环境监测,主要工作是针对各项治理修复技术措施的实施效果所开展的相关监测,包括治理修复过程中涉及环境保护的工程质量监测和二次污染物排放的监测。4.2.3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验收监测对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工程完成后的环境监测,主要工作是考核和评价治理修复后的场地是否达到已确定的修复目标及工程设计所提出的相关要求。4.2.4污染场地回顾性评估监测污染场地经过治理修复工程验收后,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为评价治理修复后场地对地下水、地表水及环境空气的环境影响所进行的环境监测,同时也包括针对场地长期原位治理修复工程措施的效果开展验证性的环境监测。4.3工作程序污染场地环境监测的工作程序主要包括监测内容确定、监测计划制定、监测实施及监测报告编制。监测内容确定是监测启动后按照4.2中的要求确定具体工作内容;监测计划制定包括资料收集分析,确定监测范围、监测介质、监测项目及监测工作组织等过程;监测实施包括监测点位布设、样品采集及样品分析等过程。5监测计划制定5.1资料收集分析根据场地环境调查结论,同时考虑污染场地治理修复监测、工程验收监测、回顾性评估监测各阶段的目的和要求,确定各阶段监测工作应收集的污染场地信息,主要包括场地环境调查阶段所获得的信息和各阶段监测补充收集的信息。35.2监测范围5.2.1场地环境调查监测范围为前期环境调查初步确定的场地边界范围。5.2.2污染场地治理修复监测范围应包括治理修复工程设计中确定的场地修复范围,以及治理修复中废水、废气及废渣影响的区域范围。5.2.3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验收监测范围应与污染场地治理修复的范围一致。5.2.4污染场地回顾性评估监测范围应包括可能对地下水、地表水及环境空气产生环境影响的范围,以及场地长期治理修复工程可能影响的区域范围。5.3监测对象监测对象主要为土壤,必要时也应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及环境空气等。5.3.1土壤土壤包括场地内的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的具体深度划分应根据场地环境调查结论确定。场地中存在的硬化层或回填层一般可作为表层土壤。5.3.2地下水地下水主要为场地边界内的地下水或经场地地下径流到下游汇集区的浅层地下水。在污染较重且地质结构有利于污染物向深层土壤迁移的区域,则对深层地下水进行监测。5.3.3地表水地表水主要为场地边界内流经或汇集的地表水,对于污染较重的场地也应考虑流经场地地表水的下游汇集区。5.3.4环境空气环境空气是指场地污染区域中心的空气和场地下风向主要环境敏感点的空气。5.3.5残余废弃物场地环境调查的监测对象中还应考虑场地残余废弃物,主要包括场地内遗留的生产原料、工业废渣,废弃化学品及其污染物,残留在废弃设施、容器及管道内的固态、半固态及液态物质,其他与当地土壤特征有明显区别的固态物质。5.3.6场地治理修复监测的对象还应包括治理修复过程中排放的物质,如废气、废水及废渣等。5.4监测项目5.4.1场地环境调查监测项目5.4.1.1场地环境调查初步采样监测项目应根据前期环境调查阶段性结论与本阶段工作计划确定,具体按照HJ25.1相关要求确定。可能涉及的危险废物监测项目应参照GB5085中相关指标确定。5.4.1.2场地环境调查详细采样监测项目包括环境调查确定的场地特征污染物和场地特征参数,应根据HJ25.1相关要求确定。5.4.2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工程验收及回顾性评估监测项目5.4.2.1土壤的监测项目为风险评估确定的需治理修复的各项指标。地下水、地表水及环境空气的监测项目应根据治理修复的技术要求确定。5.4.2.2监测项目还应考虑污染场地治理修复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物,具体应根据场地治理修复工艺技术要求确定,可参见HJ25.4中相关要求。45.5监测工作的组织5.5.1监测工作的分工监测工作的分工一般包括信息收集整理、监测计划编制、监测点位布设、样品采集及现场分析、样品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监测报告编制等。承担单位应根据监测任务组织好单位内部及合作单位间的责任分工。5.5.2监测工作的准备监测工作的准备一般包括人员分工、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计划编制、个人防护准备、现场踏勘、采样设备和容器及分析仪器准备等。5.5.3监测工作的实施监测工作的实施主要包括监测点位布设、样品采集、样品分析,以及后续的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一般情况下,监测工作实施的核心是布点采样,因此应及时落实现场布点采样的相关工作条件。在样品的采集、制备、运输及分析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保证监测人员的安全防护。6监测点位布设6.1监测点位布设方法6.1.1土壤监测点位布设方法根据场地环
本文标题:HJ252201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177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