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种猪性能测定员培训班2011.03.21,武汉育种原理选育目标选择标准育种流程遗传联系主要内容遗传变异性选择强度选择的准确性世代间隔遗传进展遗传变异性:遗传改良的基础,相对稳定选择强度、世代间隔:依据育种措施和育种方案选择的准确性:取决育种值估计的方法和利用的信息量种猪选育基本原理猪的育种提高群体的遗传水平选种、选配种猪选育的实质是决定哪一头猪留种,以及它们之间如何配种猪不可能象作物那样,不断地培育新品种猪育种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现有的优良品种系统地选育提高种猪选育基本原理生产性能测定表型测定结果遗传评估育种值估计获得优良后代选择优秀种猪选种选配种猪遗传改良的方法育种场的企业目标是培育适应猪业发展需求的优良种猪,对未来生产与市场预测非常重要不仅要对未来市场敏感,还应兼顾当前生产不仅提供种猪产品,还要有技术和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努力能最大限度地转变为利润育种要适应产业化发展的需求通过场内测定,选留优良种猪,以获得遗传进展,使每代种猪的生产性能都比上代高只有长期坚持择优选良,才会在群体内固定由选育带来的遗传进展,性能一代比一代好对于遗传疾患,如不坚持选育,不良基因很容易在群体中扩散。扩散后则需要很大的精力和财力来清除这些不良基因场内育种的涵义场内育种方案品种结构与规模市场导向的育种目标性能测定遗传评估选种选配遗传交流杜洛克猪的选育目标30~100kg日增重900g以上,达100kg体重日龄150d以下,背膘厚10mm以下,饲料转化率2.40以下,胴体瘦肉率64%以上前后躯发达,头中等大,背阔胸深,四肢粗壮有力,毛色以棕红为主大白猪的选育目标总产仔数12头以上,产活仔11头以上,21日龄窝重70kg以上30~100kg日增重900g以上,达100kg体重日龄150d以下,背膘厚12mm以下,胴体瘦肉率大于63%毛色全白,前后躯发育良好,头中等大,前胸宽深,腹线优美,四肢健壮,体形高长,有效乳头7对以上,排列整齐匀称长白猪的选育目标总产仔数12头以上,产活仔11头以上,21日龄窝重70kg以上30~100kg日增重900g以上,达100kg体重日龄150d以下,背膘厚12mm以下,胴体瘦肉率大于63%皮毛全白,头清秀,前躯较丰满,四肢粗壮,体型高长,有效乳头数7对以上,排列均匀场内测定基本要求核心群规模相对稳定,且越大越好完整系谱记录和有效测定数据100kg时,每窝1公2母数据的真实性和可比性育种素材遗传交流5%以上测定性状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试行)基本性状总产仔数达100kg体重日龄、100kg体重背膘厚辅助性状产活仔数、21日龄窝重、产仔间隔、初产日龄饲料转化率眼肌面积、后腿比例肌肉pH1、肉色、大理石纹、滴水损失测定阶段与性状阶段初生断奶30kg100kg性状初生重、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木乃伊、畸形)、乳头数、寄入、寄出断奶数、断奶窝重体重体重、背膘厚、眼肌面积选择原则选择遗传力高或较高性状,可获得较大的遗传进展以生长速度、瘦肉率和产仔数等为主要目标性状,同时考虑饲料转化率、21日龄窝重、乳头数等重要性状根据市场需要兼顾体型外貌、肢蹄结实度及适应性选择指数类别组成用途母猪指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断奶仔猪数淘汰母猪母系指数产仔性状(母猪指数)生长速度瘦肉率选大白或长白父系指数生长速度瘦肉率产仔性状(母猪指数)选杜洛克种猪的选择与利用准确地评估期望性状在遗传上优于亲本的种猪公猪的重点是生产性能瘦肉率高、生长快、饲料效率高和结实度后备母猪的重点是母性能力产仔数、泌乳力、温顺和易管理、结构和结实利用年限:公猪9-12月、母猪2-3窝理想的世代间隔1.5-1.75年公猪的选择标准必须具备的特点生产性能好体质结实、肢蹄健壮性欲旺盛、配种能力强选择标准生产性能、身体结实度和乳房发育选择指数高的优秀个体,品种特征明显;肢蹄结实、结构优秀、背臀肌肉丰满、收腹好,母系公猪要注意乳头数的选择(不少于6对);档案清楚无误;睾丸发育正常、左右对称,无明显的包皮积尿,性欲强;后备公猪的选择-1无皮肤病,皮肤红润、皮毛光滑;无传染性疾病,无明显的肢蹄疾患(O型腿、X型腿、跛行、明显关节肿胀等);无应激综合症;本身和同窝无遗传疾患。后备公猪的选择-2后备母猪的选择标准必须具备的特点易受精怀胎、生产大窝仔猪能够哺乳全窝仔猪体质结实、肢蹄健壮在瘦肉率和日增重上具有良好的遗传素质选择标准乳房发育、身体结实度和生产性能选择指数高的优秀个体;体型毛色符合品种特征;被毛光泽、皮肤红润;档案清楚;外阴大小及形状正常,不上翘;无内翻乳头和瞎乳头,有效乳头数在6对以上,排列均匀整齐;后备母猪的选择-1无传染性疾病;无明显的肢蹄疾患(O型腿、X型腿、跛行、明显关节肿胀等);无应激综合症,经驱赶不颤抖;本身和同窝无遗传疾患。后备母猪的选择-2从性能、体型等方面来评价优秀公猪:在日常跟踪过程中发现潜在优秀公猪,根据其性能、体型、血缘等情况来确认其是否为优秀公猪;对优秀公猪建立独立档案,内容包括个体测定成绩、各个部位(包括头部、后躯、肢蹄、背部、腹部、侧面等)的图片资料、系谱血缘情况,制定配种计划;AI公猪的选留与利用-1优秀公猪与不同血缘的母猪纯繁,增加其覆盖面,对特别优秀个体允许适当的世代重叠,而且尽量多留几头备用;在利用过程中,跟踪其后代情况,后代多说明该公猪优秀,具体还要根据指数更新计算和对后代进行及时评估结果。AI公猪的选留与利用-2公猪精液等级标准等级采精量密度活力畸型率颜色、气味优≧250ml≧3.0亿/ml≧0.8≦5%正常良≧150ml≧2.0亿/ml≧0.7≦10%正常合格≧100ml≧0.8亿/ml≧0.65≦18%正常不合格<100ml<0.8亿/ml<0.65>18%不正常•合格以上的等级评定:各项条件均符合才能评为该等级;•不合格的评定:只要有一项条件符合则评为该等级。淘汰同批次母猪指数最低的20%断奶母猪,即母猪年更新率50%;公猪使用1年左右,年更新率100%核心群成年公母猪淘汰更新公猪留种率1%~3%、母猪10%~15%纯繁中100%使用AI,公猪选择强度可提高10倍(Vangen等,1997)避免近交(近交系数不超过6.25%)全同胞交配降低产仔数约1.1头规避遗传缺陷风险平衡各家系配种数量实行不完全的随机选配根据EBV和体型外貌等进行,尽可能地提高生产性能及保持匀称一致的体型外貌软件指导选配,如GBS、Herdsman等选配原则选种流程举例-1品种性别初生保育30-100kg100kg终测后大白猪♂同期母猪指数后40%-50%母猪分娩的留1头,同期母猪指数前50%-60%全留(同窝有遗传缺陷淘汰)阉割发育不良、体形差、有缺陷个体,约占20%-25%及时淘汰发育不良、有缺陷个体最好的1%-3%♀本身无缺陷,乳头数大于7对淘汰发育不良、有缺陷个体及时淘汰发育不良、有缺陷个体最好的15%选种流程举例-2品种性别初生保育30-100kg100kg终测后长白猪♂阉割发育不良、有缺陷个体,约占10%-15%阉割发育不良、体形差、有缺陷个体,约占10%-15%及时淘汰发育不良、有缺陷个体最好的1%-3%♀本身无缺陷,乳头数大于7对淘汰发育不良、有缺陷个体及时淘汰发育不良、有缺陷个体最好的15%杜洛克猪♂阉割发育不良、有缺陷个体,约占10%-15%阉割发育不良、体形差、有缺陷个体,约占10%-15%及时淘汰发育不良、有缺陷个体最好的1%-3%♀本身无缺陷,乳头数大于6对淘汰发育不良、有缺陷个体及时淘汰发育不良、有缺陷个体最好的15%遗传联系场间比较对于有效的选择非常重要对来自不同猪群个体的EBV比较的可靠性取决于遗传联系(关联率)关联率越高,比较的可靠性就越高猪群A猪群B猪群C猪群D公猪1公猪2猪群A、B和C彼此关联,但猪群D与它们都不关联遗传联系最低要求一个猪群的平均关联率应3%;对两个有较多遗传物质交换的猪群,关联率应5%;同期同龄组的大小应不小于10;每个育种场至少应与其他3个育种场保持持续的遗传交流。应保证有5%以上的育种群母猪用他场种公猪配种。增加关联性使用具有较高关联度的AI公猪在关联性好的猪群中选择AI公猪关联性好的公猪有足够比例的后代不同猪群EBV比较的可靠性不仅取决于关联性,还与猪群的大小和结构有关;另外,合理的同期同龄组大小也是非常重要的。创建国家核心群创建育种值高且遗传联系好的公猪基因库作出贡献者具有共享该库资源的权利创建国家超级核心群,加强种猪持续选育,提高生产性能,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改变我国优良种猪依赖国外的局面
本文标题:种猪场内选育流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47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