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九章课外活动孙玲无锡高等师范学校小学教育系第九章课外活动一、课外活动的意义与作用二、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三、课外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一、课外活动的意义与作用1.课外活动的概念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课外活动的教育学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现代儿童发展观和小学教育的基本目标。课外活动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的意愿,在课堂教学之外利用课余时间为其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以期使学生得到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2.课外活动的特点及教育作用(1)课外活动的特点(简答)①自愿参与课外活动以自主选择为原则。②自主活动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由、自主活动的空间。③形式多样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是灵活多样的。④内容开放课外活动的学习内容是开放的。(2)课外活动的教育作用(简答)①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②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③培养学生的组织、合作、礼让等社会交往能力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二、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1.课外活动的内容(1)科技活动发展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2)学科活动满足一些学生对某一学科的特殊兴趣和更高的学习要求。(3)文体活动文学、艺术、娱乐、体育训练与竞赛等内容。(4)课外阅读活动(5)游戏活动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内容。(6)社会活动培养学生互相关心、合作和社会责任感等素质的重要途径。(7)主题活动就某一专题而展开的短期或长期的专门活动。2.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简答)(1)个人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根据个人的特长、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独立地进行各种学习和实践活动。如课外阅读与写作、绘画创作、各种体育技术和训练等。(2)小组活动各种普遍参与的持续性专项活动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如各类小组、社团或学会等。(3)群众性活动这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具有普及性,形式上适合大多数学生所需要的。如各种报告会、讲座、文艺演出会、竞赛、仪式、运动会和专题教育活动等。三、课外活动的设计与指导1.课外活动的设计(设计原则)(1)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基础(2)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动手能力、个性特点和合作能力为主要目的(3)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兼顾,使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2.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1)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兴趣、特长(2)注重学生的平衡发展、兼顾全面发展和特殊能力的养成(3)重视游戏和自由活动
本文标题:9-课外活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851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