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老子》这部书我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可是每当朋友问我:老子思想核心是什么的时候,我的脑子总是暂时的一片空白,难以对答如流。然而,我却无时无刻不能感觉到他的存在、他的智慧和他的力量。我在选修“管理思想史”这门课时,老师又问起了跟朋友同样的问题,我仍然是木讷忘言。于是,又重读了数遍《老子》,本欲寻找老子的真谛究竟在哪里,没想到那里面原来字字珠玑、句句真言,难怪我总是不能一语以概之呢!有感于此、同时也感于中国MBA之方兴未艾,尝试做此读后感与同学们分享。我对老子的理解经过了大致三个阶段的发展。首先是“宇宙论”阶段,是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刚刚接触到老子思想,惊讶于老子对宇宙万物的生成理论与现代物理学的最新发展竟然如此的相似,从形上层次来说,老子的思想更深邃、高远,比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等等。第二阶段是“修养论”阶段。这一阶段可分为两个子阶段:消极出世阶段和积极入时阶段。前一阶段是在生活低潮期对老子的理解,认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只有“绝学”(当时理解为不学习),才能无忧;还有对“委曲求全”和“不敢为天下先”等思想的消极曲解等等。后一阶段是在人生的高潮期,对于老子修身养性的思想有了更积极的理解。当时我从消极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再看老子,发现原来以前的理解是那样的片面与浅薄。老子“委屈”,是为了“求全”;老子“无为”是为了“无不为”;老子“不争”是为了大“争”;老子“后其身”是为了“身先”……原来老子是在告诉我们一个安身立命的大智慧!对老子理解的第三个阶段,就是他的“治世论”思想。对老子思想的研究,只要你再往深走一步,就会发现:老子思想其实不仅仅是教人如何明哲保身,而是更注重于去伪求真、弃恶扬善、救世治国、匡扶天下。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治大国,若烹小鲜”;“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等等。老子还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就是从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领悟中发现这个“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之“大道”的。下面我想从两个方面简要地阐述老子思想对于中国MBA阶层的启示和指导作用。老子与MBA修养中国工商管理硕士(MBA),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新兴群体,开始逐渐从盲目的追逐走向理性的思考;开始从混文凭,走向真正的MBA。然而,真正中国的MBA究竟应该是一个什么样?中国MBA的核心竞争力究竟在哪里?很多同学并不清楚。有的同学盲目悲观,认为土MBA肯定不如洋MBA;有的同学抱怨校方的教学计划或师资力量的局限性;更多的同学则是在用一种想象的模式(这个模式或者来自书上或报刊上看来的西方MBA经验;或是学校以某种方式引导而来的),努力地塑造着自己。他们认为,MBA应该西装革履、乐观自信、精通西学、熟练外语、勇于创新、乐于竞争、强于推销、不惧风流、敢为天下先,云云。似乎只有这样,才算一个“标准”的MBA。我并不想否认这些同学追求的价值观,我只想说,中国MBA既然是中国的,就不可能脱离中国的文化大环境;既然是常新的,就不应该是千人一面的。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时候,看看老子无疑是极有帮助的。1.职业道德作为将来的职业经理人,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老子所谓的道德是什么呢?“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就是说最高的道德不是那些自恃、炫耀、标榜、甚或利用所谓“道德”的道德,而是发自内心的、顺乎自然的道德。前者是下德,是以无德;后者是上德,是以有德。也就是“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应用到当今社会,就是要大力弘扬职业道德,避免虚伪的理想的不切实际的所谓“精神道德”。中国人已在这种“伪道德”氛围中沉溺得太久了,是清醒的时候了。人们只有遵守着各自的职业道德,才能各安其位、各尽其份,达到上德之境界。2.上善若水什么是善?如何才能做到“善”?MBA的“善”又是什么?“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如果说西方MBA善的标准是“火”,那么我们中国MBA善的标准就应该是“水”。前者热情向上、充满活力、咄咄逼人、来势凶猛、给万物以热量;后者则温情脉脉、蕴涵潜能、谦虚谨慎、避实击虚、润万物于无声。“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难道不正是我们新世纪中国MBA应该努力去追求的吗?选择一个有前途的地方住居发展;心胸要保持澄静宽广;待人接物要真诚相爱;说话要遵守信用;为政或做管理要精简治理;做事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所长;行动要把握好时机。3.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前段时期,有活跃的MBA同学提出要用“敢为天下先”作为该班的口号。他认为只有这句话才足以显示北大MBA的精神面貌和境界。大多数同学并不能同意他的这一说法,我个人也不敢苟同。有一个基本的疑问就是,所谓“敢为天下先”是“敢为天下先‘忧’”呢?还是“敢为天下先‘乐’”呢?抑或是“敢为天下先‘行’”如果是先忧,自然会得到群众的同情甚至是尊敬,只不过会苦了自己。国有企业改革需要人才、西部边远山区也需要人才,如果你毅然前往,当然是好,但这种精神境界是否可信、是否必要、是否最充分地配置了社会资源、是否真正表达了口号提出者的心声,我们不得不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再者,如果是先“乐”,准备毕业后找最好的最赚钱最有发展机会的工作,视自己为天之骄子,视别人如草芥毫末,宣扬的结果必然是处处受敌,怨声四起,求乐不成反生悲。还有,如果是“先行”又会怎样呢?先行未必先至。如果“不知常妄作”,必然是“凶”多吉少。老子的智慧是什么呢?“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并不是不想为天下先,也不是不能为天下先,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畏惧”。因为“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又因为“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还因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昔刘备三辞徐州牧,正是基于同样的畏惧。但是,这种畏惧并不影响圣人终成天下先。因为“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刘备尽管曾经固辞徐州牧、又辞荆州牧、后辞益州牧,然最终还是成就了蜀汉王业。4.无用之用世人皆知有用之用,不知无用之用。当今中国的MBA更是沉迷于有用之用,忽视无用之用。这一点可从部分MBA同学对历史的忽视、对民族文化的轻藐、以及对美国文化的推崇、对眼前利益的看重、对物质利益的盲求等现象中,窥见一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学习西方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经济学思想,对于一个经济落后的中国固然十分重要,然而脱离中国的历史和环境,片面的跟踪、拷贝和移植,必然是囫囵吞枣,不得其用。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看似过时无用,其实蕴含着大用。纵观世界华人富豪的致富秘诀、以及亚洲日本和四小龙的起飞经验,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一点。所以老子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诞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就是老子关于无用的智慧。5.抱一为天下式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信息爆炸的说法就出现了。现在,随着Internet的触角遍布全球,信息的爆炸,已不再仅仅是一个遥远的口号,而是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现实。作为中国新兴的MBA阶层,更是没有选择地卷入了这场全球信息化的漩涡中。在北大,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每天都有新的信息在涌入校园,如何才能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把握住方向而不至于迷失?我想还是老子给了我们最好的启示。老子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而聋;五味令人口爽;……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认识到纷繁庞杂的信息中有很多假象,是非常重要的。“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所以,尽管世界多变,信息倍增,我们仍然要坚持信念,要知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6.慎终如始由于社会的信息化、现代化,各种刺激与诱惑,从四面八方左右着人们的视线。作为一个现代中国人,尤其是MBA,多少都有一些浮躁。这种浮躁情绪是时代变动时期必然出现的现象,我们没有必要大惊小怪,更不必逃避。然而,如何在这个变动的世界里,保持自己的本色,并且完成自己的事业呢?老子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还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由此观之,作为一名中国的MBA,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脚踏实地、戒骄戒躁,认真地做好手边每一件小事,并且能够持之以恒,方能终成大器。老子与企业管理MBA阶层的主要舞台就是企业,他们将成为企业职业经理人队伍中的重要力量,甚至是主流力量。如何管好一个企业,是摆在每一位MBA面前的基本问题。老子虽然生活在两千年前,对现代企业制度一无所知,然而,他对于管理的直觉洞察,对于我们思索现代企业管理仍然具有深远的启发意义。1.无为而治毋庸置言,无为而治无疑是管理艺术的最高境界。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相对“无为”是“有为”,在管理一个企业时,“有为”的含义利用老子的思想诠释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理解:(一)指令性计划。领导期望自己能够筹划国家或企业的所有事情,同时也能预见和控制所有变化和风险;(二)领导思想浮躁易变。在变化的环境中,不能很好地把握方向,经常性地变动自己的方针政策;(三)领导忙碌于琐碎的日常性事务;(四)领导贪欲太强,个人的私利高于国家或企业的利益。试看当今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大量因为“有为而治”造成的严重后果。建国后,高度集中的统制经济使得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八十年代初的企业家,绝大部分已消失在新世纪的视线里,因为他们难以在经济转轨的大变动时代把握好自己的方向,盲目注重多元化经营,忽视内功修炼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终至事业夭折;至于领导忙部属闲的现象,在多数企业中更是屡见不鲜。这些领导成天忙于事务性工作,根本无暇去考虑关系企业长治久安的战略方针,怎能不终归失败;至于贪官污吏等腐败现象,更是民怨沸腾、群情激愤、社会动荡的直接原因之一。现在,我们要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借助市场“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和配置社会资源,通过各种资源的自动有效配置,充分调动民众的力量,先民富后国富,这难道不正是“无为而治”思想的有效运用吗?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合乎“大道”的不归路。2.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如何才能做到无为呢?如何才能赢得民心呢?“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之,吾亦善之;德善。”作为企业的高层领导,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有私心。领导是企业的舵手,他的心是属于企业的,属于企业也就是属于员工的,所以他不应该有私心。“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领导即使有所谓的“私心”,也应该是以员工的“私心”为基础,通过有效的方式将两者结合起来,转化为企业追求的“公心”。不顾及员工的利益,片面地追求个人的利益,注定要失去民心,失去民心就必然使事业不成,事业不成,个人的利益也就永远也无法达到。3.袭明何谓“袭明”?“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这个原理其实和西方经济学中的“帕雷托最优”原理不谋而合。我理解老子的意思就是,要是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最终达到人力物力的最佳配置和利用。“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也就是说,对于优秀的人,可以让他们承担更适合的挑战性工作,并且带领较不优秀的人一起工作;对于较差表现的人,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培养,另一方面要作为反面的镜子,供优秀的人借鉴,以免他们重犯。然而,许多领导却做不到“袭明”。任人唯亲、论资排辈、用人不当、不敢放权、放任自流、主观偏见等错误的用人思想,使得许多企业真正的人才因抱负得不到施展而流失,小人却留在重要岗位上跳腾。再看国有企业资产的浪费,同样令人触目惊心。巨额的投资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因为从一开始就没有人认真
本文标题:《老子》与MBA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30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