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历史教学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浅谈历史教学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者以现代心理科学理论为指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按照一定的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要求,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技术和手段,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个性,通过调节心理状态,开发心理潜能,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育,增强适应能力,培养新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一、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历史科教学的责任,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价值的途径。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任课教师根据历史学科、教材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挖掘学科中的心理教育资源,自觉主动地运用历史知识,特别是先进英雄人物事迹和以及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文化,调动和激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在授予学生一定的历史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从不同角度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形成学生健全人格。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价值的途径。二、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而且必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具有心理教育的能力,在各自的教育实践中自觉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了解并把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的发展水平,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对教材内容作加工,灵活运用于教学中去。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证。(1)教师要有健康心理。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就要求历史教师必须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一个有健全个性的教师,敢于面对挑战,面对困难和挫折,做生活的强者,要有涵养,情绪稳定,善于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自觉防止和克服不良嗜好。做学生的“人师”,使学生佩服,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2)教师要以自己健康的心理感染学生。“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要发展学生健康心理,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教师自身要拥有良好的态度和健康心理是前提。这样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各种方法的运用,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学习他们的优良品质,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3)教师要以自己精湛的教育技能、挖掘历史教材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点来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品质。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这样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和全面开展大有裨益。所以,教师带着新的思路和眼光重新认真研读教材,从中挖掘并开发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知识传授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2、尊重学生个性,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实施个性化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是要注意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学生从教师的耐心教育中,从教师的关心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进而感到教师可亲、可信,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让学生心理得到放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要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使其不伤自尊,增强自信,弥补不足,走向成功。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鼓励性评价,增强他们的成功体验,树立自信心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的发展。通过教师的评价,要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发展的主动性与自觉性,鼓励他们不断上进。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利用积极的评价手段,提高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经常抓住每一个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使他们更加自信、自强,从而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对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变换一种视角,努力从他们所谓的缺点和错误中读出美丽与新奇,多一些欣赏,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关心,多一些信任,多一些理解。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个性特点,并帮助他们把闪光点发扬光大,让我们的孩子在一个充满激励的评价中快乐健康成长!4.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从而形成群体的心理优势,达到互相激励、共同提高的佳境。我们的教学工作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从横向来看,人与人之间、同龄人之间、同班同学之间,无不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决定着各年级学生之间学习成绩分化的潜在性。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分层教学”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得到成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三、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的潜能,用丰富的史实,优秀的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1、增强自我激励意识,培养了成功感和自信心。学生从自卑、厌学,甚至自暴自弃的心理阴影中摆脱出来,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教育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建立了自信心。2、增强自我规范意识,培养了毅力和自控能力。学生有了明确的规范意识,懂得为了实现自己的学习和人生目标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及怎样去做,自觉地培养意志能力、自控能力,包括承受挫折、抗拒诱惑的能力。3、增强自我调节意识,培养了社会适应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学生成长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要不断调节、平衡自己的心理状况,保持健康的心态,并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心理优化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不少学生由厌学变为好学,学习自觉性提高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使学生获益,教师也获益匪浅。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更新,主动地把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运用于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之中,更好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心理适应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转变,授课方式也发生了转变,由满堂灌变成了以学生主体,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讨论的教学模式。由于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师生的心理距离缩短,师生的互相了解有助于教育和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由此可见,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身体、心理健康成长,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因而,历史学科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渗透就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之。
本文标题: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744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