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课外古诗词赏析(下)
课外古诗词赏析(下)一、课外古诗词后五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无题》李商隐(唐)《相见欢》李煜(南唐)《登飞来峰》王安石(宋)《苏幕遮》范仲淹(宋)学法指津学习过程中大家可以按照“初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走近作者、明晰写作背景——品味意象、走进作者心灵——背诵诗歌、陶冶自身情操”的顺序进行,以读带品,以品促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走近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谥shì号“文”,又称韩文公,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写作背景韩愈写此诗时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这是他一生所作最大的官。虽然时间不长(他57岁就病逝了),但此时心情很好。在文学方面,他早已声名大振。在复兴儒学的事业中,他也卓有建树。因此,虽然年近花甲,却不因岁月如流而悲伤,而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题目解析呈:恭敬地送给。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水部此处代指工部。诗人意为让张十八员外不要老在京城里,多出来看看早春这一美好时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京城街道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正是远远超过长安城(唐朝京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译文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远胜过绿杨满城的暮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首诗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哪些?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小雨、春草。这首诗细腻真切地描绘出早春特有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品味名句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艺术提升这首七言绝句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课外链接《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写给张籍的两首七言绝句,是作者的经典作品之一,其中第一首广为流传。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引子——仰望唐诗一切都会过去,而唐诗却历经时间风雨的侵蚀,保持着永不消褪的绿色,一千多年来一直震撼着中华儿女的心灵。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那挺立在唐代诗坛的一队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使得宋朝以后的诗人,都极力想跳进他们的磁场却又无从着手,或是极力想跳出他们的磁场却又无能为力。即使在晚唐衰飒的风尘中,仍有一位踏步而来歌者,带着他那低沉而感伤的嗓音,不经意的一挥手,便撒下一路的唐诗的花朵。他就是“小李杜”中的小李——李商隐。爱情——人类永恒的主题李商隐在他的这首《无题》诗中,虽含感伤痛苦却遮不住那颗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心灵。无题李商隐无题李商隐(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yīn)(wèi)(kān)译文你我的相见是多么的难得,犹如百花盛开须得期遇着春风一度;你我的离别却又那么难舍,好似东风无力想要挽留住百花凋残。我对你的思念啊,就像那春蚕吐丝,不死则绵延无尽、哪有绝期?我想你的泪流啊,就像那蜡炬燃烧,不灭则长流不止、怎会停息?你早起对镜梳妆时的慵容,是否有着容颜转变的愁虑;我夜晚对月低吟时的孤影,怎经得起清辉遍洒的冷寒。虽说此去蓬莱仙山的路途并不遥远啊,我却只能烦请殷勤的青鸟去代为探候!走近作者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政治上因受牛李党争牵连,虽才华横溢,却一直遭排挤,潦倒一生。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是“大唐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之一。他擅长律诗,绝句。所作诗歌富于文采,情致缠绵婉曲,用典多,意隐晦。尤其是他的无题诗,成就最高,最为人传诵。走近作者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道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诗以“无题”命篇——此类诗歌,大多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因此命为“无题”。再加上政治上的失意,此类诗也可能别有所托。尤以写相思、失意的作品最为凄婉迷离、优美动人。李商隐的“无题诗”,后人多把它们视为爱情诗。一、读诗1、初读感知(吟读、朗读、译读、说读……)无题李商隐(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整体把握全诗情绪—相思的感伤凄苦内容:写别离相思愁绪——写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二、整体感知三、研读赏析1、识体:律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2、引导探究(1)此诗从哪个字一眼就能看出它所写的内容?别(2)首句中的两个“难”字意义上有何区别?相见难别亦难——相见机会难得——相别难舍难分情深意厚思考:“东风无力百花残”这一写景句对于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作用?“一切景语皆情语”——渲染、烘托离愁别绪(更增离愁)(3)首联:奠定了全诗感伤忧郁的基调——未见时的苦苦思念与见后又别离时的痛苦忧伤(3)首联:——暮春时节两个有情人的离愁别绪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4)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方尽”——隐指“思方尽”“烛泪”——隐指相思之泪巧用双关思考:诗人仅仅是在说”春蚕吐丝,烛泪流干”吗?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明确:巧用双关、比喻表达生死不渝的忠贞爱情(5)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写别后的担心选取了两个典型的生活场景(设想):晓镜(但愁)—久别相思,只担心容颜衰减夜吟(应觉)—更显体贴入微、关怀备至(6)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执勤为探看。——强作宽慰之语好在蓬山距此没有多远,且有仙鸟殷勤捎信、探望前四句(首联和颔联)—抒难舍难分之情,表爱情的坚贞不渝、至死不变后四句(颈联和尾联)—对别后的设想和希望3、小结:品味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自然承上,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传达出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儿女至情。缠绵悱恻,炽热浓郁,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四、扩展延伸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除了歌颂爱情的执著,人们还赋予了它别的什么意义?j明确:歌颂爱情的坚贞不渝歌颂无私奉献已醇化为一种哲理,其涵义也远远超出了它的本意。爱情—人类永恒的主题。我们不应避而不谈。但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学生来说,它就像那挂在枝上的苹果,没到季节别轻意去采摘,让它挂在那儿,每一天你都有一份希望。切记:没到季节的采摘只会咽下青涩的苦果!留住它,珍惜它,到了季节它会醇香四溢美丽无边!心愿心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间,因爱而美丽;爱情,因执着而珍贵!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一生璀璨若流星,也迅乎若流星。他丰神隽逸,心如赤子,魂系诗书,仙品一般的人物,却被命运之掌推上乱世闹哄的前台。富贵云烟,一梦黄粱,原只是红尘的一段误会,种种旖旎不过虚假幻象。陷入这滚滚红尘,不过了结一段债;情债,文字债,家国债。走近作者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汉族,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命侯,实已沦为阶下囚。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相见欢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亡国前耿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南唐亡国降宋后,李煜被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中,过着终日以泪洗面的凄凉日子,《相见欢》写的就是这种囚禁生活的愁苦滋味。《相见欢》为词牌名。写作背景译文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钩,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着梧桐,也锁住了寂寞。心中的思绪,想要剪断,却怎样也剪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乡思乡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词句赏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无言”不愿说,无人说,说了也无人理解,说又何用。“月如钩”残月象征着亲人的离散。“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者”和“被锁者”非“梧桐”和“清秋”,而是词人自己。这几句词情景交融,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被幽囚,亡国之后失去自由的寂寞愁苦之情。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头。这几句词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离愁当作剪不断,理还乱的丝缕来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愁思的纷繁和难以解开,使人仿佛看到离愁就象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着人,而无法摆脱。人生中最高的位置,他坐上了,最大的权力,他拥有过,最美的回忆,他拥有过,然而,人生中最深的痛,他承受过,最大的屈辱,他体味过。小结词的上片主要通过写词人的眼中之景,渲染了一种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表现出词人幽囚生活的寂寞和愁苦。词的下片词人直抒胸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自己对愁的深刻体验。主题探究本首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词人心头无法解脱的愁苦之情。说出你所积累的写愁的古诗词名句,看谁说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有了重量)——李清照《武陵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有了长度)——李白《秋浦歌》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秋!——辛弃疾《丑奴儿》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愁可以游走)——李清照《一剪梅》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愁多而可视)——贺铸《青玉案》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柳永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登飞来峰王安石走近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宋神宗时,他致力于政治改革,表现了他勇于革新,不畏众议的精神。走近作者《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yín)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
本文标题:课外古诗词赏析(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228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