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作文指导.观后感和读后感的写法
首先是读“好”,然后才能有“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所读的书或文章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比如:作者的生平、文章的写作背景、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二是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对文章或书的内容、结构、情节、人物的性格特点等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掌握。如果读“好”了,又应怎样写好“感”呢?怎样写好读后感呢?读后感的拟题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读后感》或《读〈×××〉有感》;一种是有正、副标题,如正标题是《感悟生命》,副标题是《——读刘墉作品集有感》。正标题往往简洁而凝练,副标题来点明所读之书或文章的名称。这两种拟题方法各有千秋:第一种简洁明了,第二种则显文学韵味。使用时应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不可强求。文章的题目一篇完整的读后感由四部分组成:引材料析材料联现实作结论读了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之后,我们往往会产生一些感想,把这些感想写成文章,便是我们常说的读后感.我们的同学中有很多人还没有养成这个好习惯,或者还不清楚该怎样写规范的读后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内容.常见错误:1、读后抄——大量摘录引用材料中的原话。2、脱离材料——没有“读”的内容或者不能恰当引用材料作为“感”的佐证。3、就事论事、泛泛而谈。文章过于肤浅,感不能深入。4、不能紧密联系实际,不能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读后感的写作步骤这种结构模式,与一般议论文“引——议——联——结”的作文模式的一脉相承的。所以,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分为下面连贯的四个步骤:第一步:述读——引在通常情况下,读后感的第一部分一般会是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根源,“感”是“引”的目的。所谓“引”就是指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简述原文相关内容。写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在述读这一部分,引述原文要精简,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籍、文章的具体内容,假如要写一篇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开头就用三五万字来叙述《红楼梦》的故事情节,那么又应该用多少的篇幅来论证感点呢?所以,对于原文的述读,材料精短的,可以全文引述,篇幅较长的,只能够是简述与感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而与感点无关紧要的部分只能是忍痛割爱了。“述读”材料要精简、准确、有针对性,这是读后感写作的一个规则。第二步:感点——议紧承“述读”所引述的材料,针对材料进行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深入剖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也就是中心论点。感点的提出,要有与之相关的所读材料。如果没有述读的这部分材料,感点就是无源之水,流而不远;感点也只能是空发议论,泛泛而谈。所以,不管述读在感点之前,还是在感点之后,首先要有述读的存在,其后才能有感点的成立。很多学生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读完文章后,没有述读,只抓住感点进行说理论证。这样的文章,并不能够算是完整意义上的“读后感”。第三步:发感——联“发感”就是对“感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这一部分是读后感的主体部分,是对感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感点的正确性,或正面论、反面证证明感点的合理性。需要强调的是,所摆的事实、所讲的道理都要围绕感点来展开,而不能游离于感点之外。否则,就会不知所云,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发感还要联系实际,深入论证。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有时候还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联系实际,要有针对性,必须紧扣感点,而不能泛泛而谈,不能脱离感点随意联想,不着边际。第四步:结感——结结感是收束全文,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但不管怎样结尾,都要与前面的几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能是横空出世;也要结得自然,顺理成章收束全篇。阅读下面文字,以“‘回声’的启示”为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回声有一个小孩子,不如道回声是什么东西。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道:“喂!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喂!”他又叫:“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又尖声大叫:“你是蠢材!”立刻又从山上传来“蠢材”的回答声。孩子十分愤怒,向小山骂起来,然而,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和和气气地对它说,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其实,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啊!”《西游记》读后感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在经历了日复一日个性受约束的日子,廿一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自花果山上自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然而,每个人都明白,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拓进取,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为什么它能够传承至今了。一、简单交代看书的时间和书名以及作者。二、介绍你所看文章或者书目的主要的内容。介绍主要内容时,语言要简洁、连贯,内容要清楚,语句要通顺。三、谈谈这本书(或者某篇文章)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人和事。你最欣赏书里面的什么?你最讨厌书里面的什么?具体谈一谈。四、书里有哪些精彩的片段和词句?并说出好在哪里?可以夹叙夹议。比如:当我读到“、、、、、、”的时候,我的心怎么样,或者我被感动得怎么样等等。五、你从书里懂得一个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启发?使你联想到你的生活实际中的什么?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六、你从书里学到哪些写作方法?比如书中哪些句子运用了比喻、或者拟人、或者反问、或者夸张等等。七、你从书里知道哪些生活知识或者科技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八、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过什么疑问?包括从题目开始,内容中你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又是怎么解决疑问的?《如何写观后感》七嘴八舌、畅所欲言请同学讲讲应该怎样写好观后感?判断题:1、写“观后感”就是把电影情节讲清楚()2、写“观后感”就是把电影情节抛开,只讲自己看电影时的感受就可以了。()3、写“观后感”就是夹叙夹议,边议论边记叙,重要是写自己的感受,还要联系实际来谈感受。()XXV怎样写好观后感呢?(引、议、联、结)1、首先要认真看电影(电视),深入思考。2、观后感是从电影(电视)的某一个情节引出的感想,要以感想为主,对电影(电视)内容只做概括、简略的叙述,并且这些叙述要为“感”而服务,绝不能喧宾夺主,也不必要面面俱到。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五六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3、写电影观后感,要选择好角度。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从主题、人物、细节、场面、语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来说,有的侧重于思想内容,有的侧重于表现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个场面、某个事件。“感点”的选择,各具特色,可资借鉴。一篇几百字的观后感,容量很小,而一部电影所牵涉的内容却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须选好角度,把重点放在一个侧面上,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选择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地方。角度选得好,对立意、选材、构思、谋篇都直接产生连锁反应,有利于把观后感写好。4、要注意两个方面的联系:一是联系时代背景,二是联系个人实际。抓住电视片的个方面(特别是主题),就可以展开联想,发表看法.挖掘心得.总结体会,不必拘泥于作品.更不要就事论事相反,只有比照、联系相关的事物,思路才开阔.体会才深刻。要把自己的感情投人进去,结合自己的身份、经历,联系周围的所见所闻。联系个人实际就是要尽量结合个人的体验来谈。例如:电视散文《妹妹永远的遗憾》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12岁的小姑娘,为了支持三个哥哥完成学业而自己辍学,毅然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外出打工。许多同学能联系自己或周围的实际来写,文章就深刻将多、动人得多。一位来自农村的同学联想到父母为供自己念书而含辛茹苦、节衣缩食,连家里喂的鸡都舍不得吃,而自己进城后却育目攀比、装阔,去吃“肯德基”,感到十分惭愧。一位同学比照作品中辍学的妹妹,谈了自己参加‘手拉手活动”到贫困山区参观时受到的震撼,介绍了与贫困学生结对子的经历。更多同学表示要珍借良好的学习条件,身在福中要知福显然,这些体会都具体得多、生动得多.也真实得多。要写好观后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例如:电影《英雄》运用了音乐与情节的和谐搭配,提高了人们的观看情绪,又用红、黄、蓝这三种色彩清楚地说明了三个不同的故事。音色相配使《英雄》的视觉观赏效果达到了中国武侠电影一种新的境界。可是看了《英雄》后,学生认为无法联系实际。我就这样启发学生:那么这部影片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是为了杀秦王可以牺牲自己性命的长空和飞雪;还是为了国家、人民能得到统一,而放弃报仇的残剑和无名;或是为了宏图大业,明明不忍心却狠下心杀了无名的秦王;又或者每个人都是英雄,因为英雄的特质在他们身上都得到了体现?然后我再要求学生用比较法,针对现今社会,看是否有不同于秦王等大英雄的无名英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英雄人物?这样,学生马上想到了当今社会上的各种英雄行为,想到了如今并不太平的世界大势。同学们畅所欲言,仿佛一下子有话可写了。后来,班上小葛和小陆同学的《英雄》观后感陆续在《新视野作文》上发表。如今小葛上了名牌大学又进入新闻系学习,也许是当初的鼓励激发了她与文字结缘吧!5、观后感是最讲究感情和文采的。(抒情文)正因为这一点.我们把它归到抒情文或者说是议论文一类。应该以抒情、议论为主,当然也应结合文章写作的其他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和说明等。抒情文比较讲究文采,观后感也不例外。它有几个特点:一是它在思路上比较灵活,常常有大幅度的跳跃,而不受空间和时间的约束.可以说是天马行空、自由驰骋,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二是它在句式上比较整齐、大量采用排比句和对偶句念起来朗朗上口;三是它在词藻上比较华丽,词汇量较丰富,很少用所谓的‘大白话”当然,这里绝不强求一致,只要有体会、有感受,怎么写都可以。注:大白话:通俗的语句,有时喻指无聊或无意义的话。6、最后提醒一点,不论思路如何开阔.最后都必须归到“纲”上,这个纲,就是作品本身。在观后感的结尾.最好与电视片照应一下,紧扣住主题,才显得完整。例如:最后结尾时写到:“电影看完后,我感觉到张穆然真是太伟大了,我要向她学习,做生活中的强者。”标题可以为正副标题微笑面对生活——《少女穆然》读后感生活有快乐,也有遗憾。当一个鲜活的生命逝去时,她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回忆……《少女穆然》是一部催人泪下的影片。该片讲述了一个名叫张穆然的小女孩,八岁时
本文标题:作文指导.观后感和读后感的写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867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