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美元霸权-美国掠夺他国财富的重要手段-程恩富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12期·28··经济学·美元霸权:美国掠夺他国财富的重要手段程恩富夏晖【内容提要】美元成为国际本位货币,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是由于自然垄断,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则因路径依赖及其相对强势而得以延续。美国凭借美元的国际本位货币地位和优势,通过各种途径掠夺其它国家的财富。其掠夺方式包括,发行纸币等低成本的美元资产换取他国的商品、劳务和实物资(,获取直接或间接的国际铸币税收益;通过美元贬值,攫取国际通货膨胀税收益,同时规避汇率风险,获得风险规避的成本节约。在新一轮的美元贬值期和通胀输出期,我国为减少外汇储备的损失,应该减持美元资产的比例,建立由黄(、石油、铜等重要基本商品和资(组合的“次级(本位”的外汇储备支付体系。【关键词】美元财富(融霸权国际本位货币作者程恩富(1950-),中国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长、教授(北京100732);夏晖(1980-),浙江财(大学(贸学(讲师(浙江杭州310018)。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很多文献都在探讨为什么美国经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巨额经常项目逆差和消费远远高于生产的条件下还能够维系长期低速增长,一种相当流行的观点认为,这是美国高科技发展的结果。高科技的发展和因特网的应用,确实能部分解释美国经济的长期低速增长,却不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在长期巨额经常项目逆差和消费远远高于生产的条件下,美国经济还能够维系长期低速增长。本文试图从美元霸权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美国通过发行国际本位货币——美元,掠夺了他国大量财富,这是美国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保持内外经济平衡和维系经济长期低速增长的重要条件。一、美元霸权形成的原因美国之所以能够通过发行美元掠夺他国财富,依赖的是美元的全球霸权。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尚没有任何一种货币(包括欧元、英镑、日元等)能够挑战美元的霸权地位或与美元相抗衡。因此,有必要解释形成美元霸权的原因。1.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自然垄断美元的霸权地位并不是与生俱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凭借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元霸权:美国掠夺他国财富的重要手段·29·积累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的头号经济大国。与此同时,民众对已有的资本主义世界主要货币(如英国英镑、德国马克)和国际金融体系的信心都基本上丧失。在所有货币中,只有美元凭借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值得信赖,于是美元脱颖而出,成为国际交换借以自由进行的主导货币。1944年,在世界货币金融体系中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金汇兑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制度。从此,美元成为一种国际中心货币,所有其它国家的货币都必须以美元作为基准货币,订立一个对美元的官方汇率平价。因此,国际美元本位制度是建立在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基础之上的,是一种自然垄断。2.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相对强势和路径依赖(1)美元的相对强势。当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官方汇率平价制度在1971年瓦解之后,美元在世界经济中失去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体系,变成以美元为主、多种货币共同成为国际储备资产的浮动汇率体系。以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为标志,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衰落。美元作为外汇储备货币占国际储备的份额,从20世纪70年代的80%左右持续下降到90年代初期的50%左右,但是2000年以后又上升到70%左右。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在美元逐渐衰落的这个时期,美元仍然维持着主要储备货币、主要结算和支付手段的霸主地位,与欧元(前期为德国马克、法国法郎)、英镑和日元相比仍然处于相对强势的地位,作为国际货币的霸主其地位并没有改变。(2)路径依赖。一种货币取得中心货币地位之后会使世界经济取得规模经济效益,降低交易成本。②假如世界经济中有n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那么为了在世界范围内组织金融机构间的外汇市场,就必须有n(n-1)/2个市场。但是,如果选择第n种货币作为媒介货币,所有外汇报价都可以以第n种货币报价。这样一来,外汇市场的数目就可以从原来的n(n-1)/2个减少到n-1个。在今天这样一个存在150多种国家货币的世界上,一旦某种货币在世界金融体系中取得了中心货币地位,它的继续使用就会为外汇市场提供巨大的规模经济。现在大约90%的国际间银行交易都是通过美元进行的,因而美元在国际交易中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用作报价、支付和清算工具,从而降低了国际经济交易的交易费用。因此,国际美元本位实际上起到了促进国际金融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而逐步实行统一的“世界货币”,则作用更大。国际中心货币美元使用得越广泛,其规模经济效果越明显。但是,由于美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前就在世界上大量泛滥,导致美元的贬值和无力进行黄金兑换,致使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或称为牙买加体系)下,美国更是可以无视美元与黄金的挂钩,随心所欲地发行美元,而主导全球经济的众多美国跨国公司出于规避风险的目的,在交易、结算和支付中也广泛地使用美元。而一旦一种货币的中心地位确定,就会形成一种惯性,除非发生非常重大的变化,中心货币的地位一般不会轻易改变。因此,除非美国国内出现重大变故,比如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严重经济危机等,否则,美元的国际货币中心地位和世界霸权就会继续下去。二、美国利用美元霸权掠夺他国财富的表现1.获取国际铸币税收益“铸币税”的英文是seigniorage。它是从法语seigncur(封建领主)演变而来的。封建时期的欧洲,铸造货币(如把(块变成(币)是封建君主和大领主的一种特权。君主或大领主在铸造货币之后,要向购买铸币者收取一笔费用,一部分作为补偿铸造货币的成本,另一部分作为君主或大领主铸币的收入。这笔收入,是封建君主和领主利用他们的特权取得的,类似于国家通过权力征收的税①EllenFrank,TheSurprisingResilienceoftheU.S.Dollar,ReviewofRadicalPoliticalEconomics,Summer2003,p.250.②于同申:《国际美元本位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载《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2期。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12期·30·收,铸币税由此得名,它的基本含义是铸造货币所得到的收益。随着货币制度的演变,铸币税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在金属货币制度发展到一定时期以后,铸币税不再指前面所说的铸造货币的净收益,而是指未能按十足成色和重量铸造金属货币而得到的额外收入。为了便于理解这一过程,不妨以英国为例说明铸币税发展的过程。开始时,金币以足值黄金铸造,一英镑就是一磅黄金,这时没有作为额外收入的铸币税;后来造币者发现,没有必要用足值足量黄金铸造,可以掺入一半铜,其购买力与原来一英镑相同,这时就有半磅黄金的铸币税(铜相对于(价值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掺假越多,铸币税也就越多。实行金本位的纸币制度后,统治者垄断了货币发行权,根本用不着造金币,印纸币也可以代表一英镑,面值一英镑的纸币与一英镑金币有同等购买力,这时铸币税就是一磅黄金(印制纸币的费用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纸币制度下,铸币税基本等于货币面值。现在人类已进入信用货币时期,纸币仅是货币总量中的一小部分,金融机构开出的支票、汇票、本票等有价证券与投放的现金具有同样购买力,都可以获取铸币税,因而铸币税大大增大。该年铸币税等于该年金融机构基础货币的增量减去制币费用之后的实际价值量。由于制币的成本很小,因此,铸币税总量可以近似地等于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量。一般来说,铸币税收入是主权国家政府拥有本国货币发行的特权而取得的收入,具有垄断性。但在日益一体化的国际经济背景下,一国货币成为国际性交易、结算和储备货币后,该国就拥有了在全球范围内获取铸币税的权利。这时,该国便可获得国际铸币税收益。国际铸币税是指一国因其货币为非居民所持有而得到的直接和间接的收益,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国际铸币税和扩展意义上的国际铸币税。传统意义上的国际铸币税,类似于国内铸币税,就是一国因其货币为非居民所持有而得到的直接收益,近似等于在该国之外流通的该国货币的数量(印制和运输货币的成本忽略不计)。扩展意义上的国际铸币税,就是一国因其货币为非居民所持有而得到的间接收益。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国际铸币税大多被少数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所获取。美元是头号国际通货,因而美国是世界上受益于国际铸币税昀多的国家。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通过“双挂钩”安排,美国事实上独自享受了全球范围的国际铸币税收益。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的霸权地位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但其霸主地位并没有被撼动,而且由于实施了纸币信用,美元从此突破“贵金属制约”,不用担心发生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黄金挤兑,所以能更加随意地获取国际铸币税收益。美国凭借美元的国际通货地位,可以发行大量美元来购买他国商品或劳务,或者进行对外直接或间接投资。这些美元的一部分在美国之外做“体外循环”,另一部分通过购买美国的债券、存入美国银行、利润汇回等方式回流到美国。如图1所示,箭头表示美元流动的方向。在美国之外做“体外循环”的美元或者用于国际间双边或多边贸易交易、结算和支付、干预外汇市场、偿还外债、对外投资,或者作为现汇储备存在,不仅在数量上有相当程度的稳定性,而且随着世界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拉美国家的“货币美元化”有不断增长的趋势。①美国不必担心拥有这部分美元的国家行使对它的要求权,向美国兑现商品或资产。美国获取的传统意义上的国际铸币税等于美联储创造的基础货币量在国外流通的部分。2003年美国获得的传统意义上的国际铸币税约为231亿美元,至2003年已累计获得传统意义上的铸币税约为4319亿美元,1990-2004年平均每年获得的传统意义上的铸币税为181亿美元。②在美国之外做“体外循环”的这部分美元的基础货币量,是美国通过国外购买或投资输出的③,对此美国获得了传统意义上的国际铸币税。不仅如此,这部分美元虽然是美国的负债,但是,正如前文分析,由于经济交易、结算和支付所需,其它国家一直并不行使对它的要求权,所以这部分美①伴随拉美众多国家的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和国内恶性通货膨胀以及国内重要行业被美国跨国公司所垄断,其本国货币急剧贬值,不仅跨国公司而且本国居民也更喜欢使用美元进行交易、结算和储备,因而美元同本币一样成为拉美许多国家的法定流通货币。②宋芳秀、李庆云:《美元国际铸币税为美国带来的收益和风险分析》,载《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第7-8期。③随着离岸美元市场的发展,如欧洲美元市场和金融市场货币乘数的作用,在美国之外做“体外循环”的美元数量远远大于美国发行的基础货币量在国外流通的部分,并且这部分美元流通不受美国政府的控制和管理。美元霸权:美国掠夺他国财富的重要手段·31·元相当于给美国提供一笔无息贷款,贷款额就是在美国之外做“体外循环”的美元基础货币量。2003年,美元在国外流通的基础货币总量约为4319亿美元,美国当年由此节约的利息支出就达到216亿元(利率设定为5%)。此项好处得到了美国官方的认可,例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曾认为,在国外流通的3000多亿美元,就像是提供给美国政府的一笔无息贷款,美国每年因此可节约150亿-200亿美元的费用。①因此,为了满足全世界对美元现钞的需要,美国建立了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法兰克福、伦敦、苏黎世,再到香港、新加坡的全球美钞配送中心。图1美元的世界流通美国利用美元的国际本位货币地位进行对外购买和投资输出的美元除一部分在做“体外循环”外,另一部分主要通过购买美国债券、存入美国银行和利润汇回等方式回流到了美国国内,这表现为美国国际收支中经常账户的逆差,而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美国在1982年前经常账户顺差和逆差交替,而1982年之后全部为逆差,且逆差额呈扩大的趋势(如表1和图2(示)。1982年美国经常项目的逆差额仅为114亿美元,2005年就增长到了7915亿美元。美国用自己几乎无成本印制的美元,来换取国外廉价的原材料等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制成品或者并购国外的战略性企业。廉价资源的输入替代了美国国内
本文标题:美元霸权-美国掠夺他国财富的重要手段-程恩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167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