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练习
课时作业(三)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下面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解析: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答案:D2.下列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任何地点的线速度都不相同B.地球上任何地点的线速度都一样C.赤道上的线速度最大,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为0D.地球上各点的角速度都相同,为15°/h解析:地球上同一纬度的地区,其纬线长相等,在不考虑海拔的情况下,自转的线速度相等,但不同纬度地区线速度不同,其中赤道处因纬线圈最长,故线速度最大;极点位于地球的自转轴上,因此其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为0。答案:C3.当地球处于图中公转轨道A处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B.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移C.北半球为夏季D.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解析:读图可知A处是远日点,即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较慢,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正由北向南移动,北半球为夏季。答案:C4.北京和上海两地的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C.两地的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上海大于北京D.两地的线速度相同,角速度上海小于北京解析:地球上除南北两极点外,其余各地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上海的纬度较低,所在的纬线圈较长,因此线速度比北京大。答案:C5.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A.89°S、90°WB.40°N、80°EC.1°S、10°ED.71°N、180°W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赤道的周长,约为40000km,即八万里,与赤道位置最接近的为C项。答案:C6.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与海拔关联图,根据图中a、b、c、d各点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a点和b点的线速度相同,因此它们的纬度一定相等B.c点的线速度最大,故其纬度一定最高C.同纬度的两地,海拔越低的地点,其自转线速度就越大D.海拔相同,低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高纬度地区解析: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受纬度位置和海拔两因素的影响。海拔相同,纬度位置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同一纬度,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答案:D7.地球公转示意图反映了()①地球公转轨道形状②地球公转方向③地轴空间指向特点④近日点时太阳直射点的半球⑤黄赤交角的度数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解析:图中反映了地球公转的方向、公转轨道的特征、地轴的倾斜方向等。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因而在近日点与远日点太阳直射的半球不同;同时图中也反映出了黄赤交角的存在,但并未反映出其数值大小。答案:B第3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2年7月27日至8月12日在英国伦敦举行,中国运动健儿顽强拼搏,荣获38枚金牌。读下图,回答8~9题。8.第30届奥运会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致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9.地球公转到图中四点时,速度最快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8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左侧光照图为夏至日,右侧光照图为冬至日,上下两个位置分别是春分日和秋分日。奥运会举行期间,已过了夏至日,地球最可能位于②处。第9题,离近日点越近,公转速度越快,结合①②③④点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分析即可。答案:8.B9.D10.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此图为公转轨道图,公转轨道是正圆B.地球过A点时的运动线速度略大于B点C.地球运行至A点时大致是1月初D.地球从A点出发再返回到A点所需的时间恰好为1恒星年解析:本题考查对有关地球公转运动规律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地球公转的轨道不是一个正圆,而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7月初,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速度较慢。从A点出发再返回到A点的时间是1恒星年。答案:D11.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直射点()A.位于④处时,日期是6月22日前后B.位于①处或⑤处时,都是北半球的秋分日C.从①处移到⑤处,需要1个恒星年D.从②处移动到④处,太阳直射点从北向南移动解析:从①到⑤是太阳直射点的二分二至点,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一次是一个回归年。答案:D12.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赤道上的某一点相比()A.线速度小于赤道上的点B.线速度大于赤道上的点C.角速度小于赤道上的点D.角速度大于赤道上的点解析:同步卫星是与地球自转同步的,始终对应着地球上某一点的,转动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一致,转动的半径大于赤道,所以,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大于赤道上某点。故B项正确。答案:B读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3~14题。13.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14.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解析:第13题,由图示越往北线速度越小可判定为北半球。再根据线速度的数值(纬度30°自转线速度为1447km/h,60°为837km/h,图示区域线速度介于840~900之间)判定本区域为北纬45°左右,为中纬度地区。故A项正确。第14题,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影响自转线速度的除了纬度,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海拔,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故A项正确。答案:13.A14.A15.在一艘由上海开往旧金山的轮船上,人们见到的昼夜更替的周期是()A.一个恒星日B.一个太阳日C.比一个太阳日短D.比一个太阳日长解析:上海为东八区,旧金山为西八区。由上海开往旧金山经过的大洋是太平洋,即是从西边出发,到东边,同时地球也是自西向东转的,轮船航行的方向与太阳升落的方向相反,所以人们看到的昼夜交替周期比一个太阳日短。故C项正确。答案:C16.下图是北半球某河流的横剖面图,根据河床形态判断该河流的流向应是()A.自北向南流B.自南向北流C.自东向西流D.自西向东流解析: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北半球的河流河水冲刷右岸,图中西岸为冲刷岸,由此可判断河流由北向南流。故A项正确。答案:A1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外侧弧线上填画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2)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长短为________________,即一个________。(3)A、B、C、D四点中线速度最大的为________,角速度相同的是________。答案:(1)画图略(逆时针)。(2)23时56分4秒恒星日(3)AA、B、C、D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为纪念400年前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测星空这一壮举,国际天文学会联合会(IAU)已确定2009年为国际天文学年。三百多年以前伽利略接受罗马教廷的审判,当被迫承认地心说的时候,伽利略喃喃自语道:“可是地球仍然在动啊”!材料二傅科设计用来证明地球自转的摆叫做傅科摆。把一个摆挂在北极的一个架子上,并且使它摆动,如果在它开始摆的时候,摆动平面既指向格林尼治子午线,又指向一颗遥远的恒星,那么,3小时后,摆动平面对准西经45°和东经135°的经线;6小时后,摆动平面对准西经90°和东经90°经线,而那个恒星始终位于摆动平面。这说明摆动平面同恒星的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而摆动平面和地球经线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90°的变化。变化情况表明地球在自转。材料三我国某学校地理学习研究小组进行了一个竖直运动的物体有无偏向的地理实验。该小组从35米高处竖直向地面落下一个铅球(如下图所示)。他们发现,物体并不是竖直下落到O点,而是大约偏移O点11.5毫米。(1)傅科摆不仅证明了地球自转,而且发现了自转的角速度是每小时________度。(2)在材料三的实验中:①偏移方向在实验中,物体落下的位置应发生向________(东、西)偏离O点。若在澳大利亚进行该实验,应发生向________(东、西)偏。②偏移距离的大小若在北京进行此实验,偏移的距离应比在南京________(大、小);为寻求偏移距离的最大值,你将会把实验放在什么地区进行呢?③偏移的规律根据①和②的结论,你发现物体竖直运动发生的偏移方向和大小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偏移的原因试根据“地球运动”相关知识和原理,分析物体竖直运动偏移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对地球自转的认识和相关的探究性活动。第(1)题,材料中有“如果在它开始摆的时候,摆动平面既指向格林尼治子午线,又指向一颗遥远的恒星,那么,3小时后,摆动平面对准西经45°和东经135°的经线”,表明地球在3小时转过了45°,每小时为15°。第(2)题,本实验证明地球的自转问题,小球在实验中向东偏离,无论南北半球。线速度越大,小球偏离的越远,要获得最大的偏移距离,应在赤道地区进行实验。高处的小球的运动线速度要比地面的O点大,根据其固有的惯性,当竖直下落时,物体将落在竖直下落地点的东面。答案:(1)15(2)①东东②小赤道地区。③在地球上,竖直下落的物体发生东偏;从两极向赤道偏移距离逐渐增加④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高度为H的物体原有水平速度较地面大,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原来的惯性,当竖直下落时,物体将落在竖直下落地点的东面。
本文标题: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730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