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行走建筑——六十年代与我们(观筑)
六十年代与我们为什么是六十年代60S大事记1961年柏林墙建立1961年美国发动越战1962年古巴核弹危机1966年中国文化大革命1966年法国五月风暴1968年布拉格之春1969年阿波罗登月大变革时代1961年柏林墙建立:东西两大集团的对峙阿波罗登月:技术乐观60S思潮朋克摇滚嬉皮士新浪潮波普艺术消费文化情景主义存在主义垮掉一代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个性解放、文化平等WoodstockRockFestival——伍德斯托克音乐节1969约40万嬉皮士聚集在伍德斯托克波普艺术通俗文化波普艺术通俗文化消费文化情景主义消费文化景观都市,“它是少数人演出,多数人默默观赏的某种杂技或表演”(居伊德波)情景主义新巴比伦计划康斯坦特情景主义新巴比伦计划康斯坦特消费文化情景主义后现代:对于宏大叙事单一世界观的拒绝。如:现代主义力量倾向于让地区、宗教、民族的差异模糊,后现代关注的恰恰就是这些差异60S建筑六十年代大师:偶像的黄昏Frank·Lloyd·Wright1867年6月8日-1959年4月9日WalterGropius1883年5月18日-1969年7月5日LudwigMiesVanderRohe1886年3月27日-1969年8月17日LeCorbusier,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六十年代活跃的建筑师:康、斯卡帕、斯特林、文丘里、罗西、丹下健三、迈耶、巴拉干、西扎等六十年代学生:库哈斯、伊东丰雄、努维尔、包赞巴克、霍尔、皮亚诺、安藤、梅恩、卒姆托等理论1961年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Jacobs,Jane(1916-2006)视点从宏观回到个人的亲身体验、感受、直觉,重拾日常生活的礼仪与社区人际关系。推崇:邻里社区,新旧建筑并存,多样性风格,寻求将不同元素并置,而非连续统一,城市活力。推动美国城市郊区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交通、通讯和能源等方面的进步、经济结构的变化、联邦政府住宅政策以及黑人等少数民族在城市的集中等。因此,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美国城市郊区化的速度开始加快,而战后至50-60年代呈爆炸式发展,到70年代初,美国基本成为一个郊区化的国家,同时,郊区人口的异质性不断增强。在人口郊区化的同时,美国的制造业、商业、服务业乃至办公业也迅速向郊区转移,到80年代初期,美国郊区的就业已经将近占全国总就业的一半,而在某些大都市区,郊区就业已经超过中心城市,郊区越来越表现出明显的城市性特征。(SuburbanizationoftheUnitedStates)中心城市拥挤、人口密度大、工业污染严重、交通堵塞多样混合的解决理论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1966)开启了人们对功能主义的批判(批判主要对象是缺乏想象力的现代主义),引导人们注意现实社会日常生活主张:•LESSISBORE•注重历史元素、材料和历史寓意的复杂运用罗伯特文丘里《城市建筑学》1966年阿尔多·罗西(AldoRossi)•面临的是受战争破坏及重建的欧洲城市,历史在这里不曾断裂。•反对幼稚的功能主义者,建筑不是简单的形式追随功能•建筑(城市)并非简单技术决定论,它无法忽视城市中的建筑、历史、城市形态、街道网络及个人故事、记忆。•数千年的欧洲城市的成长过程,虽时间变化却适应不同的使用,关注建筑类型如何参与城市形态结构的演化威尼斯世界剧院•1979•意大利,威尼斯•临时剧院一个建筑结束和想象世界开始的地方——罗西•建筑必须反映它所在城市的传统•任何建筑总是与城市相关联的,并以某种方式表达城市的文化背景,甚至关系到城市的性质•尽管在最衰败的时期,城市也并没有真正死亡,而只是出于一种惊恐状态•城市本身就是市民们的集体记忆,而且城市和记忆一样,与物体和场所相联哈桑法特希(hassanfathy)记录埃及30年代新古尔纳村建造过程,认为:•新技术与本土需求的不匹配•新工艺无法在本土实现•新工艺给本土工艺的巨大冲击理论服务穷人的建筑(thearchitectureforpoor)1969第一二世界国家建筑实践60年代主流建筑界SOM(1936~)Mies(1886-1969)美国主流建筑界在50-70年代致力于国际主义样式的建筑实践。主要表现在办公楼和其他高层建筑,展开一轮又一轮的高度竞赛。突出的特色是:钢筋、混凝土、玻璃材料的广泛使用框架结构、拒绝装饰。大多呈现盒子的状态。平屋顶、无个性特征。“anonymousglassbox”建筑形式追求均衡、规则,井然有序。Seagrambuilding,NewYork,LudwigMiesvanderRohe(1958)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NewNationalGallery)•1962-1968•德国,柏林•美术馆Skidmore,Owings&MerrillLLP(SOM)SOM'sfoundingpartners—LouisSkidmore,NathanielOwingsandJohnO.Merrill.;1936年在芝加哥成立擅长高端商业建筑、办公,som在战后成为美国现代主义的一面旗帜。LeverHouse1952JohnHancockCenter1969100F344m当时建成时世界第二高searsTower1973108F442m世界第一高20年1962ThePrioryChapel,St.Louis,Missouri,UnitedStatesHOKNBBJ1966SafecoPlazaTowerheEdwardA.GarmatzFederalBuilding1960ATKLGENSLERBoston,MA.TheJohnHancockTower,c.1968-76HenryN.CobbofI.M.Pei&Partners60层、240mMITChapel1955埃罗·沙里宁1910-1961路易斯康1901-1974罗马小体育宫•1956-1957•意大利,罗马•体育馆•6000-8000座•奈维尔都灵劳动宫•1959•意大利,都灵•展览馆•25000m²詹姆斯斯特林:莱斯大学工程馆伍重悉尼歌剧院(1956-1973)汉斯·夏隆(HansBernhardScharoun)柏林爱乐音乐厅丹下健三谷口吉郎筱原一男乌托邦覆盖曼哈顿的大穹顶*1962大地防尘罩-防止核弹误摄1.8miles1miles加固金属丝抗震玻璃过虑空气能变透明富勒(1895-1983)保罗索莱里(PaoloSoleri1919-2013)生态建筑之父赖特的弟子出生于意大利,1956年移民定居美国arcology”(architecture+ecology)早年研究桥和住宅60年代后致力于以生态为核心的的城市规划研究试图寻找一种建筑+生态的全新建筑观念以技术为主题、美学的、精神化的、生态性的上帝之城城市乌托邦CITYINTHEIMAGEOFMAN(1969)70年开始建设ArcosantiCosanti+architectureCITYINTHEIMAGEOFMAN(1969)Arizona5000人城市+生态紧凑的、完整的、自给自足的城市不同于郊区城市无限制的蔓延传统上的生态城市是指设计一个超大结构的建筑,人口高密度。生态城市不仅仅是个大型栖居地,同时能够提供自身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的能源和资源:包括电、气候控制、食物生产、空气和水的净化、污水处理等。为这里人们提供所有这些服务。同时不与任何城市市政设施连接,始终保持独立运作并可持续发展。Arcologies理论的提出是为了减轻人类对环境造成的日益的影响以致破坏。1970年,开始在沙漠之中建设arcosanti,一个城市实验室,计划能容纳5000人,战士一些力方法来提高城市生活,并减轻人类对地球的破坏。绿色城市阿科桑蒂(Arcosanti)荒凉地带里的理想国1970年开始兴建综合完整而又紧凑的乌托邦城市与传统郊区(suburban)城市形成不同Suburban:资源浪费人与人之间被隔离无法形成社区Arcosanti:土地、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archigram阿基格拉姆小组:可变动、行走城市、插入城市、瞬间城市;消除对场所的依赖。常见主题:日常生活、身体、可移动性、选择自由奥地利格拉茨美术馆KunsthausGraz,徜徉于老城中的“巨虫”设计师PeterCook2000年开建,2003年完工,高达2300万的投资TEAM10(1954年1月召开的CIAM十次大会的准备会议)对雅典宪章(城市四大功能分区:居住、工作、娱乐和交通)的反对,提倡以人为核心的城市设计思想:建筑与城市设计必须以人的行为方式为基础,其形态来自于生活本身的结构发展。Archizoom(建筑视窗)和Superstudio(超极工作室)成立于60年代中期的佛罗伦萨大学,他们认为:现代主义信奉的理性主义、功能主义无法应对新的社会状况。要形成新的批判的文化语言和主题,必须像波普艺术家那样面对现实,从庸俗的大众文化和生产、消费的逻辑中汲取灵感和力量,重新塑造建筑学的价值体系。它们所表现的场景既不优美和谐,也不是任何现在或未来的景象。他们采用了现代主义“机器美学”、“机能理性主义”的形式,并将其推至极致,从而形成一种荒谬的反讽。他们的目的不在于建立新的语言,而在于消解。ARCHIZOOM无终结城市(No-StopCity)城市建筑外表毫无差别,仅作为景观的对立存在,表达现代城市危机的体察,现代主义理性规划系统下按照纪念性和视觉美学手法加以演绎,达到一种荒谬和反讽。SUPERSTUDIO挤压纽约计划用巨大的白色立方体来占据城市和自然,这是一种以近乎专制的权威姿态去霸占空间的反乌托邦构想。新陈代谢•新陈代谢1960——世界设计大会——康的形式与设计的演讲•1964年东京奥运会——丹下的代代木体育馆•新陈代谢1970——世界博览会——丹下领导下新陈代谢的最后集体亮相矶崎新第三世界现象对功能主义立场的不满,由1964年MOMA展出《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在美国对于非建筑师设计的无名建筑的兴趣,常常是以自然形式和自然材料为基础的。60年代的主流之外建筑界LuisBarragan(1902-1988)1902年,出生在墨西哥1923年,大学毕业1927年,在墨西哥开始建筑实践1976年,MOMA展览他的作品1980年,普利茨克建筑奖1988年,去世巴西利亚规划1956巴西利亚规划是现代城市规划运动的巅峰,也是一个转折点,它在宏观上产生美,但其规划尺度却极其不符合人居与步行的习惯。建成以后,巴西利亚出现了两个世界,一个是政府机器和大企业所在的纪念碑式的城市,另一个是边缘自发形成的贫民区,它的居民为“光辉”的高层城市提供服务。即便如此,巴西利亚的建筑吸引了国际的关注。1987年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柯布西耶式住宅、工作、娱乐、交通四大部分OscarNiemeyer1907-20121956年至1961年担任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的总设计师1988年尼迈耶被授予普利茨克建筑奖巴西建筑师,拉丁美洲现代主义建筑的倡导者。受柯布西耶影响喜欢曲线人为创作的直线,生硬、僵直不能吸引我,吸引我的是自由和有感情的曲线,整个宇宙是由曲线构成的。总统府1957OscarNiemeyer1907-2012PauloMendesdaRocha保罗.曼德斯.达.罗查1928巴西建筑师保罗.曼德斯.达.罗查(PauloMendesdaRocha)为2006年建筑普立兹克奖的桂冠,成为继OscarNiemeyer之后,第二位获奖的巴西建筑师。巴西式的粗犷主义BrazilianBrutalismthepaulistaoathleticclub,1958,saopaulo,brazilClorindoTesta(1923-2013)克洛林多·特斯塔意大利——阿根廷阿根廷现代主义建筑以及野兽派艺术的领导者BancodeLondresyAméricadelSurHeadquarters1966ClorindoTestaNationalLibraryoftheArgentineRepublicmariorobertoalvarez马里奥罗伯托阿尔瓦雷斯1
本文标题:行走建筑——六十年代与我们(观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458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