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自考笔记考场专用00451教育经济学
00451教育经济学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第三章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第四章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第五章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第六章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第七章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第八章教育投资来源及分配第九章教育投资比例第十章义务教育投资第十一章教育成本第十二章教育经济效率第十三章教育规模经济第十四章教育经济效益第十五章教师的劳动及其报酬单项选择题1.1.我国研究教育经济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1.2.日本学者认为,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从➜投资角度1.3.欧美学者认为,教育经济学是研究➜人力资本理论1.4最早用统计方法研究教育的经济意义的论文是➜《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1.5.被西方认为是教育经济学的第一篇论文是➜《人力资本观》1.6.根据恩格斯的论述,教育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1.7.教育领域内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在数量上的对比是➜教育经济效益1.8.一个国家地区或单位向教育领域内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是➜教育投资1.9.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是➜教育经济效率1.10.马克思认为不属于生产劳动范畴的是➜自我服务的劳动1.11标志教育经济学学科萌芽起点的论文是过物的作用,对人的投资超过对物的投资的观点,也是可取的。③人力资本理论十分重视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这对于探讨人口问题、劳动力结构性就业和人才质量问题是有意义的。④人力资本理论把教育投资作为人力资本的核心的观点是合理的。(5)局限性:①人力资本理论把一次都资本化了,具有阶级局限性的一面。②人力资本理论强调教育程度对劳动者工资收入水平的影响,这是不切实际的。③人力资本理论把数量分析完全脱离开生产关系的制约,抹杀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基本观点是不可取的。7.1怎样使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更具活力。(1)为了使高等教育结构更具活力,学校网点布局向着合理方向发展。(2)为了使高等教育结构更具活力,高等学校正向着多层次化方向发展。(3)为了使高等教育结构更具活力,合理的专业学科体系正在建立。7.2试论确定教育投资总量的原则。(1)上限与下限原则。(2)规模与速度原则。(3)经济政策与物价水平原则。(4)受益与能力原则。7.3试分析影响教育投资比例的因素。教育投资比例的确定要受到社会各种因素影响,其中社会经济、人口、科学技术以及政治等因素,都对确定教育投资比例有制约作用,因此在研究确定教育投资比例时,必须全面分析各种因素。(1)经济因素。一个国家教育投资比例的大小,首先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程度与速度,这是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物质前提与客观依据。在考虑确定教育投资比例时,还必须注意到经济实力的承受能力与可能程度,实事求是地要求追加教育投资的增长比例。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对教育投资比例会提出必须超前增长的要求。(2)人口因素。A社会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影响着教育投资比例和增长速度。人口数量绝对值大,一般来说,受教育的人口绝对量相应增大,要求教育投资比例增大。B人口分布的密度,对教育投资比例也有影响。人口密度稀疏、分散,学校规模容易过小,学校布局难以合理,平均每个学生培养费用就会提高,所需要的教育投资比例就会相应增大。C人口年龄构成也是人口对教育投资比例影响的一个方面。适龄教育人口越多,教育投资比例相对来说就越大。7.4试论提高教育经济效率的途径。影响教育经济效率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人力资源配置,包括物力资源配置和学校规模。通过教育改革是提高学校办学效益的根本途径,具体来说,主要途径有:(1)正确教育投资的宏观决策。正确教育投资的宏观决策是提高教育投资使用效率的外部条件。(2)改进和完善教育投资的管理体制是提高教育投资使用效率的前提。(3)建立最佳的人力、物力结构,充分发挥学校规模的效率是提高教育投资使用效率的基础。(4)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是提高教育投资使用效率的关键。(5)实行人才培养的成本核算提高教育投资使用效率的具体方式。总之,在提高教育经济效率问题上,要加强物质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人的问题上,通过制度建设,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素质。7.5试述规模过小对办学效益的影响。【1】教育规模经济:教育资源投入,学生人数增加的比例大于单位学生成本增加的比例,就是教育规模经济。教育规模不经济:学生人数增加的比例小于单位学生成本增加的比例,即教育规模不经济。(2)当前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适当使用,按目前状况是不适度,其规模过小,又分成过小成长型、过小稳定型、过小萎缩型。(3)优缺点。缺点:①规模过小使得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不能获得适当运用。②由于规模过小,人力、物力有限,不宜安排适当的教育机会。③由于规模过小,在决策上得到重视。④由于规模过小萎缩型,人叫不断减少,难以获得新的投资。优点:由于规模过小,师生接触机会增多,从而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4)改进策略:①了解未来规模增长状况,在此基础上,对规模过小成长型要适度增加投资,使其规模逐步扩大。②重新划分学区或并校,对规模过小萎缩型,一是淘汰,二是增加额外补助。7.6试述规模过大对办学效益的影响。【1】教育规模经济:教育资源投入,学生人数增加的比例大于单位学生成本增加的比例,就是教育规模经济。教育规模不经济:学生人数增加的比例小于单位学生成本增加的比例,即教育规模不经济。(2)当前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适当使用,按目前状况是不适度,因其规模过大,衍生了人际关系疏离与行政僵化。(3)优缺点。缺点:①规模过大,使得管理不方便,降低了管理效率。②规模过大会衍生人际关系疏离和行政僵化。优点:学校得以表现课程及活动功能的多样性。(4)维持现有规模不再扩大;充分运用已有的固定投资。7.7论述教育经济效益计量的困难和意义。教育经济效益在计算上只能求得近似值,计算不会十分准确。其主要原因是:教育经济效益并非独立存在,它体现在劳动者身上,它的收益是与劳动者的报酬混杂在一起的,因而难于准确计量:教育投入不直接作用于物质产品,而是作用于人,因而物质产品交换不能直接与教育投入价值比较来计算,而是通过教育成果来计算经济效益,教育成果的计量本身就十分复杂,很难准确确定一级教育水平比另一级教育水平会增加多少经济效益;再加之人的劳动能力是与人的工龄、年龄、性别以及思想和身体紧紧相关联的,很难准确计算教育单独经济功能;还有教育具有双重职能,既有促进生产发展,增加经济收入的职能,又有提高人们精神生活的作用,二者很难截然分开。就目前情况来看,世界上还没有人能够准确无误来计算出教育经济效益的精确数据,大多是近似怀、概算性的计算。尽管如此,但世界各国教育经济学者都在努力攻克这一难题。7.8如何考察教育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贡献?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称单位时间内消耗的劳动量。教育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从单项指标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1)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对完成生产定额的影响。(2)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对掌握新工种、新技术和提高技术等级速度的影响。(3)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对提出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数量和水平的影响。(4)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对生产技术水平的影响。(5)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对产品质量的影响。(6)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对设备完好率的影响。7.9试述萨卡普洛斯计量教育经济效益的规律性结论对我国的启示。(1)教育经济效益:是指教育领域内的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做出数量上的对比。(2)萨卡普洛斯用“费用-效益”方法得出计算经济收益的三个规律性结论。(3)三个规律性结论:①在一般情况下,教育投资的收益率高于物质投资的收益率,也高于通常银行的利率;②发展中国家教育投资的收益率一般高于发达国家教育投资的收益率;③研究比较分析发现,初等教育的收益率一般高于中等和高等教育的收益率。(4)对我国的启示:教育投资的收益率高于物质投资的收益率,在现在经济发展中,知识、智力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教育又具有迟效性的特点,因此教育应当优先发展。8.0.规定教师工作量的原则及现实意义。(1)教师工作量的现实意义:教师工作需要计算工作量,规定教师工作量是组织教师劳动的重要手段。因此,应该实施教师工作量制度。它有利于加强教师管理,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有利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提高教师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规定教师工作量应该遵循以下几个主要原则:①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原则。②学校以教学工作为主的原则。③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依据的原则。总之,规定教师工作量对教师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科学全面的工作量有助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但教师工作量包含质和量两个方面。如果教师工作量规定的不科学、不全面,也会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8.1如何提高教师劳动效率?(1)教师劳动效率是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在一定时间内所取得的教育成果,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教师劳动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水平。(2)影响因素:①学校现代化设备是必要条件;②教师素质是决定因素;③学校管理水平是关键;④教师的物质生活、待遇是重要组成部分。(3)提高教师劳动效率要做到:①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用现代化设施装备学校。②提高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③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④改善与提高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4)总之,我们应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师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高教师的劳动效率。8.2评析新的教师工资制度建国以来,我国教师工资待遇发生了巨大变化,可以说在逐年提高,特别是制定新的工资制度以来,老师工资结构和内容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一变化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但也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8.3学校为什么具有佣工主体权?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师资配置的基本方式是市场,其关键是教师自由流动。在师资市场上,市场主体就是教师劳动供求双方的利益主要。教师劳动力的供给者就是教师职业的选择者。教师劳动力的需求者则是学校通过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等建立师资市场的进入和退出机制。(2)学校因地方财政状况,校办产业社会集资、管理水平等原因,拥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因而具有相对独立的法人实体地位,此地位要求佣工自主。(3)学校作为全额事业单位,在行政方面,具有事业法人地位,因而在一定方面和一定程度上符合市场主体地位,享有基本的劳动人事权,最主要的是教师的招聘和任用权。(4)学校在享有教师招聘和任用。8.4计算题:某国1990年劳动者人数是6920万人,国民收入是3500亿美元2000年劳动者人数是8800万人,国民收入是5020亿美元,国民收入中约80%用于支付工资。①求2000年实际人力贡献比按传统方法计算的人力贡献的增长额。②分析增长额产生的原因。8.5(1)A.3500*80%=2800亿B.5020*80%=407.亿C.2800÷6920万=4046美元D.407.*8800万=3570.48亿美元E.407.-3570.48=8亿美元(2)重点考点✤属于部门经济学性质的学科.✤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以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并且要用数量的形式来表示的一门边缘学科.✤学科的主要任务研究教育的社会经济价值;研究教育领域内基本经济规律所起的作用和所表现出的特征;研究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相互关系;研究教育投资,教育经济效率和教育经济效益的定理,原则,计算模式和数量指标;研究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学科研究的意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变革人们传统的教育观念;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教育科学数量化,防止教育工作中的盲目性,随意性,提高教育效率;为科学地制定教育发展战略及规划提供依据.✤学科基本概念经济;教育;教育投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和单位,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向教育领域内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及其货币表现);教育经济效率(指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之比,即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教育经济效益(指教育领域内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
本文标题:自考笔记考场专用00451教育经济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597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