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中国共产党历史简明读本课件
《中国共产党历史》简明读本第三章星火燎原元氏消防大队政治教育2011年10月26日生死抉择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后,国内政治局势陡然逆转。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杀害,党的队伍遭到惨重的损失。与此同时,党内思想异常混乱,不知何去何从,存在着相当严重的消极情绪。在生死考验面前,在革命前途仿佛已变得十分黯淡的时刻,坚定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冲破反革命的高压,在黑暗中高举着革命的旗帜。1927年7月中旬,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断然决定了三件大事:南昌起义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秋收起义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八七会议召开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本时期重大事件南昌起义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向世人宣告了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坚强决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一面武装斗争的旗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秋收起义9月9日,毛泽东与卢德铭领导秋收起义,起义军到达江西省永新县时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将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成产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这是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10月7日,毛泽东率部到达井冈山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八七会议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便是著名的八七会议。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这次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广州起义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硝烟未尽,12月11日,在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黄平等领导下发动广州起义。经过10多小时的激战,占领了广州的绝大部分市区,并成立了以苏兆征为主席的广州工家兵苏维埃政府。但起义第三天遭到失败,张太雷和许多战士英勇牺牲。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共六大在莫斯科郊外一处别墅举行。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大会统一了全党的思想,指出应当以革命任务来决定革命性质,而国不是以革命动力来决定革命性质。中国革命现阶段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大会提醒全党:最主要的危险倾向就是盲动主义和命令主义,它们都是使党脱离群众的。南昌、秋收、广州起义是同时期三次规模较大的起义,除此之外,到1928年初,中国共产党还在其他地区先后发动了近百次武装起义。这此起义表明,革命的火种是扑灭不了的,中国共产党人用血与火的语言,演出着一场悲壮的历史活剧。这此起义虽然有一部分失败,但有一部分在数省边界和农村地区坚持下来,为后来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走向复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的六大解决了有关中国革命的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但革命斗争的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这条路怎样走,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探索。在这方面,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集中体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群众基础好,大革命时期曾建立过党组织和农民协会;周围各县有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便于筹款筹粮;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反动统治对此地区控制力较弱。毛泽东在此规定了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建立起同当地民众的亲密关系,颁布《土地法》,帮助群众打倒土壕劣绅,给群众分田分地,取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在以上基础上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飞速发展,党组织也得到恢复和发展,党员数量增加到12.2万,在全国17个省恢复了省、市、县委组织。在中共六大结束后两年间,出现了革命走向复兴的局面。大革命失败后似乎已陷入绝境的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又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峥嵘岁月中国革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随着局势的好转,加上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中国共产党内的“左”倾主义又逐渐发展起来。左倾冒险主义危机1929年4月起,国民党内军阀混战重新爆发,加上中苏之间的中东路事件,使中共中央对形势作了错误估计,助长了左倾思想重新抬头。通过了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的决非议案,使左倾冒险主义占据了统治地位。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下,李立三制定发动了一系列暴动罢工,被国民党残酷镇压,使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11个省委机关遭到了破坏。国民党围剿1930年10月,国民党集中重兵向南方各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动三次围剿。毛泽东、朱德等实行“诱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等方针,三次成功反围剿,使红军和根据地再次得到很大发展。红色中华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极端款南的条件下,经过艰苦的斗争,使农村革命根据地日益扩大和巩固起来。根据地政权建设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最终成立各级苏维埃政府。中华苏维埃工农兵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31年11月的此次会议上,选举产生了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通过了《宪法大纲》《土地法》《劳动法》《经济政策》等文件,选出了由63人组成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在苏维埃政权下,劳动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真正做了国家的主人,他们的经济生活由于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和国民党统治下的种种盘剥,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根据地军民在进行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进行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建设,创办了《红色中华》《红星》《斗争》等许多报纸杂志。遭遇挫折1931年9月18日,一件关系中国命运的大事件突然发生了。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这天深夜,根据不平等条约面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突然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第二天,日军侵占沈阳、长春等20多座城市。四个多月内,黑吉辽三省全部沦陷,东北人民陷入亡国惨痛之中。两党政策南京政府确定的基本方针是求和。中国共产党从“九一八”事变起就坚决主张对日抗战。中共中央对外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反对日本的侵略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此期间,国民党继续坚持不抵抗政策,并对中共红军发动了第四、五次围剿。迫使中共红军开始进行长征。万水千山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这首《长征》如今已家喻户晓。它以磅礴的气势,真实而形象地再现了红军长征这一气壮山河的壮举。长征中央红军长征在开始时是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被迫进行的。长征开始后,中共中央领导人又犯了逃跑主义错误,并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行动。红军浴血奋战,连续突破四道国民党军队布置的封锁线,但也遭到惨重的损失。在抢渡湘江后,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从8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遵义会议1935年1月,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遵义会议”。会议决定了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负责全军军事行动,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经历千难万险,在毛泽东、朱德、任弼时、贺龙等领导下,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共赴国难华北危机在中共中央率领红军北上到达陕甘边区前夕,日本侵略者利用国民党统治者的不抵抗主义,加紧了对华北的争夺。同时又策划所谓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并向华北大举调兵。开始实行华北特殊化。中国民族危机更加深重。
本文标题:中国共产党历史简明读本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283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