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卷(II)卷
第1页共12页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元朝的大运河中,最北的一段是元代新开凿的A.通惠河B.会通河C.永济渠D.通济渠2.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A.掌握兵权的武将B.前朝的皇亲国戚C.南下的少数民族首领D.镇守边疆的节度使3.一位中国作家评论道:此项工程的发起者隋炀帝“虽使他的朝代缩短了许多年,但给子孙万代却带来莫大的好处。”“此项工程”是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长城4.下列四幅关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管辖图中,与元代管辖台湾情况相符的一项是A.第2页共12页B.C.D.5.1644年,李自成建立政权,国号大顺的地点是在()A.北京B.延安C.西安D.洛阳6.“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①造成藩镇割据、社会动荡的局面②削弱了军队的作战能力③导致官僚机构膨胀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⑤有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A.①②③④第3页共12页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7.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造纸术、司南、火药、活字印刷术B.火药、造纸术、司南、活字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造纸术、司南、火药D.司南、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8.“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后而拟之……”文中的“内授”是指()A.宰相的意见B.皇帝的命令C.内阁首辅的主张D.翰林大学士的批答9.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A.才能B.财产C.门第D.民族10.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的叙述,正确的是A.唐朝由盛转衰B.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C.唐朝从此灭亡D.唐朝的中央权力加强11.现在的许多人都喜欢到麦当劳吃薯条,你可知道我国最早种植甘薯是在()A.清朝B.明朝C.隋朝D.宋朝12.下列四个选项中其中一项与其它三项不属同一性质,它是A.戚继光抗倭B.岳飞抗金第4页共12页C.文天祥抗元D.寇准力主抗辽13.“唐朝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当时,与我国进行友好往来的亚洲国家是①日本②新罗③天竺④雅典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④14.1757年,清廷传谕外国商人,以()为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A.广州B.澳门C.宁波D.漳州15.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有可能经历的事情是()①参观都江堰②到赵州桥上散步③用纸写诗④如果是女孩子呢,需要缠足⑤在瓦子里看耍杂技的⑥通过科举考试为官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③⑤⑥C.②③⑤⑥D.①②③⑥16.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B.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C.重文轻武,士人地位较高D.对外开放,海外贸易兴盛17.“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那媚外的内伤”这是中国风歌曲《本草纲目》中的歌词,下列关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B.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写的C.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D.外国学者称他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18.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友好往来,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下列相关叙述有误的是第5页共12页A.北魏孝文帝改革有效地促进了民族融合B.文成公主为发展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C.女真族建立的辽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D.元朝时,我国民族融合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19.“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歌词描绘出了青花瓷的风格与精美。明朝青花瓷的精美体现在哪个地方出产的青花瓷上A.杭州B.景德镇C.苏州D.南京20.某学者综合考虑各因素绘制成下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①:出现盛世对外开放完善科举B.②:国家统一商业繁荣设市舶司C.③:国家统一确立行省设宣政院D.④:强化君权八股取士设军机处21.辽是被下列哪一政权所灭的()A.金B.北宋C.南宋D.西夏22.下列关于北宋的政治表述不正确的是()A.宋太祖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加强中央集权B.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C.武将主持国家的军政大事D.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23.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盛唐时期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第6页共12页A.使用曲辕犁耕地B.在茶馆里喝茶用交子付账C.用筒车灌溉D.在长安城的市里贩卖货物24.京剧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京剧形成于A.康熙年间B.雍正年间C.乾隆年间D.道光年间25.下面史实能够说明大清封建帝国危机的是()A.甘薯、玉米、马铃薯、烟草传入中国B.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C.推行闭关锁国政策D.火药开始用于军事26.下列内容不属明清八股取士规定的是()A.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B.考生的答卷不允许有个人见解C.文体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D.考生可以针对时弊,谈古论今27.如图所示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图中“▲”处应该填写A.黄巾起义B.八王之乱第7页共12页C.安史之乱D.黄巢起义28.从源头上看,西方文明与亚非文明不同特点的原因是A.发源于大河流域B.以陆地为中心C.发源于海洋D.以城市为中心29.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②“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③“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④“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30.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南宋灭亡②西夏灭亡③金朝灭亡④统一蒙古A.④②③①B.③②①④C.②③①④D.①④②③二、综合题31.阅读下列材料:唐朝时期,书生张三出生在人杰地灵的A地(隋朝第二代皇帝三次乘龙舟来这里游玩,最后在这里被杀),张三苦读寒窗十载,一日他从家乡出发,经运河到京城应试.在离船登岸之地B(隋朝第二代皇帝曾在这里大兴土木,修建了豪华的宫殿)遇雨,全身棉布新衣湿透,避进一老翁家.老翁沏茶热情款待,为张三烘干衣服,还为他做了一顿香喷喷第8页共12页的占城米饭.张三又经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京城C,他看到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和各国侨民,云集到这里,往来的商旅熙熙攘攘,张三凭一手漂亮的“颜体”楷书和一篇优美的文章及第(考中).为答谢老翁,他送老翁越窑青瓷茶具一套、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一个;还带老翁的儿子到京城C的“瓦子”中玩,在这里张三朗读了唐诗《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请回答:(1)张三出生在何地?隋朝第二代皇帝是谁?哪一年在A地被杀,从而使隋朝灭亡?(2)张三离船登岸之地B是哪一个城市?京城C地是哪一个城市?(3)张三漂亮的“颜体”楷书是模仿唐朝大书法家谁的书法?(4)张三此行参加的科举考试,是当时最重要的科举科目,你知道是什么科目吗?(5)张三所朗读的《忆昔》的作者是谁?他的诗被称为什么?他被尊称为什么?(6)《忆昔》反映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繁荣景象?(7)上述材料中至少有三处与唐朝历史不符的知识性错误,你能找出来吗?32.民族团结和对外开放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还表现在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官;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一一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材料三:唐代中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唐文化融合域外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向往。……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的具体表现?并据材料分析归纳唐朝开明的第9页共12页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影响。(2)材料二中的“这条路”指的是哪条商路?请写出唐朝“这样一群人”对外交往的事例。(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有哪些?(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获得的重要启示。33.文以载道,诗以言志。古代的知识分子往往用诗歌的形式,来抒发他们对历史对政治的一些感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唐诗)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皮日休《汴河怀古》(1)材料一中的“此河”指哪条河?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它的开凿“共禹论功不较多。”(宋词)材料二“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2)材料二这首词中的“靖康耻”指什么?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尊崇和怀念岳飞?(元曲)材料三元曲四大家中的马致远在《〔中吕〕粉蝶儿》中讴歌忽必烈“善教他,归厚德,太平时龙虎风云会。圣明皇帝,大元洪福与天齐。”(2)这是马致远赞美忽必烈的诗句,请举例说明忽必烈为加强对全国地方管理进行改革政治制度的“圣明”措施。第10页共12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第11页共12页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综合题1、第12页共12页2、3、
本文标题: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卷(II)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094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