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初刻拍案惊奇》1.作者2.人物3.背景4.传达的思想5.写作特点作者•凌濛初:凌濛初(1580年-1644年),字玄房,号初成,亦名凌波,一字遐厈(an),别号即空观主人。汉族,明代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织里镇晟舍)人,明代文学家、小说家和雕版印书家。其著作《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与冯梦龙所著《古今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二拍”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代表。•生平:凌濛初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十二岁入学补弟子员(县学生),屡试不中。十八岁补廪膳生,五中副车(乡试的副榜贡生),因而郁郁不得志。和“三言”作者冯梦龙皆以科场不顺,最后转向著述。•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农民军起攻打徐州,参与镇压,后在房村被李自成军包围,拒绝投降,忧愤呕血而死,享年65岁。人物•小说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有儒生与官吏、皇帝与大臣、游商与匠人、私娼与名妓、媒婆与算命先生、僧尼与道士、富贾与仆役、小偷与大盗、甚至神仙鱼鬼魂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背景•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达,市场繁荣,礼俗风习较之传统大有变异。一方面是社会活力空前增长,思想情感的日趋解放;另一方面则是所谓的道德沦丧,纪纲荡然,这相当典型地展露出伦理主义与历史进步的二律背反,有很深的文化哲学意蕴。一方面,人越来越需要多方面的现实生活的满足,反对将情欲需要、物质享受作为反天理的人欲加以压制;另一方面,人又需要在现实生活之中体现到和谐的人际关系所带来的温馨,精神上的与心理上的平衡感。•一、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晚明社会,商业更趋繁荣,商品流通较之以往更加扩大,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给市民首先带来的是日趋膨胀的消费意识和人生态度,也带来了贫富差异的日趋明显扩大,这些无疑会强烈地刺激人们对金钱的渴求,原先平静和谐的社会一下子变得躁动不安。二、纵欲主义的价值取向•城市工商业的发达,商人阶层的富有改善了自身的形象•与地位,然而富有的商人在渴求正常的婚恋生活的幸福的同•时,也表现出对色欲的赤裸裸的追求二十九卷:通闺闼坚心灯火,闹囹圄捷报旗铃•写女主人公罗惜惜反对父母包办婚姻,迫使父母毁约退婚,尊重自己选择的事,作者把男女恋情写得非常真挚、大胆,不仅于礼教大逆不道,也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官方正统思想宋明理学的冲击。三、市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出现•晚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商品流通的扩大,经商活动的频繁,商人势力的兴起不但导致社会风气与婚恋习俗的变化而且也导致市民阶层对政治态度的变化,与敬官、畏官的农民不同,新兴的市民阶层已初步有了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主体意识与价值观念,对政治问题也不再冷漠与规避,而是表现出大胆的批判,积极的参与。传达的思想•劝化世人•警醒世人•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渴望社会公平的强烈愿望写作特色•语言通俗、直白•引用大量诗词歌赋•言简意赅的标题•雅俗共赏卷十四酒谋对于郊肆恶鬼对案杨化借尸诗诗曰:从来人死魂不散,况复生前有宿冤!古•试看鬼能为活证,始知明晦一般天。斋•话说山东有一个耕夫,不记姓名。因耕自己田地,侵犯了邻人墓道。邻人与他争论,他出言不逊,就把他毒打不休,须臾身死。家间亲人把邻人告官。检尸有致命重伤,问成死罪,已是一年。忽一日,右首邻家所生一子,口里才能说话,便话得前生事体出来。道:“我是耕者某人,为邻人打死。死后见阴司,阴司怜我无罪误死,命我复生,说我尸首已坏,就近托生为右邻之子。……卷十七西山观设辇度亡魂开封府备棺迫活命•诗曰:三教从来有道门,一般鼎足在乾坤。•只因装饰无殊异,容易埋名与俗浑。《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见在。
本文标题:初刻拍案惊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004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