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化学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化学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淮安市钦工中学周亚华摘要:学科教学不但要进行知识技能传授,而且要进行心理教育,把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统一起来,以促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发展,完成学科教学和育人目标。关键词:心理教育传授目标进入新的世纪后,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现在,我们学校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尖子生了,而是变成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了,尤其是培养出具有较大心理承受能力的“阳光型”人才。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不但要进行知识技能传授,而且要进行心理教育,把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统一起来,以促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发展,完成学科教学和育人目标。那么,从化学教学的角度来看,我们要做好哪些工作呢?一、进行动机教育心理学理论表明:需要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动力和源泉,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和内在动力体系。因此,开展化学学习动机教育,就是要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习需要及时地向高层次转移。1、通过化学史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挖掘化学教材中介绍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如:造纸术,制火药,烧瓷器等,大谈特谈其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联系历史中的知识----司母戊大方鼎,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商代就能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的事实;还可以在《空气》一节的教学中,介绍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的事迹及后人对他的评价,在《绪言》一节中,介绍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意大利科学家阿佛加德罗、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的化学史实;更可以适时补充侯德榜等中国化学家的辉煌业绩和奋斗精神。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更对知识的创造者有了全面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和顽强的钻研精神,激发学生崇高的学习动机。2、通过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化学与现代社会密切相关的,如:从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到人造卫星的上天,从登月计划到火星探险,从现代海洋开发到合理利用资源,从现代化工企业发展到人类环境的保护,从人的衣食住行到卫生保健,都离不开化学知识,从而使学生适时产生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明显地感觉到,学好化学,能帮助人们的学习和进一步研究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等自然科学,能对人的一生产生良好的影响。二、进行兴趣教育开展兴趣教育,要与化学知识教学紧密融合。当学生对化学形成学习兴趣时,他对化学事物的感受就会敏锐而牢固,同时,他就能产生满意和愉悦等情感体验,进而有力地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化学。1、开课激趣《绪言》课的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对化学感不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骟动性的语言及令他感兴趣的实验现象,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力求使学生对化学有一个非常好的第一印象,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化学对社会的建设和发展的巨大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或者是用鲜明的实验现象刺激学生的感官,让他觉得化学是很有意思的一门学科,让他从心里产生我要学好这门学科的良好愿望。2、实验引趣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这就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积极地开展实验探究式教学,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从而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未知的兴趣。教学中可以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动手的分组实验;也可以把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还可以把部分分散到各知识单元中的个别实验改为贯穿各知识单元的系列实验等方法,逐步引导学生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发展;由暂时兴趣向持久兴趣发展。3、活动导趣目前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条件所限教师只能单纯讲解或演示,学生也只能听讲或观看,导致大多数学生的参与意识变得越来越差,针对这些弊端,老师要鼓励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如:让学生上讲台操作部分简单的演示实验;带领学生开展环境保护的社会调查;引导学生搜集和整理化学中的疑难问题,集体研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来写化学小论文或者是搞化学小发明。这些活动都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主导地位和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动机和兴趣等主体作用。三、进行意志教育实践表明,复杂的化学学习过程的成功与学生的意志品质有着不可低估的密切关系。因为每位学生都向往成功,成就意识是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抓住各种时机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使学生不断获得经过努力取得成功的心理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1、榜样的力量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介绍化学家们百折不挠攀登科学高峰的感人事迹,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例如:在讲纯碱(碳酸钠)时,要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化学家、制碱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侯德榜为打破外国技术垄断,投入全部身心完成了氨碱法,并将其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公布与众的高尚人格;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积极地挖掘自己所任教班级中,因为刻苦学习而进步显著的一些学生的例子,让学生从身边的人事迹中受到教育,激励他们奋发图强,不怕困难的精神和形成坚持性,自制性,果断性等良好的意志品质。2、创设契机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布置给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桃子的”这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积累经验、锻炼意志,这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又一个重要的途径。如:可以有目的的开放实验室;布置家庭趣味小实验;设计含有新信息的综合实验等方式,使学生在实验的氛围中去探求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收获发现的喜悦的同时,深刻领悟到在化学学习中,只有具备坚韧的毅力、顽强的精神、善于控制自己的消极的情绪,才能够实现学习目的。四、进行情感教育化学学习中的情感就是指:在认知化学事物时对学习行为起制约作用的一种内心体验,常常表现为对化学事物或者化学学习活动的好恶倾向和心理感受。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人的社会活动,教师总是带着某种情感在教,学生也总是以某种情感来学,整个化学学习过程总是和情感密切联系着的。1、美感性教学活动是智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的追求美弘扬美的活动,学生的心灵需要美的滋润,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活动需要美的激发,教学的优质高效需要美的推动。总之,教学需要美,学生的发展更需要美。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地去挖掘美感因素,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学习都是美好和愉悦的,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立志献身化学的情感。如:在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时,让学生感受到毫不相关的元素知识可以用一个共同的原则联系起来的和谐统一之美;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化学实验的创造美等等。另外,教师还可以选择美的教学手段,如:在化学教学中一改在试管或烧瓶中进行的实验为在点滴板上进行的微型实验,不仅可节省药品降低污染,而且还使学生更清楚和快捷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体验到化学的奇异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自己动手制作动画,来模拟化学变化中物质结构的变化,由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的教学内容,从微观抽象的教学内容变为宏观形象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其乐无穷.2、渗透性教师可以在课下精心的装饰和布置化学实验室、在课前制作直观的教具和学具,从而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化学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并且,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化学成就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化学工业的巨大发展,来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还可以通过讲解我国近代化学科学落后的原因,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这持久地、全方位的情感渗透教育中,使每个学生的积极情感都可得到陶冶和升华。3、激励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精心设计具有一定思维深、广度和趣味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还可以成立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来解决遇到的化学问题,每个成员都可以代表小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各类学生的作业和发言适时的予以肯定和赞扬,并且要帮助学生提出近期发展的新目标。把成功、榜样、激励等都引入我们的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自强心、自信心,形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4、示范性情感是具有“传染性”的,当教师是积极的、开朗的、阳光的,不畏惧任何挑战和困难时,学生也会被你所感染和影响,具有和教师差不多的情感特征。也就是说: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在化学学习活动中,教师端庄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教态,生动、风趣的语言,开朗向上的气质对学生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暗示和积极的影响。教师的示范性作用很容易就使学生与教师产生共鸣,引起心灵上的震撼,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事在必行、大势所趋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心理学上要有更高的造诣,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和良好心理品质的新型人才。
本文标题:化学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744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