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管河道如街道当河长保水清
新农村新农村2016年10月9日星期日1111■三农微观察R“水净了,鱼多了,这才像小时候的北潦河!”江西省靖安县双溪镇大桥村村民陈声龙感叹。北潦河自西向东,从群山中蜿蜒流过。这些年村里人富了,河水却变脏了,垃圾成堆、腥臭难闻,这条家乡河成了大桥村民心里的痛。2015年靖安县在江西率先启动“河长制”试点,保洁员上岗、河道治理,短短一年多,河面上垃圾难觅。这是江西水生态治理的一个缩影。江西河网密布,全省共有大小河流3700多条,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和鄱阳湖,这“五河一湖”构成一张大水网,滋润着赣鄱大地。如何管好水系繁杂的河湖,江西探索全境实施“河长制”。有问题找河长,五级河长守水有责,“多龙治水”变“一龙管水”拎上网兜,划着竹筏,大桥村村民吴春生又开始一天的工作。“北潦河在我们村有1.5公里,就像打扫街道,每天一早一晚两次,把水面的垃圾打捞干净,集中送到镇上的垃圾站。”去年8月,吴春生被聘为村里河道保洁员,他很在意这份新职业:“有工资、有保险,能给大家干点事儿。”大桥村河长、村支书王模新坦言压力:“有问题找河长,河道环境马虎不得,一旦被投诉是要问责的。”每天下班,他都会沿河岸巡查一圈。“河长制”渐渐改变了村民习惯。王模新感慨:“以前没人管,垃圾你扔我也扔。现在有专人监管,保洁员每天下河打捞,大家也不好意思再乱扔乱排了,基本捞不到塑料袋、塑料瓶等白色垃圾了。”然而,治水不只是河道清洁,污染排放怎么办,非法捕捞谁来管?靖安县水务局局长王仕钦直言,以前年年治水,年年反弹,根本原因在于体制不顺。跟很多地方一样,靖安涉水部门10多个,“环保不下河,水利不上岸”是长期的尴尬。河长制直面体制顽疾,全县编织起一张覆盖河湖的责任网:县委书记担任总河长,4名县级河长、11名乡镇河长、82名村级河长,200多名专职保洁员,合力治水。靖安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建成镇村生活污水处理站28座,改厕1万余户,建设沼气池1.2万余个,基本做到污水不直接排入河中。“把河道当街道管理,实时图像每天都发微信朋友圈,河流出现问题,小事镇里解决,处理不了的立即上报,县里协调相关单位,上下联动快速处理。”双溪镇副镇长钟有国说。河长制带来明显变化,靖安的水越来越清了,全县河流水质均达到Ⅲ类以上。在试点基础上,去年底江西在全境设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由省委书记担任总河长,7位省领导担任省级河长,其他河流设立88名市河长、822名县河长和万余名乡、村河长,层层包干,河流管理纳入政绩考核。“河长制核心是行政首长负责制,管好了,计功劳;管不好,要追责。从‘多龙治水’到‘一龙管水’,河长守水有责,成为水生态治理的关键抓手。”江西省水利厅厅长罗小云说。源头重治,系统共治,把影响河湖生态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治水是个系统工程,靠一个部门、一项措施单打独斗不行,需要多措并举、协同推进。非法采砂是困扰赣江多年的痼疾。南昌市长郭安担任赣江南昌段“河长”后,先啃的就是这块“硬骨头”:铁腕治砂,关停清理400多家砂场,将涉事人员移交司法,明确各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河道非法采砂很快得以整治。源头重治,壮士断腕。在南昌市,今年上半年拆除、搬迁的畜禽养殖面积达185万平方米,关停并转了1000多家养猪场,基本切断农业污染。在宜春市,禁养区内养殖场已全部关闭,限养区不再增扩养殖场,832座水库已全部实行生态放养。“必须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从长远看,保护好水资源才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湖口县县委副书记鲍成庚介绍,如今在湖口,环保不达标项目坚决不引进,提高环保标准,倒逼企业引进新工艺、新技术。去年全县清理违规建设项目97个,关停取缔3家,因环境隐患否决26亿元的项目落户。系统共治,江西坚持“治污水、护好水,保水质、降水耗,控源头、管全程”。40公里长的乌沙河,是南昌城区重要的泄洪河道。过去河道狭窄,水质像墨汁一样,是水生态的“伤疤”。“河里什么垃圾都有,味道太臭了,不要说到河边来了,就是在乌石桥头都不愿多待。”居民熊世明说。综合整治乌沙河,南昌市新建区成立“河湖长制”办公室,实施河道疏浚、全线截污、两岸堤防硬化,工程、生态、管理措施齐发力,开挖新河道,植入14.5公里城市园林,解决了防汛问题,而且严控排污口,让污水不再排入乌沙河。保护一河清水,乌沙河实现防洪、景观、休闲、亲水、旅游“五同步”,岸边成群的鹭鸟又出现了。保持良好的河湖生态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江西的河长制坚持问题导向,把影响河湖生态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倒逼转型,全境生态补偿,2020年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1%保护水生态,会不会影响地方发展?“河长制不是要把流域管死,而是在保持河流健康生命基础上,追求更高层次、更可持续的发展。”罗小云说。在靖安县,河长制倒逼产业转型。王仕钦介绍,以前养猪业排污多,现在新发展的生态养殖场,有净化池、沼气池,通过循环经济基本实现了零排放。过去水面养殖饵料多,影响水体质量,现在人放天养。大多散养户退了出来,逐步到园区就业。因水而兴,靖安旅游业逐渐成长为主导产业。继“天然氧吧”之后,开发了金罗湾、神仙谷、虎啸峡等漂流项目,发展了娃娃鱼、三文鱼、大闸蟹等生态养殖业。今年上半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8.57亿元,同比增长50%。制度保障跟上。江西在全国率先实行全境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覆盖全部100个县(市、区),今年筹集补偿资金20.91亿元,对水质改善好、节约用水多的地区加大补偿;对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或生态破坏事件的地区,扣除当年三成到一半补偿金。各地建立生态文明考核评价体系,逐步提高生态考核权重。量水而行,以水谋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向绿色转型。为保生态,寻乌县三标乡3年没有新建一个养殖场,没有引进任何工业项目,除一级水源区全部退果还林外,其他区域逐步减少高耗水、打药多的作物,改种猕猴桃、鹰嘴桃等施肥少的果类。新干县沂江乡推广“鱼—菜共生”生态养殖,不施肥,不打药,水面上空心菜、水芹菜长得绿油油,水下鱼儿长得快、品质好,一亩节本增效2000元。樟树市把种庄稼变为“种风景”,将中国古海、“农业两区”、公式皂山景区等景区串点成线,今年上半年实现旅游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21%。罗小云说,到2020年,江西将实现“五河一湖”自然岸线保有率90%、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1%、地表水达标率8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基本建成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和管理机制,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治理水生态,江西全境实施“河长制”管河道如街道当河长保水清吴齐强时雨第一时间自救,损失降到最低白露到,打核桃。9月11日上午,河北省武安市下白石村硕丰林果公司的核桃基地里,硕果累枝,10多位村民正挎着竹筐采摘。难以想象,7月19日,这里遭受了百年一遇的大水。硕丰林果有限公司经理马海沧说:“今年的核桃虽然遭了洪灾,但收成仍不错,青皮核桃估计能产10万斤,每斤能卖3块钱左右。”下白石村党支部书记李自刚说,那场雨太大了,村里的300亩核桃基地道路毁了、不少树木倾斜,正好核桃进入结果期,村民们都着急。关键时期,县里农技人员来了,组织大家生产自救,讲解怎么修枝、怎么管理,这才让大家渡过难关。望着挂满枝头的核桃,种植户左玉章高兴地说:“俺家的核桃园大灾基本没减产,今年脱贫摘帽没问题。”核桃是武安农民脱贫产业之一,全市20多个乡镇,有8万多果农栽植优质品种核桃12万亩。7月19日的特大洪灾,让4万亩核桃遭了灾,通过第一时间自救,他们把损失降到了最低。标准化种植,增产两成以上除了自救得力,武安核桃灾年丰收,规模经营和科学种植功不可没。武安位于太行山区,阳邑镇和管陶乡有不少荒山秃岭,很多山区农民生活贫困。近年来,农民郭明生流转、承租荒山,建起了智寿源林牧有限公司,栽种核桃树1.2万亩。公司无偿给农户提供沼渣、沼液、有机肥5500吨,为种植户提供核桃接穗22万枝,带动近4000户农民增收。标准化种植创高产。武安在高产核桃示范区建立了《生产技术规程》《核桃坚果质量》等20项标准体系。优质核桃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涉及4万多农户,核桃年产量增加20%以上。科技创新结硕果。今年,武安承担的河北省“核桃产业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项目通过专家验收,完善了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体系。科技特派员海涛,如今已是育洺川农场负责人,他手里攥着两枚核桃,用力一捏,核桃裂开露出了核桃仁。据介绍,这种核桃叫纸皮核桃,因皮薄如纸、易取整仁而得名,1斤市场价卖到8元,还供不应求。经营组织现代化、种植科学化,小小核桃成了武安越来越多农民的致富果。去年全市核桃产量达1460万公斤,产值1.5亿元,种植户人均增收近1500元。河北武安4万亩核桃大灾不减产抗灾减灾底气何来王海波本报电(庞革平、王光强)农行广西分行精准对接建档立卡农户、帮扶项目和优惠政策,创新推广“政府增信”农户贷款,截至今年8月,为贫困地区发放贷款137.09亿元,平均每个贫困县发放贷款超过2亿元。助力精准扶贫,农行广西分行创建了“特色产业链带动”模式,面向糖料蔗种植户量身定制“金穗甜蜜贷”农户贷款产品,有效解决糖业产业链农户生产经营资金需求,支持蔗农种植甘蔗脱贫致富。目前,已在龙州、扶绥、田东等县推广“金穗甜蜜贷”农户738户、金额2200万元,受到糖企及蔗农的认可。据悉,2014年以来,该行累计发放蔗农贷款7.9亿元,有效带动3.5万户蔗农脱贫和致富。该行积极支持百色市推进“产业回家留住妈妈”工程,目前在凌云县10个乡镇、27个村屯实施种植生态有机茶达11万亩,惠及1万多个家庭和农村妇女就业。农行广西分行精准对接产业扶贫本报电(龚仕建、王世华)“十三五”期间,陕西电力规划投资71亿元,在直供电服务的41个县(区)进行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打造现代化农村电网。此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旨在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主要任务包括,实施“井井通电”工程,明年底前完成1.1万眼灌溉机井通电和改造任务,受益农田101万亩。实施村村通动力电,明年完成1321个村动力电不足改造,涉及32个县(区)农村居民101万人。推进西部及贫困地区农网供电服务均等化,明年新建、改造线路1521公里。经过此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到2020年,农网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通信网和智能电表覆盖率均达到100%,基本实现城乡电网一体化。陕西打造现代化农村电网本报电针对乡村干部在“三农”领域职务犯罪多发态势,湖南省嘉禾县检察院开办“预防涉农职务犯罪课程培训班”,构筑预防涉农职务犯罪“网格化”防线。2011年至今,培训乡村干部1000多人。督促严格执行村账乡镇代管制度,推行涉农惠农资金“一卡通”制度,确保国家补贴资金发放到位。切实履行法律监督责任,对全县涉农单位公共权力进行全面梳理、逐项规范,从源头上遏制和预防涉农职务犯罪。通过构筑预防涉农职务犯罪群防群治、综合治理的“网格化”防线,嘉禾县涉农职务犯罪案件从2011年的12件、涉案金额230余万元,降低到2015年的2件、涉案金额9万元。(李雄辉胡永庆)湖南嘉禾严防涉农职务犯罪农村治污工程要接地气,多听听农民意见,量身定制技术方案,项目才能更加服水土、更加科学有效,工程才能长效运行在东部某县采访,基层干部抱怨农村治污难:县里推进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管网通到一个个村庄,钱花了不少,可许多农民却不买账。为啥?到村里一打听,才知道答案。有村民说,管网进村但没有入户,自己住得远,接入费用贵;有人说,自家种着果园、菜地,习惯了用农家肥浇地,接入管网后再想用农家肥不方便;也有人担心,污水处理运营成本高,以后难以负担。新修的污水处理厂长期“吃不饱”,成了“晒太阳”工程,实在可惜!这些年,农村道路好了,楼房多了,家电、汽车下乡,互联网入户,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相比之下,农村环境成了突出“短板”,一些村庄依然“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畜禽粪便随处见、污水到处流,农村污染排放量占全国“半壁江山”。农村治污正成为共识,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投入,这是可喜的一面。但也要看到,一些地方办法不多、模式单一,钱没少花,效果却没有预期好,管网收集率不高,技术水土不服,治污工程“晒
本文标题:管河道如街道当河长保水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666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