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读《中国家规》有感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如何树立建设良好的家风,《中国家规》一书给我们提供了学习借鉴的的范本和楷模。《中国家规》讲述了中国历史上50个有影响的人物或家族的家规家风故事,起于春秋时期孔子,止于晚清梁启超。收录了被誉为“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治家之经”的《治家格言》以及传诵千年的诸葛亮《诫子书》等家规名篇。家规不但是家教的具体方式,也是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更是社会教育的一种独特方式,拜读《颜氏家训》《治家格言》等,可以发现家规经典之所以流传千百年却历久弥新,不仅仅是因为家规具有“齐家”、“修身”的功能,更是因为家规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生产生活、育人治家、做人做事中不断总结、提炼而形成的。家规形成的过程也是个人和家庭乃至全社会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家规使大家明白有所为之,有所不为,为而有序。同时家规不是冰冷生硬的条条框框,而是先辈温柔的教诲,蕴含了对家人的人生期盼,它既是“言传”,又是“身教”,温暖的让人愿意自觉维护和遵循。家规家训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于石碑、牌匾、楹联之中,古老的家规穿越了时空,发挥出了令人惊叹的力量,成为修身立德的行为指南,在潜移默化中演绎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兴旺发达。“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点。一个家庭的家风家规,直接决定了家庭成员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党员干部的家风家规,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民风和社风。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国家强。历史上的家风家教故事,印证了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良好的家风是整个社会风清气正的基础。从“四知拒金”到“画荻教子”,再到“孟母三迁”,充分说明家教是一个社会最基础、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方式。良好的家风,既是调整维系家庭成员之间感情关系和利益关系的道德规范,又是社会美德的一种展现方式。通过长辈的言传身教,把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传递给家庭成员,使家庭成员的行为符合道德要求,从而对后辈们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荣辱两世界,贪廉一念间”。立好家风须“廉”字当头,没有好的家规家风,难以清白做人,无法专心做事。从近年来的典型案件看,“一人当官全家涉腐”“家族式腐败”屡屡发生: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陷入“老子办事,儿子收钱”的贪腐泥潭;全国政协原副主席sr本人忏悔,家就是权钱交易所,他本人就是权钱交易所所长,全家老小参与腐败。由此可见家风不正、家风败坏,价值观、人生观就会扭曲,就会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会忘记初心和使命。家规始之于“言传”。家之兴替,在于礼仪,不在于富贵贫贱。中国传统社会历来讲求格物致知,从“非淡泊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到“人必真有爱国之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的家规家训,无一不是口口相传,潜移默化的结果。言传好的家规,语言是质朴的,力量是无穷的,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内化人们的精神意识,成为人们的价值追求。家规行之于“身教”。“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好的家风要言传更要身教,需要传承更需要率先垂范。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家人、约束自己,让好的家风真正得到发扬。领导干部只有“身正”才能“清廉”,最终才能“齐家”,才能严格要求配偶、子女,才能不放纵、不默许、不姑息。才能让好的家风教有其果,行而有效。“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阅读《中国家规》,可以从中华民族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到一份强大的精神力量。修身、齐家既是家庭责任也是社会责任,既是内在需求又是精神动力。“你若盛开,清风徐来”,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更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将良好家规铭刻在心中,当好社会风气的“风向标”,汇聚起清正廉洁的正能量。
本文标题:读中国家规有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214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