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 某道路污水管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枣庄市新城区光明大道污水管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李彬枣庄市市政工程总公司二0一一年十一月日目录第一章、编制原则及工程概况第一节、编制依据及原则第二节、工程建设概况第三节、工程建设环境概况第二章施工准备工作第一节、施工准备第二节、施工现场布置第三节、技术准备第四节、原材料供应方面第五节、设备供应方面第三章施工方案第一节、主要施工方案第四章主要技术组织措施第一节、主要技术措施第二节、防范预案与措施第三节、施工质量保证措施第四节、施工进度控制措施第五节、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第五章、文明施工保证措施第六章、冬、雨季施工措施第七章、职业健康保证措施第八章、节能降耗保证措施第九章、主要施工机具设备第十章、施工进度计划枣庄市新城区光明大道污水管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编制原则及工程概况第一节、编制依据及原则(一)编制依据:1.业主提供的枣庄市新城区光明大道污水管网工程招标文件;2.业主提供的枣庄市新城区光明大道污水管网工程设计图;3.现场调查资料;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结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5.我公司人员、机械设备状况及历年来在市政工程施工中所积累的经验。(二)编制原则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遵循以下原则:1、认真执行基本建设程序;2、做到总体计划,保证重点,兼顾全面,统筹安排;3、遵循施工工艺及其技术规范,合理安排施工程序;4、采用网络计划技术,组织有节奏、均衡、连续施工;5、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6、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7、合理配置资源,保证工程需要。第二节、工程建设概况枣庄市新城区光明大道污水管网工程,西起黄山路,东至武夷山路管道全长约955米,管径由业主提供DN1000钢筋混土企口管F型,全线采用顶管施工。工程范围:钢筋混凝土顶管955米,污水检查井19个。工期要求:自签发开工令之日起114日历天。质量等级:合格第三节、工程建设环境概况西起黄山路,东至武夷山路,位于新城区光明大道北侧,地质情况土石方量大,需做好周边建筑保护,确保管道对现有市政设施有不良影响。该工程施工场地距北侧建筑物约30米,建筑物防震等级为8级,无地质勘测报告。第二章、施工准备工作第一节、施工准备1、根据现场情况,工程特点进行现场布置临时设施,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现场工作坑放线,以及工作坑范围内的管网调查和测量布设同步进行,另外施工机械、设备、材料、人员按计划有序进场。2、进场时解决工地的用水、用电、文明施工等方面的准备工作。3、组织技术人员审图,编制施工计划和材料设备的供给计划,施工技术交底等。第二节、施工现场布置本工程施工路段交通车流量大,施工现场半封闭,在保证施工安全前提下,尽量减少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工作坑采用10m×10m×2.5m彩色钢板围护。第三节、技术准备1、严格按照标准以及有关程序文件的要求组织技术等相关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勘查现场及对施工图会审,有问题及时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联系。2、组织技术人员及时办理交接桩手续,对业主提供的水准点及导线控制点进行复核,发现有问题时,及时联系,并根据工程需要,对点位进行加密,建立施工高程控制网和导线控制网。第四节、原材料供应方面对自购材料的产地、厂家、质量严格把关,按规范要求使用前分批量抽检,合格的才能使用,并经业主、监理工程师认可,有必要的质保资料和复检报告。所有材料均经现场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根据设计要求,顶管管材采用F型管材,质量按国家建材局JC/T640—1996的要求,并有破坏性试验报告。对于成套管材,要按有关规范对管材作现场检查验收,如发现不合格品坚决予以退回。第五节、设备供应方面为确保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进度要求,考虑到工期的紧迫性,准备工作均提前安排,所需设备均提前到位,并在数量、状况上予以保证。顶管设备及材料表高压油泵5脚手架若干电焊机2卷扬机5第三章、施工方案第一节、主要施工方法1、工作坑尺寸:设备名称数量型号千斤顶8320t导轨8千斤顶架10替顶分压环10后承压板15操作平台8爬梯若干本次施工利用原设计深度根据设计要求与实际地质为准,顶进工作坑,定向顶进,工作坑设计计算如下:工作坑的宽度B满足:(取两侧操作空间1.5m,撑板厚度C为0.2m)B=D1+2b+2C=1.22+2×1.5+2×0.2=4.62m,取为5.0m工作坑的长度L满足:L=L1+L2+L3+L4+L5+L6+L7+L8其中:取单节管长L1=2.0m;千斤顶镐长度L2=0.9m;出土工作间长度L3=1.0m;(皆放顺铁位置)后背墙厚度(采用钢砼结构)L4=0.3m;顶进的管节留在导轨上的最小长度L5=0.5m;横铁的长度L6=1.0m;圆铁的长度L7=0.1m立铁的长度L8=0.5m则工作坑的总长度为(净长)L=L1+L2+L3+L4+L5+L6+L7+L8=2.0+0.9+1.0+0.5+1.0+0.1+1.0=6.5m加上后背墙及各坑壁的厚度,则工作坑开挖大小为(坑底):L’×B’=7m*5m对立工作坑结构形式与原顶管坑一致。工作坑的深度H:由设计高程和基础底板的厚度决定工作坑H1=h1+h2+h3接收坑H2=h1+h3h1:地面至管道底部外缘的深度h2:管道底部外缘至导轨底面的高度h3:基础及垫层的厚度,但不小于该处井室的基础及垫层的厚度。计算如下:H1=埋深+0.5mH2=埋深+0.34m2、工作坑的支护根据现场情况而定,石方段一般不需要支护,土方段或回填段采用脚手架连接支护。3、顶管施工(1)根据原设计,顶管管段长度60m,顶进长度约为60米(2)设备安装DN1000mm选用五台3000KN的油压千斤顶,供油为电动油泵,五台并联供油,千斤顶行程为1500mm。其它设备包括:导轨、千斤顶架、替顶分压环、后承压板、操作平台、爬梯等。(3)后背安装后背安装采用长1米、宽1米、厚20mm的铁板安装。○1后背承载力验算:后备承载力验算由于无地质勘测报告,无法确定该段工程地质情况,开工后可委托实验室做后备承载力试验。○2顶进设备为320t油压千斤顶,行程L=800mm。根据顶力计算,安装2台千斤顶,与管道中心线对称布置。(4)顶力计算公式:根据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表得到○1岩石的体积密度y=21.6迎面阻力:PF=y(H+D/2)(1-sine)πD2/4=21.6×(3.2+1.2/2)(1-sin240)×3.14×1.22/4=58(KN)摩擦阻力:F2=πD1Lf=3.14×1.2×60×10=2260(KN)P=K(PF+F2)=1.5×(58+2260)=3477(KN)根据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表得到○2粘土的体积密度y=19.9迎面阻力:PF=y(H+D/2)(1-sine)πD2/4=19.9×(3.2+1.2/2)(1-sin240)×3.14×1.22/4=54(KN)摩擦阻力:F2=πD1Lf=3.14×1.2×60×10=2260(KN)P=K(PF+F2)=1.5×(54+2260)=3471(KN)(5)道轨安装导轨使用高度为140mm的钢轨,安装导轨用木枕,经计算D=1000mm砼管导轨宽度为720mm,两根导轨的内距可按下式计算:=720mm式中:A—两导轨内间距D—管外径1200mmH—导轨高度140mmE—管外底距枕木的距离20mm导轨必须直顺,并要严格控制导轨的高程和中心导轨高程用顶管坑内的水准点测设。钢制道轨与木枕用道钉固定,两侧用方木与槽壁撑紧固定。导轨安装宽度参照下图计算。导轨安装及计算见下图:e=20h=140(6).测量放线与纠偏1、测量与放线○1根据监理单位审核批准的桩点施测污水管线的中心线和高程桩。○2根据中线控制桩用经纬仪将顶管中线桩分别测设在顶管工作坑的前后,使前后两桩互相通视,并与管线在同一条线上。○3顶管工作坑内的水准点由坑上一次引测,经过校核,误差不得大于±5mm。每座顶管坑内设2个水准点。2、顶管测量与纠偏○1在顶第一节管时,以及在校正偏差过程中,测量间距不应超过30cm,以保证管道入土的位置正确;管道进入土层后的正常顶进,测量间隔不宜超过100cm。○2中心测量:本工程顶进长度约为40m,拟采用垂球拉线的方法进行测量,要求两垂球的间距尽可能的拉大,用水平尺测量头一节管前端的中心偏差,见顶管测量与超挖示意图。○3高程测量:用水准仪及特制高程尺,根据工作坑内设置的水准点,测头一节管前端与后端的管内底高程,以掌握头一节管子的走向,测量后应与工作坑内另一个水准点闭合。○4每班工作要做好顶管记录和交接班记录,全段顶完后,应在每个管节接口处测量其中心位置与高程,有错口时应测出其错口的高差。○5顶管误差校正逐步进行。形成误差后不可立即将已顶好的管子校正到位,应缓慢进行,使管子逐渐复位,切忌猛纠硬调,以防产生相反的结果。纠偏过程中应加强测量密度,每10--20cm测量一次,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纠偏方式。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A、超挖纠偏法:偏差为1--2cm时,可采取此法。即在管子偏向的反侧适当超挖,而在偏向侧不超挖甚至留坎,形成阻力,使管子在顶进中向阻力小的超挖侧偏向,逐步回到设计位置。B、顶木纠偏:偏差大于2cm时,在超挖纠偏不起作用时采用。用圆木或方木的一端顶在管子偏向的另一侧内壁上,另一端斜撑在钢板或木板的管前土壤上,支顶牢固后,在顶进过程中配合超挖纠偏法,边顶边支。利用顶进时的斜支撑分力产生的阻力,使顶管向阻力小的一侧校正。C、千斤顶纠偏法:方法基本同顶木纠偏法,只是在顶木上用小千斤顶强行将管慢慢移位纠正。4、顶进施工(1)顶管偏差高程控制在+2cm、-4cm,中心控制在左右5cm。(2)节管下到导轨上应测量其高程、中心是否符合要求,确认合格后方可顶进。首节管入土后,每顶进30cm要量测中心、高程一次,及时、细致操作,防止出现偏差。(3)作坑内设的两个进行校核的水准点、中心点,施工时应对其妥善保护,防止碰撞。(4)进时昼夜两班不间断施工,防止因中途停置而导致摩擦力增加,造成顶进困难。当遇下列情况时,应停止顶进,迅速采取措施处理:A、管前方发生塌方或遇障碍物时;B、后背倾斜或严重变形;C、顶铁发生扭曲变形现象;D、错位偏差太大,且校正无效;E、顶力较预计增大,超过管口许可承受的能力。5、顶管测量记录(1)在顶进过程中,管道一直处于动态,加强顶进施工中的动态管理,是提高顶进质量的首要保证。顶进施工记录则是反映管道在顶进过程中动态情况的依据,因此,应认真填写顶进施工记录,做好交接班,掌握顶进的动态,做到情况明、问题清、有对策、处理及时。(2)顶进中每班必须如实填写记录,记录中应包括顶进长度、土质情况、顶力数值、每次的测量记录、校正情况、机械运转情况及其它注意事项。(3)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交接时当班的负责人必须向接班负责人交清记录,并说明在顶进操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4)整个施工段的顶进分阶段的进行自检,不可等到全段顶完再全面检验。日常的顶进原始记录(交接班记录),只反映了当班的情况,但顶进的管道在动态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则应掌握,所以每顶进20m时即全面检验一次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应在继续顶进中得到解决。(5)顶管记录由质量检查人员每日收集一次,并将顶进质量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6、检查井施工井墙及底板混凝土为C25S4,盖板混凝土材料为C25,施工时注意钢筋的安放要求确保位置正确并牢固的固定,焊接时按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要求,进行钢筋的焊接工作。浇注混凝土时对支架、模板、钢筋、预埋件进行检查,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清理干净;模板如有缝隙,应填塞严密。浇筑时应采用振捣棒捣固。第四章、主要技术组织措施第一节、主要技术措施1、顶管进出洞口技术措施当井内,井外的准备工作全部准备好后,可将机头吊放到井内轨道上,调整好方向,开始顶管的出洞,工作台井壁前墙有机头及管道出洞口的预留口,为防止井外水土从预留洞口与机头外壁之间的缝隙流入工作井
本文标题:某道路污水管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828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