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水处理生物学复习要点1革兰氏染色: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然后酒精脱色,追后用蕃红或沙黄复染。革兰氏阴性菌为红色,阳性菌为蓝紫色。2菌胶团:当荚膜物质融合成一团快,内含许多细菌时,称为菌胶团。3菌胶团在污水处理中的意义:(1)菌胶团是活性污泥(如污水处理构筑物曝气池中所形成的污泥)中细菌的主要存在形式;(2)有较强的吸附和氧化有机物的能力,在污水生物处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3)处理生活污水的活性污泥其性能的优劣,主要根据所含菌胶团的多少、大小及结构的紧密程度来定。4丝状细菌,特别是球衣细菌,在污水处理的活性污泥中大量繁殖后,会使污泥结构极度松散,是污泥因浮力增加而上浮,引起污泥膨胀,影响出水水质。主要细菌为浮游球衣细菌。5产甲烷古菌是严格厌氧条件下产生甲烷的菌。(1)细胞壁不含细菌细胞壁的细胞酸,而含各种表层蛋白;(2)大多数可利用H2或co2很多课利用甲酸(3)中温性,最适温度25-40度之间;(4)最适pH在6.8-7.2。7藻类对环境工程的影响:1不利影响(1)在它们在水库,湖泊中大量繁殖时,会使水带有臭味,有些种类还会产生颜色;(2)水源中含有大量藻类会影响水厂的正常水处理过程如造成滤池阻塞;(3)水中即使含有数量很少的黄群藻,也能产生强烈的气味而使不适于饮用;(4)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水环境质量;2有利影响(1)藻类具有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功能,在氧化塘等生物处理工艺利用菌藻共生系列,其中藻类产生的氧可被好养微生物有效利用,去氧化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一方面产生了大量有营养价值的藻类,另一方面也净化了污水;(2)天然水体自净过程中,藻类也其一定的作用。8病毒是一类超显微(无法用光学显微镜辨认)、非细胞的、没有代谢能力的绝对细胞内寄生性生物。987页表格,10培养基之由人工配置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混合营养物。11培养基的分类:(1)物理状态: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脱水培养基(2)培养基组分: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3)培养基用途:选择性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加富培养基。12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13酶促反应动力学米门公式。14微生物生长曲线对数期的时代时间:它指的是微生物繁殖第一代及个体数目增加一倍的时间。15质粒是微生物染色体或附加与染色体的携带有某种特异性遗传信息的DNA分子。16基因重组:(1)转化:转化是供体细胞释放出的裸露的DNA片段直接被吸收进入活的受体细胞的基因重组方式。(2)接合:细胞的接合是遗传物质通过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而进行的转移和重组。(3)转导:遗传物质通过病毒的携带而转移的基因重组称为转导。17保藏的三种方法:冷冻、冻干、其他。18氧化塘的微生物关系:菌藻共生。19水体自净:受污染的水体自然地恢复原样的现象叫水体自净作用。有三个阶段,(1)有机物流入河流,有机物浓度升高,异养菌数量上升,溶解氧(DO)减少;(2)有机物浓度下降,异养菌数量减少,原生动物数量上升;(3)有机物浓度下降,异养菌数量减少,原生动物数量减少,藻类数量上升,溶解氧(DO)上升。20大型水生植物的四种生活型:挺水、浮游、浮叶根生、沉水。21大型水生植物的水质净化功能:(1)促进悬浮物质沉降;(2)吸收、分解污染物:对氮磷的吸收、对重金属的吸收、对有机物的吸收与降解;(3)抑制藻类生长:资源竞争抑制、释放抑藻类化感物质。22机制抑制作用:在一些情况下,有机物的生物分解性与该有机化合物的浓度有密切关系,这种现象称机制抑制作用。23共代谢:一些有机化合物,单独存在是不能进行生物分解,但在与其他有机化合物同时存在时,可以进行生物分解,这种现象称“共代谢现象”。24204页图。三阶段、四阶段过程。不会的来问我。25含氮有机物的分解: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217页开始。26水生生物对污染物的浓缩作用:生物浓缩(生物浓缩系数)、生物积累、生物放大。225页开始。27根据微生物的利用形态,生物处理单元基本上可分为附着生长型和悬浮生长型两类。好氧处理中附着型所用反应器可以生物滤池为代表,而悬浮型则可以活性污泥法中曝气池为代表。28活性污泥法运行中微生物造成的问题:(1)不凝聚,不凝聚是一种微结构絮体造成的现象。这是因为絮体变得不稳定而碎裂,或者因过度曝气形成的紊流将絮体剪切成碎块而造成的运行问题;(2)微小絮体,用肉眼在出水中可观察到离散的絮体;(3)起泡沫;(4)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5)非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29控制运行方法运转曝气池,来解决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1)控制污泥负荷;(2)控制营养比例;(3)控制DO浓度;(4)加氯、臭氧或过氧化氢;(5)投加混凝剂。30生物脱氮:首先经过硝化过程然后利用反硝化细菌进行反硝化,将硝酸根和亚硝酸根转化为氮气,氮气溢入大气,完成脱氮过程。245页31生物除磷:除磷菌或聚磷菌,在有氧环境中,能超量摄取磷。246页32常见病原微生物种类: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269页33病原微生物特点:革兰氏阴性菌,无芽孢,无荚膜。271页34大肠菌群的测定:发酵法和滤膜法。(1)发酵法:初步发酵试验、平板分离(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或伊红美蓝培养基);复发酵试验;(2)滤膜法。285-288页35“两虫”: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290页36大肠菌群作为卫生指标的意义:(1)因为大肠菌群的生理习性与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等病原菌的生理特性较为相似,在外界生存世界也与上述病原菌基本一致。(2)大肠菌群在人的粪便中数量很大。(3)检验大肠菌群的技术并不复杂。281页37水体富营养化:氮、磷的营养物质大量向水体中不断流入,在水体中过量积累,致使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剩的现象称水体富营养化。淡水——水华,海水——赤潮。303页38污化系统中各个带(1)多污带;(2)α—中污带;(3)β—中污带;(4)寡污带。320页39汞的甲基化是激活作用。另:1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分解性评价方法在课上讲过在209页,具体是什么我不记得了,若哪位同学有上课笔记,还请添加进去,以免耽误复习。2由于时间比较紧,输入过程中难免有错别字,还请各位同学在阅读及打印是详加甄别。我是12水一班一员
本文标题:水处理生物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768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