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七部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一、定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POPs)指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并通过各种环境(大气、水、生物体等)能够长距离迁移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二、特性:1.能够在环境中持久地存在。2.能蓄积在食物链中,对有较高营养等级的生物造成影响。3.能够经过长距离迁移到达偏远的极地地区。4.在一定的浓度下会对接触该物质的生物造成有害或有毒影响。三、POPs判定基准:判定一种物质是否是POPs应当建立科学的判定基准,化学品协会国际理事会(ICCA)所推荐的判定基准包括:1.持久性基准:用半衰期来判断,在水体中为180d,在底泥中为360d,在土壤中为360d;2.生物蓄积性基准:用生物富集系数来判断,BCF〉5000;3.关于远距离迁移并返回到地球上的基准:半衰期2d(空气中)以及蒸气压在0.01~1kPa;4.判定在偏远的极地地区一种物质是否存在的基准:该物质在水体中质量浓度〉10ng/L。四、POPs的基本性质:1.持久性POPs对生物降解、光解、化学分解等作用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因此在环境中不宜被分解,能够在水体、土壤和底泥等多介质环境中残留数年或更长时间。半衰期:污染物挥发到其浓度减少到一半所需的时间。2.半挥发性半挥发性使POPs能发生远距离迁移,但不能永久停留在大气中,最终沉降到地面。饱和蒸气压和亨利常数。3.生物富积性有机物进入水体后,它们在水生生物内浓度升高的现象称为生物富集作用。生物富集因子(BCF):指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体内或生物组织内的浓度与水中浓度之比。它是估算水生生物富集化学物质能力的一个量度。鱼作为有效的标准测试物。KOW、SW、KOC、Kd。4.高毒性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生殖毒性和免疫毒性等。POPs进入生物体后,其毒性作用大致分为两种:⑴来自POPs本身特定的化学结构的毒性,其毒性作用相当于物质所具有的生理作用。⑵POPs进入生物体后,在生物代谢酶与极化过程中产生具有较强反应能力的不稳定中间体,其一部分与蛋白质、核酸等细胞高分子成分发生共价结合,产生不可逆的化学改性。⑶POPs在生物体内能转变成另一种比原先物质毒性更强的物质,从而对生物体产生毒害作用,如七氯。五、POPs的减排技术具体措施:POPs的控制排放和替代品的开发控制POPs的排放:清洁生产POPs替代品的开发:1.高温焚烧技术:是一热氧化过程,有机污染物分子被裂解成气体和不可燃的固体物质。由于高温焚烧技术要求高,且存在形成二次污染的潜在危险。焚烧前必须进行预处理,处理过程的技术要求高,对焚烧的温度、停留时间、尾气处理等方面都具有很严格的要求。2.水泥窑技术:原理:利用废物在水泥窑中高温作用下发生热氧化过程,而使废物分子裂解并与氧气反应生成气体和不可燃无机固体,从而实现对有机污染物的破坏。优点:不会产生需要额外处置的剩余废物,但是若处理量很大时,应检查一下化学成分,以保证炼砖的质量不受影响。缺点:一旦处理过程失控,发生不完全燃烧,排放出有毒有害的燃烧产物,会导致严重的污染问题。3.安全填埋技术安全土地填埋实际上是一种改进的卫生土地填埋。填埋中设置适当的垫层。填埋地点必须避免高地下水位和丰富的降雨量。且取得政府许可。4.原位玻璃化技术5.热脱附技术6.碱催化脱氯技术7.湿式氧化技术
本文标题: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493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