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城市可生化垃圾与厌氧剩余污泥混合厌氧消化研究
城市可生化垃圾与厌氧剩余污泥混合厌氧消化研究作者:朱亚兰,张文阳,王凤,刘丹娅,付云霞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环境工程学院,成都,610031刊名:工业安全与环保英文刊名:INDUSTRIALSAFETY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年,卷(期):2008,34(7)被引用次数:1次参考文献(14条)1.KatherineATaconi;MarkEZappi;WToddFrenchFeasibilityofmethanogenicdigestionappliedtoalowpHaceticacidsolution2007(8)2.TakashiNarihiro;YujiSekiguchiMicrobialcommunitiesinanaerobicdigestion.processesforwasteandwastewatertreatment:amicrobiologicalupdate20073.付胜涛;于水利;严晓菊剩余活性污泥和厨余垃圾的混合中温厌氧消化[期刊论文]-环境科学2006(07)4.GomezX;CuetosMJ;CaraJAnaerobicco-digestionofprimarysldugeandthefiuitandvegetableractionofthe,municpalsolidwastesconditionsformixingandevaluationoftheorganicloadingrate2006(12)5.DElango;MPulikesi;PBaskaralingamProductionofbiogasfrommunicipalsolidwastewithdomesticseeage2007(1)6.BemdLinkeKineticstudyofthermophilicanaerobicdigestionofsolidwastesfrompotatoprocessing2006(10)7.TShimizu;MKohayashi;JHoriuchiSelectiveproductionoforganicacidsinanaerobicacidreactorbypHcontrol2002(3)8.CunfangLiu;XingzhongYuan;GuangmingzengPredictionofmethaneyieldatoptimumpHforanaerobicdigsestion.oforganicfractionofmunicipalsolidWaste20079.任南琪;王爱杰厌氧生物技术原理与应用200410.OStabnikova;XY.Liu;JYWangDigestionoffrozen/thawedfoodwasteinthehybridanaerobicsolid-liquidsystem200711.贺延龄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19981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20021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一水质检验方法标准200414.KlausFricke;HeikeSanten;RainerWallmannComparisonofselectedaerobicandanaeeobicproceduresforMSWtreatment2005(8)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朱亚兰城市生活垃圾与污水厂剩余厌氧污泥混合厌氧消化研究2008本论文是将城市生活垃圾中可生化部分与剩余厌氧污泥混合中温厌氧消化,采用一步厌氧消化工艺。进行了不同有机负荷中温厌氧消化试验和控制pH条件至甲烷菌适宜的范围的中温厌氧消化试验。①对不同有机负荷厌氧消化试验研究表明:有机负荷为0.5和1.0的消化试验的pH自动上升至7.0以上,酸化过程可逆。有机负荷高于1.5的厌氧消化试验,出现了酸化现象,酸化过程不可逆。有机负荷越高,酸化低值点越低。有机负荷0.5g·VS/L·d和1.0g·VS/L·d的消化系统VFA下降明显,但氨氮、COD降解不多。有机负荷高于1.5g·VS/L·d的消化液氨氮、VFA、COD浓度都高。②不同有机负荷下控制pH条件至6.8~7.2的范围对厌氧消化试验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将消化系统的pH控制在适宜的范围,系统内固体物质分解更彻底。且可以为后续产甲烷阶段提供有利的基质。累积产气量和甲烷含量都比较高。将pH调节到适宜的范围,能促进氨氮和COD的降解。可以缩短水解酸化的时间、提高水解酸化效果,保证产甲烷反应进行。2.学位论文楼丹BAF处理垃圾渗滤液脱氮特性研究2006通过分析垃圾渗滤液水质特点,结合南京市天井洼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运行调试,研究BAF处理高浓度氨氮垃圾渗滤液的脱氮特性,探讨各工艺参数对硝化、短程硝化、自养反硝化影响,并建立相关模型。运行调试研究表明:对进水COD=5000mg/L~20000mg/L,氨氮=2000mg/L~2800mg/L的渗滤液采用“UASB+氨吹脱+混凝沉淀+PACT氧化沟+BAF”组合工艺处理,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5%和90%,其中出水氨氮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Ⅱ级。通过实验室模型试验,研究曝气生物滤池处理高浓度氨氮的垃圾渗滤液硝化反应,发现亚硝酸盐累积现象,分别研究温度、pH值、氨氮负荷和溶解氧作为单因子时对亚硝酸盐累积现象的影响。得出结论:当温度=26℃~30℃,pH=7.5~8.5,氨氮负荷大于1.394[kgNH'3/(m'3滤料.d)],气水比为2:1~3:1时,BAF中有明显亚硝酸盐累积现象,亚硝酸盐浓度可达130mg/L左右。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研究了BAF处理低BOD/TN的垃圾渗滤液的反硝化脱氮特性,认为在极缺有机碳源的情况下,BAF反应器中会发生短程硝化-自养反硝化脱氮,认为影响BAF处理低BOD/TN垃圾渗滤液脱氮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气水比BOD有机负荷pH值,自养脱氮的最佳工况为:BOD-有机负荷=0.34[kgBOD/(m'3滤料.d)]、气水比=1:1、pH值=8.5,脱氮率可达40%~50%。利用短程硝化一自养反硝化脱氮,一方面节省将近100%的碳源,另一方面所需的溶解氧较低,节省了动力费用,较适合处理BODs负荷低,氨氮负荷高的垃圾渗滤液。短程硝化一自养反硝化脱氮具有启动慢、运行条件较严格等缺点,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运行参数。3.学位论文王凤不同有机负荷可生化单基质与厌氧污泥混合厌氧实验研究2007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逐步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的厌氧消化处理方法是较有效的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的手段之一。厌氧发酵分为三个阶段:水解发酵,产氢产乙酸和产甲烷阶段。文献资料表明,厌氧发酵的限速步骤多为水解酸化过程,由于VFA的大量积累,导致的消化反应失败。本论文就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选取生活垃圾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单基质的代表物黄豆、肥肉、米饭和芹菜,以厌氧污泥作为接种物,按不同的有机负荷进行酸化点的研究试验。研究表明,在0.5gVS/(L·d)负荷以下,米饭、黄豆、肥肉和芹菜均未产生酸抑制问题。随着负荷的增大,有机酸的积累严重,米饭基质和黄豆基质在1.0gVS/(L·d)负荷下产生了酸抑制,最低酸化点分别为3.73和5.03;肥肉在1.5gVS/(L·d)负荷下产生了酸抑制,最低酸化点为5.02。而在整个反应周期内,芹菜基质各个负荷下都未产生酸抑制。在第二轮实验中,通过对过程pH值的调节,1.0gVS/L.d负荷的米饭基质克服了酸抑制问题,在产甲烷阶段的厌氧反应进展顺利,平均甲烷含量达到了60%;1.0gVS/L.d和1.5gVS/L两个负荷的黄豆基质均克服了酸抑制问题,顺利过渡到产甲烷阶段,平均甲烷含量分别为57%和49%。1.5gVS/L.d负荷的肥肉基质虽在调节pH值的方法下克服了酸抑制问题,但产气效果却不是很好,总产气量不高,平均甲烷含量也仅为19%。这可能是因为肥肉基质不易水解,对消化液PH值的调节有一个较长的适应时间。高负荷6.0gVS/L条件下的黄豆基质在pH值调节措施下克服了酸抑制问题,产甲烷量高达32%,而该负荷下的米饭和肥肉基质却未能解决这一问题,导致消化反应的失败。4.学位论文秦文娟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的实验研究2009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厨垃圾在城市生活垃圾中所占比重也迅速增长,使得其处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近年来逐步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的厌氧消化处理方法即是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较有效的手段之一。本论文选取餐饮场所的餐厨垃圾为对象,以厌氧消化污泥作为接种物,在控制或不控制pH条件下,进行不同有机负荷的中温厌氧消化试验。br 在未控制pH条件下,不同有机负荷厌氧消化试验研究表明:有机负荷为15gVs/L的消化系统的pH值自动上升至7.2以上,酸化过程可逆。有机负荷为30gVs/L的消化系统,虽然在后期出现了pH值自动上升的现象,但由于试验周期的限制,没有进入到产甲烷阶段。有机负荷为60gVs/L和90gVs/L的厌氧消化系统出现了酸化现象,酸化过程不可逆。有机负荷越高,酸化低值点越低,1#-4#的实测酸化低值点分别为5.57、4.98、4.88、4.56。br 将消化系统的pH控制6.8-7.2的范围内,可以缩短水解酸化的时间,提高水解酸化效果,能促进VFA的降解,保证产甲烷反应进行。5#-8#的单位生物气产量分别为0.18L/gVs、0.85L/gVs、0.69L/gVs和0.44L/gVs,最高甲烷含量分别为56%、69%、59%和66%。此外,消化系统所用接种物的种类也能对厌氧消化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5.学位论文王斐垃圾渗滤液的吸附净化实验2005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膨胀,垃圾的产生量越来越多,并且城市生活垃圾正以约8﹪的年增长率递增。目前,国内外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方式主要是填埋、焚烧和堆肥,填埋仍然是应用比较广泛而又经济的一种处置方法。卫生填埋场所产生的渗滤液是一种有毒有害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因此渗滤液的产生和治理一直是卫生填埋技术一个重要的关键。利用煤灰和土壤对渗滤液进行吸附净化实验,成本较低,工艺简单,并且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煤灰能对污染物进行物理、化学吸附中和作用,土壤能对污染物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从而降低渗滤液的污染物浓度,减小其对周围环境的危害。对不同高度的煤灰和土壤进行垃圾渗滤液的吸附净化试验,证明其对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具有很好的去除能力。在同等条件下,土壤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明显高于煤灰。在进水COD有机负荷在7.08~56.64mg/L·d、水力负荷在17.69~53.08ml/L·d范围内做实验时,煤灰柱对COD的去除率均能稳定在70﹪左右,最高去除率在90﹪以上;土壤柱对COD的去除率基本都在80﹪以上,最高去除率达到95﹪以上。在COD负荷28.31mg/L·d的条件下,高度低于135cm的煤灰对NH3-N去除率开始低于80﹪;高度90cm以上的煤灰柱对TP去除率在75﹪以上,高度继续下降时去除率降低到30﹪左右。不同高度的土壤对NH3-N去除率均能达到90﹪以上;高度90cm以上时土壤对TP的去除率能达到65﹪以上。本实验主要研究了填料高度、有机负荷、水力负荷及配水次数等因素对吸附净化实验的影响,从这几个方面讨论了它们影响净化效果的途径。6.学位论文李树德UASB-滴滤池-混凝工艺处理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研究2008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是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城市生活垃圾在处理过程中存在垃圾渗滤液的二次污染问题,它具有有机污染浓度高、毒性大和可生化性好的特点,是典型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目前国内外对生活垃圾焚烧厂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研究较少,针对这一新的污染问题,本文以上海市御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垃圾储坑渗滤液为研究对象
本文标题:城市可生化垃圾与厌氧剩余污泥混合厌氧消化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480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