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哈维兰:文化人类学.(第10版)体质人类学:研究作为生物有机体的人,追溯人类动物的演化发展,考察过去和现在人类内部的生物学变异。体质人类学也称为生物人类学,着重研究作为生物有机体的人类,它的众多兴趣之一是人的演化。通过对化石的分析和对现存的灵长目动物的观察,体制人类学家试图重建人类的祖先,以便理解我们如何成为今天这样的动物。体质人类学的另一个主要专业是对现今人类变异的研究。文化人类学对人类文化感兴趣,或者对社会的生活方式感兴趣。在文化人类学领域有考古学家、语言学家和民族学家。考古学家通常从过去的文化出发研究物质对象,试图以此解释人类行为,为描述和解释人类行为而研究物质遗存。从传统看,它主要研究人类的过去,因为人类实践的物质产品和总计,而非这些实践本身,是过去遗留下来的东西。有些考古学家也涉及当代背景中的物质对象的研究;语言学家研究语言,文化借助语言得以维持并代代相传;民族学家研究已观察到、体验到的文化,与他们想要了解其文化的那些人进行讨论。语言人类学:研究人类语言的文化人类学分支学科被称为语言人类学。语言学家可能从事于语言描述或者语言历史的研究。两种研究方式都产生有价值的信息,不仅有关于人类如何交流的信息,而且也有关于他们如何理解周围世界的信息。民族学:民族学家或社会文化人类学家专门研究现在的文化。与考古学家专注于研究物质实物以了解人的行为不同,民族学家专门研究人们的观念和实践。民族学家研究的根基是民族志。人类学与科学:科学是小心琢磨地生产知识的方式,试图解释或理解使世界运转的浅逻辑和结构过程。科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努力,为观察到的现象寻找可检验的解释,而想象力和怀疑态度必不可少。科学的人类学有两大困境:一是有效性,人类学观察到的手段不像自然科学的实验观察那样,是极受限制的;二是任何一个人都难以提出不受自身文化影响的问题出来。文化的特征:1.文化是共享的。文化是一套共享的理想、价值和行为准则。正是这个共同准则,使个人的行为能为社会其它成员所理解,而且赋予他们的生活以意义。2.文化是习得的。所有文化都是习得的而不是生物学遗传的,人类学家拉尔夫·林顿把这称为人的“社会遗传。”人们与文化一起成长,因而学会自己的文化,文化借以从一代人传递到下一代人的过程被称为濡化。、3.文化以符号为基础。怀特表明,所有人类行为都源自符号的使用。4.文化是整合的。文化是系统的,对于文化的考察,不仅要考察专项,还要与其他方面综合进行考虑。对文化的现实主义的描述需要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搜集数据:1.必须考察人们自己对他们共享规则的理解——这就是说,他们对其社会应当是怎样的观念2.必须看一看,人们相信他们遵守这些规则的程度——这就是说,他们如何思考他们的实际行为。3.应当考虑可直接观察到的行为,把这些与一个民族实际上是如何行为的相比较南方古猿:早期的南方古猿都不如大部分现代人那么大,但是这种原人完全以两足直立行走。可以被认为是最早的人类化石。能人:能人通过清理动物尸体而不是捕猎活的动物而得到肉食。能够制造简单的工具。普遍存在于东非,在中国中南部以及爪哇岛也有发现其化石。直立人:直立人的身体非常类似于我们自己的身体。脑容量显著大于能人的脑量,相当于较低级的现代人脑容量。能够研制出石器、道具等。并且直立人学会了如何使用火,并且狩猎代替食腐。智人:智人非为早期智人和现代人。早期智人最有名的代表为尼安德特人,广泛分布在欧洲、中东和中南亚。尼人有现代人的脑量,面部与现代人不同。尼人广泛的使用火,生活在小群体里或者单个家庭单位里。并且使用语言交流,具有仪式性的墓葬。狩猎技术和社会组织进一步发展。词素:有意义的所有语言组合或语音组,称为词素,是语言中具有意义的最小单位,而音位造成意义区别,但本身不具有意义。词素可以由单词构成或者由单词的一些成分构成。田野工作的人类学家可以借助于指点或做手势推导出言词及其意义,从一种语言的说话者那里把词素及其意义抽象出来。句法:词素是如何组合起来组成短语或句子的这一过程通常被叫做识别语言的句法单位。这种做法的途径方法是框架替换。从过确立短语和句子形成的规则或原理,即语言的句法。语法由所有关于其词素和句法的观察资料组成。姿势——呼叫系统:这种系统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和手势起到“关键”作用,它们为听者提供合适的框架以解释说话者正在说什么。与口语相比,该系统不太易受到控制。自我:自我意识是把自己识别为客体,对自己做出反应、评估或评价自己的能力。人们并不是生来就有这种能力的。正是自我意识使人们能对自己的行为采取负责的态度,学会如何对他人做出反应,并且承担各种角色。自我意识不是一下子获得的。行为环境:为了使自我意识形成并发生作用,构成自我酝酿行动的心理场的基本定向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每个个人都必须认识不同于自我的客体世界,可以说,我们周围的世界是通过文化的眼镜被我们感知的。自我行动涉及的行为环境除了客体定向,也需要空间定向的能力,即从一个客体或地点转向另一个客体或地点的能力。行为环境的最后方面是规范定向,在源头上纯粹是文化的价值、理想和标准。不同社会的自我概念是不同的。依附训练:增进在执行指派任务时的顺从性,并鼓励个体留在群体内部。这一模式一般与扩大家庭有关。依附训练有助于扩大家庭潜在的破坏性紧张关系问题的控制,它包括支持方面和惩罚方面。在支持方面,对年幼的孩子们表示纵容,特别是以长期口头满足形式加以纵容。可以解释为奖励孩子在家庭内部寻求支持。另外,支持方面,孩子们在相当小的年龄就会分配给一些照顾孩子和家庭的任务,这对家庭的福利有重要的和明显的贡献。因此,家庭成员都积极工作,互相帮助和支持。在惩罚方面,成人解释为攻击性的以及性关系方面的行为容易遭到劝阻。而且成年人往往坚持孩子要完全服从,这被看作使个人从属于群体。这种鼓励和劝阻相结合,合乎理想地造就了那些顺从的、维护的、与世无争的以及一般具有责任心的人。独立训练:独立训练强调个人的独立性、自力更生和个人成就。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的自我和能力的拥有者。一般存在于社会的核心家庭由丈夫、妻子和他们的后代组成,它们是独立的而不是较大家户群体的一部分。独立训练是诸如美国那样的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具有的特点。这种模式包括鼓励和劝阻。在消极方面,不太重视长期的口头满足。如婴儿喂奶与其说是要求推动的,还不如说是由时间表推动的。在儿童那里,集体责任感得不到鼓励。孩子们经常鼓励去完成游戏任务而不是去对家庭福利做贡献。侵犯行为和性行为表现受到鼓励,或者说至少比依附训练的社会在更大程度上得到容忍。竞争在很多地方都得到强调。濡化:个人成为其社会的成员的濡化过程从其出生后就开始了,濡化的第一个实施者是个人的家庭成员,但后来社会的其他成员也开始参与进来。濡化要进行下去,个人必须具有自我意识或具有把自己看作是时空中的客体并能评价自己行为的能力。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自我观,因为这是促使个体趋利避害行为的驱动力。要使自我意识开始发生作用,涉及个人行为环境的一些必要条件必须得到满足。个人首先必须了解的是客体世界而不是自我。其次空间和时间定向感也是必须的。最后,不断成长的个人需要规范的趋向,或者需要对于构成行为环境的价值、理想和标准的理解力。人格:人格是濡化的产物,它指个人思维、感觉和行为的独特方式。大部分人类学家相信儿童的早期经历塑造了成人人格。典型人格:群体的典型人格是以文化为界限的一类人所持有的人格。国民性格:研究集中研究现代各国的典型性格。调适:是指有机体在其环境方面造成的变化与环境在有机体内造成的变化之间的互动过程。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形式的持续生存来说,这种双向调适是必要的。调适确立了人口的需求与其环境潜能的动态平衡。趋同演化:那些其祖先文化完全不同的民族对相似环境状况的相似文化调适的这种发展被称为趋同演化。平行演化:相似的调适是由那些其祖先文化有某种程度相似的民族获得的。文化核心:在社会的谋生方式中起作用的文化因素被称为文化核心。它包括社会对于可利用资源的生产技术和知识。它也包括涉及把这种技术应用于地方环境的劳动方式。文化核心规定那些影响食物生产和分配的文化的其他方面。寻食生活的特点:寻食者是不从事农耕或不从事畜牧业的民族。他们为了生存要经常迁徙。寻食调适的一个特点就是小规模的地方群体,通常不多于100人。在寻食人口中,社会密度一直处于波动之中。寻食社会组织有三个特点,第一个是根据性别而分工,妇女通常是采集和加工各种疏食以及做家庭杂物,男性则负责狩猎。第二个特点是食物分享。第三个特点是,营地作为日常活动中心和食物分享实际发生地的重要性。人类有专门的营地。除此之外,寻食社会还有个重要特点是它的平等主义。由于高流动性导致奢侈品的储存和剩余品的储存较少,所以社会成员相对平等。寻食社会的家庭很容易从一个群体迁移到另一个群体。采取普遍的交换模式。园艺社会:园艺农组成的小型社区,他们用简单的手工工具劳动,既不利用灌溉,也不利用犁形工具。园艺农一般在他们用手清理过的小园地上种植几种庄家。并且特定的园地地块一般只使用几年就放弃了。园艺社区的政治通常包括定期的宴会,通过赠送大量的农产品和礼物获得威望。最普遍的园艺形式之一就是刀耕火种。调整机制:社会义务迫使人们放弃财富,而且没有人被允许积累比别人多的财富,更多的财富只不过招来要承担的更多的社会义务。人类学家把这类义务称为调整机制。调整机制存在于那些不允许财产权威胁平等社会秩序的社区中。重负体制:功能是抽出人们可能积累的任何过多的财富。重负体制是一种公民宗教等级制度,在轮流的基础上,它把大部分社区的公职和礼仪职务结合起来。所有职务都向所有人开放,最终每个人实际上至少任一个职务一期,每一任期延续一年。这一等级制度是金字塔形的,这就是说在比较低的层次上有比较多的职位,向顶端职位逐级递减。所有任职者都没有报酬,因而职位被视为负担,相反在节日等场合还得支付相关的物资。社会成员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在结束服职后可能累计财富继续竞选高级别的职务。这一体系实际上使得财富差异正当化。但是这一体系也产生了其他效果,使得社区的必要服务得以完成、物品保持流通而不至于闲置,并且迫使社区成员把他们的资源投入他们自己的社区而不是投入到其他地方。同样,任职的成本要求参与者生产和销售剩余物品,以确保有充裕的资金,因而有利于外部利益。外部人员能控制重负之人所需要的物品和工资,成为从社区中抽取财富和劳动的手段。互惠:是指大致相等价值的物品和服务得以交换的两方之间的交易。这可能包括礼物赠送,但是在非西方社会纯粹无私的礼物赠送是罕见的。其中首要的动机是履行社会义务。而社会的习俗规定交换的性质和场合。交换的三种形式:1泛化互惠:泛化互惠可以被定义为不计算所赠送东西的价值,偿还时间也不确定的交换。在不谋私利意义上的礼物赠送也属于这一范畴。富有同情心的行为也属此类。一般发生在近亲属之间或者有另外密切关系的人们之间。2平衡互惠:平衡互惠不是长期过程的一部分,赠送和接受,以及所涉及的时间都是确定的。为了社会关系能延续下去,一个人有直接的义务以相同的价值及时回报。3消极互惠:在消极互惠中赠与人试图在交易中胜出。交易双方有着对立的利益,通常不是社区成员而且关系不太密切。消极互惠的极端形式是用暴力把东西抢走。不极端的形式包括欺诈、拼命讨价还价。物物交换是消极互惠的一种形式,通过这种交换,通过这种形式,一个群体的稀缺物品与另一个群体的合意物品通过价值计算获得交换。无言贸易:不进行口头交流的物物交换的一种特殊形式,他可能根本没有面对面的接触,多发生在寻食民族与其生产食物的邻居之间的交易的特征。无常贸易较常起的作用是控制不信任的情境,使得关系保持和睦。身份处境上的难题也可能导致无言贸易。再分配:在有足够的剩余物供养某种政府的社会中,收入以礼物、赋税和战利品的形式流入国库,然后再次分配。这其中大概有三种动机:1通过展示财富维持其优越地位;2确保支持该代理人的那些人有适当的生活标准;3在代理人领土之外建立联盟。威望经济:它指通过财富展示和礼物的慷慨赠送而获得威望,但是与炫耀性消费不同,它的重点不在于物品的积累,积累的物品时他人不可利用的
本文标题:文化人类学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859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