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污水常见问题及对策157问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是一种好养生物膜法,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它不会出现污泥膨胀,且具有污泥量小,易于管理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中。在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污水的运行过程中,有多种原因可能引起处理效果下降。本章节总结了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污水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希望对一线工作人员提供参考。问题1:工业废水在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时,应该不应该控制进入的有机物浓度,大概在那个范围?回答:(1)完全取决于你对出水的要求,如果接触氧化后直接排放,应该要控制进水有机物浓度的,此浓度控制多少取决于你的接触氧化池去除效率,可以在运行中积累数据得出你的接触氧化池处理效率,以此判断其可能的最大抗有机负荷能力。(2)对于生化处理系统而言,不但要控制进水有机物浓度,还需要维持进水有机物浓度的稳定,避免进水有机物浓度波动过大。问题2:所见过或者调试过的接触氧化处理效率最大的为多少?最少的为多少?应该有个数据范围吧?假设出水为一级标准,那么这个进水有机物浓度的范围就出来了,当然这个没什么普遍性。回答:(1)稳定运行时,接触氧化处理效率约60%~95%,这个根据其在工艺中的位置和原水水质有关。(2)通常在处理工业废水,尤其是制革、染料废水时,处理效果较低。(3)接触氧化处理在处理1000~1500ppm左右的进水COD浓度时比较合适。(4)通常为了保证出水水质,不会单独设置接触氧化池,而是会配合二沉池或活性污泥法。问题3:接触氧化法适合低浓度的有机废水吗?回答:(1)生物膜法的特点中有一点就是看冲击负荷能力强,也就是高负荷对生物膜的损毁程度较对活性污泥法的活性污泥要小。为此,工艺搭配上多半是膜法放在活性污泥法前面进行串联运行的。(2)低负荷方面,如果仅仅是为了出水有机物浓度再一步降低而已的话,确实接触氧化法比活性污泥法稳定,因为活性污泥在低负荷状态下更加不易维护,而生物膜法可较好的适应。问题4:牛仔废水,工艺是物化,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现在接触氧化池SV30有85%,DO2~3mg/L,进水COD600mg/L左右,出水COD150mg/L~200mg/L,现在二沉池上面漂浮很多泥,很细。因为在调试培养期间,已经有一个半月没有排泥,每天进水量350~400t,池容积350m3。镜捡发现丝状菌较多,菌却数量很少。请问这种情况是否是污泥老化严重,并且出现污泥膨胀?想采取多排泥、加大回流并多投加营养(尿素、磷肥、生粉)的措施解决。这样是否有效?排泥的量大概多少?每天排多少排几次合适?回答:(1)浮渣产生与丝状菌膨胀有关,其机理是丝状菌膨胀后导致夹带气泡能力上升,由曝气导入的气泡即可夹带污泥上浮。对策还是在丝状菌的控制上,有条件的重新培养,否则进水水质成分单一,需改变以达长效目的。(2)当然各工艺指标控制合理,也可带丝状菌状态稳定运行,只是抗冲击负荷能力偏弱。(3)工艺方面保持F/M值得合理范围,曝气区不留死角。营养物质检查后合理投加须考虑,另外,不论何种情况,长期不排泥是不行的。问题5:在相关书籍上看到接触氧化池在进水COD超过800mg/L时处理能力明显下降,是这样吗?回答:(1)不能一概而论。进水浓度高了,出水浓度自然也会相应的升高,当进水浓度高到一定程度后,自然会导致出水超标了。(2)高过800mg/L的COD,处理效率是否变差,应该和进水可生化性、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停留时间、运行管理、负荷稳定性等因素有关。问题6:接触氧化法,挂填料的,与活性污泥法在SV30上可以一样吗?有人说指点说接触氧化池SV30应该达到30%,但是两三个工程除了一个食品的水可以达到15%,印染水和啤酒水都清得很,根本没有泥沉积。个人觉得接触氧化法,生物应该挂在填料上了,不应该看SV30了吧?回答:(1)生物接触氧化法通常不设回流,所以,池内活性污泥浓度是无法提升的。(2)如果设置了回流,活性污泥和填料上的生物膜将共生,这样的话会增加生化系统的抗冲击能力;如果进水有机物浓度不高的话,就没必要促成泥膜共生了。(3)两者也存在着竞争,故而在操作上会相对变得复杂。问题7:如果通过出水去除率判断的话,时间是否需要长一些(实验结果曲线反映)?原来纤维填料颜色比较白,现在颜色深了,变成深绿的,附着的虫也较以前多,这样能否判断挂膜成功?另外,接触氧化池挂膜一般采用什么方法?投加什么养料?回答:(1)进水底物浓度满足要求,供氧跟得上的话,营养剂充分,无须特别投加什么即可保证挂膜成功。(2)生物膜出现绿色,说明部分藻类已在膜上生成,可以认为挂膜基本成功了。问题8:在填料上面的生物膜,这两天多起来,不过好像又不像,滑滑的都不知是什么,丝状的,半透明。泡沫问题解决了,减少进水,还用人工把撒过消泡剂留下来的表面给弄掉,排排上表面的水,黏性的碎泥太多了。二沉池水很浑浊,都是丝状的东西,也像是弹性材料上脱落下来的生物膜;SS肯定和进水的时候有的一比,估计还比进水高,会不会是丝状菌膨胀?纤维材料接近池底的那些发黑,是不是供氧不足?还是因为短流问题导致(上进上出的设计,而且长方形的宽进宽出)?回答:(1)填料底不发黑不见得就是供氧不足,可能供氧不均匀,具体检测DO可以确认。(2)填料上的滑滑的、透明的生物膜多半可能和废水性质(工业废水)有关,我想也是过渡时期出现的,等操作参数稳定和正常后会减少,同时,DO降低也可以加速其消失。(3)出水浑浊也和生物膜脱落后被打碎有关,毕竟生物膜不像活性污泥可以直接絮凝的,生物膜打碎后就不能絮凝了。(4)及时捞出浮渣还是需要的。(5)消泡剂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使用。问题9:生物接触氧化池被养的没泥了,只有少部分生物膜还在纤维填料上,在水中发现有脱落的生物膜。现在应该怎么办?加泥还是重新培养?回答:(1)如果接触氧化池没有泥了,出水指标还达标的话,依靠挂膜就可以了,没必要担心。(2)如果接触氧化池后的沉淀池没有设置回流到接触氧化池的回流系统的话,那接触氧化池培养出稳定的活性污泥就变得不可能了。问题10:生物接触氧化池,因为活性污泥培养没了,只有填料上的膜了,现在脱落也比较严重,曝气情况下曝气池水中都是脱落下来的膜絮体,二沉池也有这样的絮体。正在尝试着找到适合的水量,现在出水的泡沫是乳白色细小泡沫,有点黏性,不容易破碎,成团时表面都有脱落下来的膜(细小污泥)附着在上面。这个泡沫可能是什么原因呢?回答:(1)按照泡沫性状,看看是否是负荷太高了。(2)因为膜有脱落,相对负荷就高了,如此会产生这类泡沫。(3)稳定操作后,生物膜恢复,泡沫就会减少。问题11:接触氧化工艺,最近工艺正在提升浓度阶段,由于业主的原因,进水浓度很低,COD都在100左右(设计是600),而且还是显绿色的。废水含有少量铬。请问:(1)在水中铬与绿藻的显色怎么分辨?现绿色的因子还有哪些?(2)如果进水浓度比较低是否导致膜会脱落(即使在我把暴气压得比较小)?(因为自由挂料上的膜有一天看了两次,上下午情况差好远,脱落了不少,有点怀疑是人为的机械脱落,因为我见过大手大脚看膜的人)(3)现在的进水很少营养,我每天加一包面粉(池容1000立方),NP少量。水量提高到一半,希望带着细小的悬浮污泥,沉淀池的泥每过段时间回流到兼氧。对这样的运行有什么建议?回答:(1)含铬的话是可以显示绿色的,和藻类的区别是,藻类显绿色是局部的,没有搅拌的情况下基本在液面,而含铬则整体显绿色。另外通过显微镜可以看到藻类的,你的水质我想是不会有藻类的,毕竟要生长条件的。(2)进水浓度低,原来的膜会发生剥落的。(3)可以加些底物来提高进水浓度。问题12:请问接触氧化法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怎么样呢?水力停留时间要多长才合理。我现在调试的这个厂设计的停留时间为7小时,出水氨氮去除率低,进水的COD在100左右。回答:(1)影响氨氮去除的因素不仅与水力停留时间有关,但水力停留时间7小时也可以,如果可以延长到10小时则更好。(2)另外,接触氧化法对氨氮去除本来也不高的。如果是泥膜共生的话,可以减少排泥,以便提高氨氮去除率。问题13:采用A/A/0法、CASS法处理废水的时候F/M=0.05-0.15之间比较合理,这主要是为了提高泥龄,保证硝化细菌的存在。如果采用接触氧化法那么F/M能不能提高,提高到多少范围合适?回答:接触氧化法,以生物膜为处理主体,通常混合液内只有少量的游离细菌,因此,不存在F/M值一说,有的系统设有回流功能,会在生化池内形成活性污泥,为此,就会出现既有混合液活性污泥,也有填料上的生物膜,两者共同处理进水的有机物。如是这样的话,F/M没有太大意义,通过回流的调整可以间接的调整混合液微生物浓度了,该种做法常见于负荷增高后的系统改造后。问题14:接触氧化法受到负荷冲击,处理效果下降明显。膜片上的活性污泥变得灰色,手感很涩,没有了以前的粘性。有没有什么方法在不减少处理量的情况下,加快膜片上污泥更新的方法?回答:负荷冲击。说明是微生物量较之进水底物浓度而言显得不足,为此可以提高曝气量来促进微生物繁殖,由此达到负荷平衡。问题15:接触氧化池内的活性污泥都象加过药一样呈大片的絮体状,以前没见过这种情况,这是什么原因呢?回答:污泥扰动不足,出现絮凝的话,可能会发生你说的情况。所以,要看看搅拌或曝气是否充足及死角问题。问题16:工业废水在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时,应该不应该控制进入的有机物浓度,大概在那个范围?回答:(1)生化处理都有处理上限的,超过了在处理效率一定的情况下,必定出现出水指标上升,导致超标。(2)如果你的生物接触氧化后直接排放的话,进水浓度COD2000以下为好,如果过后面还接了其他生化处理,此处接触氧化仅仅是降低负荷的话则,COD3500也可以。问题17:刚到一个印染厂污水处理站2周,厂里印染废水中水回用处理工艺为:集水池(100m3)→调节池(1100m3)→接触氧化池(1600m3)→沉淀池(500m3)→气浮机→活性炭过滤器→清水池。该套系统已经运行了7年多,冷却塔,风机等都有些老化了,最初设计水量为3000m3/d,进水COD为300mg/L,出水COD150mg/L。现在水量一般为1000m3/d,连续测试了一周,发现进水COD在500~700mg/L左右,听说高的时候达到800~900mg/L,刚来的时候发现出水水质还不错,但是沉淀池每天都有大块的灰白色污泥上浮,我感觉是剩余污泥过多(原来的现场操作人员一直将污泥回流泵24小时开启,回流到调节池),我来了以后连续5天每天早上排泥1小时,回流泵还是一直开启,近几天发现接触氧化池的污泥越来越少了,回流泵回流的基本都是清水了,现在接触氧化池最后1格(设计是分了共3格)和沉淀池的水都变黑了,这几天进水COD500左右,出水COD300左右,沉淀池出水颜色越来越深,并且有一些小颗粒污泥和水一起流走了,现在出水看起来像酱油,处理效果是越来越差了,大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否是污泥排太多了,还是曝气量不对?(期间曝气量我也有调过,由于风机变频器上已经看不到频率数据了,现场又没有DO测试仪,现在也不知道气量的变化情况)。我在6月29号下午5点向调节池投加了1包葡萄糖、半包尿素和半包钙镁磷肥,这样能快速培养出一些污泥来吗?回答:(1)原来回流到调节池,其实很快也就流到接触氧化池了。当然在调节池一部分污泥会解体,这样通过压滤机后排出的干污泥就会变少,这个也是减少污泥产生的方法之一。(2)你的出水颜色发生变化,由于你是印染废水,所以,要看看是否进水就是黑色的,所以导致出水黑色,因为有的印染废水颜色生化系统是无法去除的。(3)至于你每天排了1小时泥,是否导致了污泥浓度降低,要看看你排泥的混合液污泥浓度和流量是多少,以此来推算排泥一小时会降低总活性污泥里量是百分之多少。(4)投加葡萄糖、营养剂来促进污泥浓度恢复没有问题,但投加量和比例要核算好。当然你的系统是接触氧化法,有生物膜在,去除率可以保证的话,污泥不回流也可以的。因为你的进水量只有1/3,也就是停留时间是设计值3倍,那么,紧紧靠生物膜也有可能可以达到处理效果的,这样活性污泥就可以不回流了。(5)可以做个SV30看看,来判断目前的性
本文标题: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污水常见问题及对策157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761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