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城市供水成本核算与控制的相关策略
214张 妍太原供水集团有限公司摘要:水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水资源的短缺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实行多项政策保证供水,尤其是各种水利工程的建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与其之间的矛盾会不断加深。供水企业是承担着水资源宏观调控的经营性企业法人,成本核算与控制是供水企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城市供水成本有利于提高供水单位的经济效益。本文在分析城市供水成本核算与控制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加强城市供水成本核算与控制的策略。关键词:城市供水;成本核算中图分类号:TU991.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8-000214-02供水单位的经济效益影响供水事业的发展,水是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供水出现问题,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越来越多,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供水单位要加强供水成本的核算与控制,才能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供水单位的长远发展。城市供水成本核算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问题,供水成本主要包括水资源的成本、工程的成本以及环境的成本。水资源成本的计量主要是利用水资源价值评价理论,水资源价值评价是综合全面的评价,涉及到水资源的总量、人口的密度、水质等方面的内容,指标体系十分全面,评价的结果准确度比较高。供水工程成本核算包括的内容很多,有直接的材料费、人工工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等其他支出与生产用具使用费、技术开发转让费用等间接费用及非生产性成本费用。供水工程成本核算应当是以企业单位的全部经营活动为基础的,产品的每一项工作都会消耗一定的资源,以此来对工程成本进行衡量。这种方法计算不仅对传统的机器设备费用、材料费用和人工费用有有效的计量,而且对间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更加准确,有利于对成本真正主体的计算。水环境成本指的是,当使用过的水排出了用户的范围,对公共或者其他人的水环境的污染。治理污染需要一定的成本代价,就是污水的处理费用。这是一种典型的外部成本,而且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是上升的趋势,评估比较困难,间接成本比较高,处理的对象有许多,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工商业用水以及其他行业。目前部分城市供水企业单位中,成本的项目不完整,成本核算就不具有准确性,只是企业单位内部的成本核算。此外,成本核算中忽视对间接费用的精确计量,成本核算不能有效反应供水企业成本。另外供水企业使用的是企业财务会计来进行成本的核算,对一些费用的范围、固定资产的价值等没有明确的规定,成本核算就会不真实、不准确。此外,非生产性费用支出也是供水企业运营成本的组成部分,相关支出范围广泛,项目众多,但往往被置于成本费用管理的盲区,长期没有得到有效关注。水处理费用的征收不能完全满足污水处理企业的成本。新环保法出台以及“水十条”等众多政策出台后,对环境治理方面的支出将会越来越大。长期以来我国供水行业实施的是“低水价+亏损+财政补贴”模式,今后随着“水十条”的贯彻执行,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加快水价改革,完善收费政策,建立有利于水环境治理的激励机制。太原作为省会城市这些年缺水形势越来越严峻,提供充足优质安全用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加强水源地的保护,严防水源的污染,更要树立关心水、保护水、节约水的意识,坚决扭转一方面严重缺水,一方面又污染水浪费水的状况。目前供水单位实行的是企业化的管理制度,要按照新的会计准则和相应管理制度来进行企业的财务核算,重视成本费用项目,落实责任成本中心。供水企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要建立和保存好成本资料,以原始的成本资料为依据,完善成本核算资料,将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费用都计入成本费用中,增加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一些应该计入的成本,比如固定资产的折旧,要计入成本项目中去。要按照水厂的管理要求,以及供水行业的特点,企业成本核算的原则,将各类成本费用进行归集,然后核算成本[3]。合理划分供水的生产成本项目,包括水的制造成本、期间费用和税金。正常的制水生产成本的支出,有材料费、修理费、水资源费、工资和福利等其他支出,各明细项目要计算完整。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主要是期间费用成本,它是在管理供水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正常合理的费用。税金是能够计入运行成本的部分。各个供水成本项目之间相互独立,不能混淆。只有项目分类明确,才能有准确的会计核算数据,促进供水成本核算体系的完善。要建立与供水企业相符合的管理机制和成本控制体系,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要分析供水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提前对供水企业的成本开支进行合理推测,加强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形成成本费用的管控,科学评价最终的成本控制目标,降低成本。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和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进行不断调整,制定科学的奖惩措施,要做好财务分析的工作,重视指标的全面分析,从中反映出企业的运行状况,帮助企业制定更好的发展策略。在供水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中会产生成本,要加强对企业成本的全过程控制。在供水企业选址的初期,要综合考量,重视与用户用水之间的距离,选择近一点的区域可以降低一定的成本费用。要选择优质的水源,降低对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工程建设和资产投入之时,要详细计算好财务的费用和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4]。在供水生产经营的全部过程中,要做好成本的动态管理和计量,保证成本费用的准确性。我国城市供水企业的成本不断增加,供水企业必须从利润中收回投资成本,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供水企业要建立责任成本中心,保障成本核算体系,合理控制成本的总目标,健全成本费用、水价和利润水平的构成,促使全体工作人员在经营活动中控制成本。责任中心要有具体的行动范围,要对工作的业绩负责,做好业务的规划和控制,保障成本核算体系的健全,促进供水企业提高经济效益。216在多数事业单位中,都对固定资产的购进以及报废给予了重点管理,而在日常动态管理上却没有给予重视,基于此点,事业单位就应该重点做好固定资产日常动态管理工作。首先,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严格依据资产管理制度执行工作,对于固定资产的登记以及报废工作需要严格按照管理规定进行,按照规定日期做好库存的盘点工作;其次,在资产购买后,相关负责人需要做好验收工作,检查无误后,做好资产购进登记,在日常的使用中也需要做好跟踪管理,按照规定时间做好检查,注重维护以及保养;第三,当单位的固定资产有转让、损坏、调配、报废等现象出现时,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将详细情况汇报给上级管理部门,待审批结束后才能够依据规定处理固定资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资产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影响,由此,就需要开展培训工作,从而有效提升其专业素质。此外还需要通过考核上岗的途径,严格把控上岗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也需要做好培训工作,从而促使资产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在事业单位中,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至关重要,其直接决定单位内其他各项业务能否顺利开展,如果领导的思想觉悟较差,或者受到其他因素制约,就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造成阻碍,产生浪费以及流失的情况,使国家财产受损。由此,在事业单位中就需要做好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工作,提升使用效率,使固定资产的利用以及保护得到保障。[1]张丽燕.论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与管理需要的适应性[J].财经界,2013,11(26):230.[2]李咏梅.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问题分析与应对[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4(6):170-171.作者简介:黄 瑞(1980-),女,汉族,河南南阳人,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级。要建立完善的考核、监督、分析制度,对供水成本的开支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分析,并做好提前预测工作。考核的内容要细化,并且能够量化,保证成本费用的准确性,对各项成本的分摊、收入、账款等要有明确的规定和解释。要建立完善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真实地反映出供水企业的经营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强化内部管理,促进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实施,保证供水企业的利润。对于非生产性费用控制,供水企业的非生产性费用有三个特点:费用发生零散;容易被忽视;不可预见性大。所以首先要在成本控制理念中重视非生产性成本费用的控制,将其作为供水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可以通过严格的预算管理等手段来控制非生产性费用支出。最后,还应当在供水企业内部形成节约意识,进而起到企业全员成本费用控制的效果。总之,城市供水成本核算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管理者完善成本核算的体系,做好成本的动态监测,以成本控制为核心,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保证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促进供水企业的合理发展。[1]刘兴远,宋小明,周兴华.关于城市供水成本与水价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14(24).[2]宋树芬.自来水供水企业的成本核算和管理[J].企业导报,2015(10):33-33.[3]万春林.浅议成本控制在城市供水企业中的应用[J].经济视野,2014(2).[4]李永强.浅谈水库供水成本核算的相关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9).为确保营改增企业纳税筹划的全面性和科学性,首先应明确纳税标准,以确保企业对营改增税务制度有全面系统认识,同时有利于营改增税务明确企业纳税法人代表,确保营改增税务制度在企业的稳定运行。针对企业纳税情况,应运用税负比较法全面分析营改增纳税筹划,确保营改增纳税制度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明确纳税标准,是确保营改增纳税筹划稳定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为确保营改增企业纳税筹划的稳定运行,应合理运用税务政策,以实现税务政策的调控能力和科学筹划。税务部门进行营改增纳税筹划过程中,有利于全面分析企业运行状况,进而针对税率高的运行情况,根据相关规定,进行科学计算,确保营改增纳税筹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企业合理运用税务政策,有利于对企业营改增纳税筹划有全面认识,进而结合相关规定维护合法权益,同时有利于确保企业营改增纳税筹划在企业统计中的全面运行。为确保营改增企业纳税筹划的稳定运行,应科学进行税额抵扣统计工作,确保营改增纳税筹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税务制度是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综合提出的财政调控手段,营改增纳税筹划是确保新时期税收政策稳定运行对传统税收政策创新提出的。因此应进行科学的税额抵扣统计工作,以实现营改增纳税筹划对财务的统计,落实税额抵扣,有利于避免税收政策反复收税情况。综上所述,全面实施营改增企业纳税筹划,是新时期维护企业合法经济效益的必要措施,同时有利于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针对全面实施营改增企业纳税筹划,应明确纳税标准、合理运用纳税政策和科学进行税额抵扣统计工作,以确保营改增纳税筹划的稳定运行,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1]王莉萍.营改增形势下工业企业纳税筹划核心分析[J].财经纵横,2016,(12):219.[2]董如青.营改增税制实施下的企业纳税筹划[J].时代金融,2014,(04):128.[3]江玉华.营改增后建筑施工单位纳税筹划分析[J].财经论坛,2014,(24):128-129.[4]何孝增.营改增后建筑施工单位纳税筹划分析[J].财务审计,2015,(10):115-116.[5]詹奎芳,高群.“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的纳税筹划[J].潍坊学院学报,2014,14(05):55-57.
本文标题:城市供水成本核算与控制的相关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478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