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2000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目录水环境海洋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工业固体废物辐射环境耕地与土地森林/草地生物多样性气候与自然灾害专栏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进展城市化水平提高“一控双达标”任务基本完成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情况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德国2000年环境合作大会环北京防沙治沙工程农村改水、改厕地方病防治成效、灾害防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已经2001年5月11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二ΟΟ一年六月一日中央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2000年3月12日,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建行、李岚清出席了会议。“九五”期间,我国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环境污染防治的力度,制定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重点实施了“三三二一一”工程,生态保护和建设开始加强。经过五年的努力,全国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得到了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城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酸雨区范围和频率保持稳定;工业废水对地表水的污染得到一定的控制;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总体上有所改善,渤海近岸污染程度减轻,东海近岸污染略有加重;重点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大都控制在轻度污染水平;全国辐射环境质量良好。“九五”环境保护目标基本实现。但全国城市空气污染依然严重,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仅占三分之一;地表水污染普遍,特别是流经城市的河段有机污染较重;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地下水受到点状或面状污染,水位下降,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水环境状况2000年度我国七大重点流域地表水有机污染普遍,各流域干流有57.7%的断面满足Ⅲ类水质要求,21.6%的断面为Ⅳ类水质,20.7%的断面属Ⅴ类和劣Ⅴ类水质。主要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Ⅴ类6.9%Ⅳ类21.6%Ⅲ类15.5%Ⅱ类25.9%Ⅰ类16.4%劣Ⅴ类13.8%2000年度七大重点流域水质类别比例主要水系长江流域干流27个断面中Ⅰ、Ⅱ、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比例分别为7.4%、63.0%、18.5%、7.4%和3.7%。主要一级支流33个断面中Ⅱ~Ⅲ类水质占75.7%;嘉陵江广元段因高锰酸盐指数超标、赣江南昌段因氨氮超标,属劣Ⅴ类水质。黄河流域干流7个断面Ⅱ、Ⅲ、Ⅳ和Ⅴ类水质比例分别为28.6%、42.8%、14.3%和14.3%。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等,黄河干流悬浮物浓度高达1500~5500毫克/升。两大支流渭河和汾河污染严重。珠江流域统计28个断面中,Ⅰ、Ⅱ、Ⅲ和Ⅳ类水的比例分别为57.1%、28.6%、3.6%和10.7%,水质良好。广东境内部分江段有机污染指标超过Ⅲ类标准。松花江流域统计的16个断面中,Ⅲ、Ⅳ类水质比例分别为43.8%和56.2%。其中嫩江满足Ⅲ类水质要求,第二松花江以Ⅲ~Ⅳ类水质为主,松花江干流则以Ⅳ类水质为主,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淮河流域统计的82个断面中,54.8%的断面满足Ⅰ~Ⅳ类水质要求,45.2%的断面属Ⅴ类和劣Ⅴ类水质。干流高锰酸盐指数基本达到Ⅲ类的规划目标要求。流域枯水期水质较差,丰、平水期水质相对较好,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和非离子氨。海河流域统计的56个断面中,符合Ⅰ~Ⅲ类水质要求的占30.3%,主要分布在水源地及其上游生态保护区内,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67.8%,主要分布在一般监管河流、跨省界河流及渤海湾入口处。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氨氮。辽河流域统计的15个断面中,Ⅲ、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比例分别为13.4%、20.0%、26.6%和40.0%。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大型淡水湖泊太湖流域湖体水质中总氮、总磷等超标突出,湖体属富营养化状态,环湖主要河流及环湖交界水体污染严重。统计的101个监测点位中,80%的点位高锰酸盐指数达到规划要求。滇池湖体13个监测点位,均为劣Ⅴ类水质,草海污染突出,外海高锰酸盐指数基本可达Ⅲ类水质要求,氮、磷污染仍很严重,仍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巢湖统计的12个监测点位中,54.0%的测点为Ⅴ类水质,46.0%的测点属劣Ⅴ类水质,总氮、总磷超标严重,属中富营养状态。其它大型淡水湖泊洱海、兴凯湖和博斯腾湖水质良好,湖体水质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洞庭湖、镜泊湖和洪泽湖水质可满足Ⅳ类水质标准;白洋淀、达赉湖和南四湖污染严重,均为劣Ⅴ类水质。大型水库北京密云、抚顺大伙房、吉林松花湖、天津于桥、湖北丹江口、合肥董铺、青岛崂山、烟台门楼、汉口石门和杭州千岛湖等10座大型水库中,于桥水库和松花湖为Ⅲ类水质,千岛湖为Ⅰ类水质,其余7座水库为Ⅱ类水质,大型水库水质总体良好。丹江口水库、千岛湖和石门水库处于贫营养状态,其他7座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地下水2000年全国地下水水位有升有降。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因降水量普遍较小及大部分主要城市开采量增加的原因,地下水水位总体中下降趋势;东南、中南和西南地区因降水量较大、地下水开采程度相对较低,地下水水位变化较为平衡。黄淮海地区由于地下水开采量的不断增加和降水量的减小,近年来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及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在不断增大;河北、河南豫北地区和山东黄河以西地区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已连成一片,形成包括北京和天津在内的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区,面积超过4万平方公里。2000年全国地下水总体水质较好,但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或面状污染,局部地区地下水部分水质指标超标,主要有矿化度、总硬度、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氟化物、pH值等;地下水污染有逐年缓慢加重趋势。在污染程度上,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尤以华北地区污染较突出。我国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水质趋于稳定或略有改善,但仍有部分城市和地区地下水污染加重。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2000年,全国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415亿吨,比上年增加14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94亿吨,比上年减少3亿吨;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221亿吨,比上年增加17亿吨。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1401万吨,比上年增加12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660万吨,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741万吨。2000年,全国工业废水处理率(含县及县以上工业和重点乡镇工业污染源)为94.7%,比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2.0%,比上年提高15.3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上工业废水处理率和排放达标率分别为95.0%和82.1%,较上年分别提高3.9和10.0个百分点。2000年与1999年废水及COD排放量对比措施与行动“三河”、“三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淮河及“三湖”水污染防治工作第二阶段目标部分完成,海河及辽河正进入第一阶段治污攻坚战。淮河流域已建成和在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8座。已建、在建规模312.5万吨/日,占应建规模(364.5万吨/日)的86%。太湖已建成和在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53座。滇池有5个城市污水治理项目正在建设,其中1个为扩建,4个新建。巢湖水污染综合整治全面展开。项目年度废水排放量(亿吨)COD排放量(万吨)工业生活总量工业生活总量2000年194.2220.9415.1660.3740.51400.81999年197.3203.8401.1691.7697.21388.9增减(%)-0.020.080.03-0.040.060.01海洋环境状况2000年,二、三、四类和劣四类水质区面积分别为10.2万平方公里、5.4万平方公里、2.1万平方公里、2.9万平方公里。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上海、浙江、辽宁、天津、江苏近岸和近海海域污染较重。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仍然是无机氮、磷酸盐、油类以及汞、铅等。2000年各类海水水质区分布图例一类水质区二类水质区三类水质区四类水质区劣四类水质区营口市秦皇岛天津市威海市青岛市连云港市上海市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福州市厦门市汕头市阳江市湛江市丹东市广州市海口市三亚市大连市台北市合肥市南京市南昌市香港近岸海域水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区中,渤海近岸污染程度明显减轻,但仍处于较重污染水平。东海近岸污染加重。黄海和南海近岸水质基本稳定,水质较好。赤潮2000年我国海域共记录到赤潮28起,比1999年增加了13起,累计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其中,东海11起,累计面积7800多平方公里;渤海7起,累计面积近2000平方公里,黄海4起,累计面积800多平方公里;南海6起,累计面积近50平方公里。赤潮发生次数较多的有浙江、辽宁、广东、河北、福建近岸、近海海域。浙江中部近海、辽东湾、渤海湾、杭州湾、珠江口、厦门近岸、黄海北部近岸等是赤潮多发区。引发赤潮的生物以甲藻类为主,其中有夜光藻、锥形斯氏藻和原甲藻。溢油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我国海域发现的溢油事件约10起,其中主要有:6月6日,“闽油1号”与海南“东方洋”货轮在福建海域相撞,近百吨柴油泄露,造成4个乡镇附近海域污染。10月15日,东海平湖天然气海底输油管道在位于岱山登陆点KP2.46公里处断裂,造成300立方米的原油泄漏。11月14日,“德航298”油轮在珠江口虎门大桥附近水域被挪威籍“BOWCECIL”轮撞沉,船体严重0102030405060708090%19951996199719981999年度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区近岸超三类海水比例年度比较破损,所载的230立方米燃料油全部泄漏入珠江口狮子洋、伶仃洋海域,受污染水域面积约390平方公里。11月15日,载有975吨原油的“乐安16号”油轮撞在东营港南防波堤上,大量原油溢于防波堤、海滩和附近海域。12月24日,“莞新交机510”油船在珠江口内伶仃岛附近水域被撞沉,所载的柴油全部泄漏入海,造成约40平方公里海域的油污染。措施与行动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实施2000年4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开始施行。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了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增强了全民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近海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至2000年,我国各类海洋自然保护区总数已达69个,其中,国家级18个,省级20个,地、县级31个,总面积达13000多平方公里。保护区类型有海洋海岸生态系统、海洋自然遗迹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等。浙江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和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接纳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2000年,参加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46个环保重点城市考核结果,前十名是桂林、杭州、宁波、南京、湛江、西安、成都、沈阳、天津、郑州(青岛、海口、汕头、珠海、烟台、深圳、厦门、大连、苏州等9个城市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其考核结果优于其它考核城市,但不参加排序)。大气环境状况受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的制约,我国多数城市空气以煤烟型污染为主,总悬浮颗粒物或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部分地区二氧化硫污染较重。少数大城市氮氧化物浓度较高。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整体污染水平仍较严重。城市空气统计的338个城市中,36.5%的城市满足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63.5%的城市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中超过三级标准的有112个城市,占统计城市的33.1%。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比1999年度好转,达标城市比例上升,超过三级的城市比例下降。总悬浮颗粒物(TSP)或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中国城市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限值的城市占统计城市的61.6%。20.7%的城市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限值,比上年度下降近8个百分点。人口集中、机动车较多的超大城市氮氧化物污染相对较重。47个环境保护重
本文标题:2000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285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