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人员配置模型在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人员配置模型在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作者:魏民,甘柳,WEIMin,GANLiu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长沙,410076刊名:经济研究导刊英文刊名:ECONOMICRESEARCHGUIDE年,卷(期):2009,(28)被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8条)1.郭庆松.申林人力资源测评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20022.李卫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双向选择模型[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02)3.王丽萍能岗匹配的方法基础2002(02)4.肖鸣政试论人力资源配置及其作用模式2001(04)5.肖惠海.邱真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和制度定位[期刊论文]-价格月刊2007(08)6.周月书.董晓林.檀文论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期刊论文]-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6(03)7.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18.HillRosemaryHumanresourcedevelopmentinsmallOrganizations2002(24)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尹开会商业银行绩效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2006针对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后对绩效测评的需求,本文在继承现有的“经济增加值”绩效测评体制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针对不同员工和经营对象的绩效测评体系。本文建立了绩效测评体系的数学和管理指标模型,分析了建设银行绩效测评的需求。根据理论分析,提出了等级行评定指标和KPI指标相结合的的方案,并对其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和分析。此套绩效测评体系的建立,可以作为提高企业、员工绩效的重要工具和晋升、培训工作的依据。通过定期测评,也可以使员工自己了解在哪些方面已有提高,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绩效测评为组织的各类人员提供一个畅所欲言机会,有机会揭示出工作中的那些低效率行为,同时还可以帮助员工强化已有的正确行为。绩效测评还是奖励的合理依据。2.学位论文尹春平平衡计分法在商业银行绩效测评中的应用研究2003加入WTO,金融全面对外开放的趋势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全面科学测评银行绩效以正确认识自我、科学指导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增强银行竞争发展能力,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热点.该文首先简要论述了商业银行绩效测评概念的内涵与意义,并在对国内外商业银行绩效测评理论与实践发展及商业银行主要的财务绩效评价模型作扼要评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当前财务业绩评价系统的理论缺陷与实践困惑;随后,文章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平衡计分法绩效测评系统的基本原理、核心思想,并在对平衡计分法的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成长四个业绩评价要素进行深入分析之后,阐述了平衡计分法对中国商业银行塑造战略性经营思维、切实实施银行战略、全面科学测评银行经营绩效的深刻启示意义.那么,中国商业银行如何借鉴应用平衡计分法?该文从中国商业银行应用平衡计分法的前提条件、组织实施单位、应用原则、应用步骤、从战略业务规划到指标体系和平衡计分卡的设计思路,以及平衡计分法与经济附加价值、作业成本法两种财务评价方法的结合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思想和方法上的探索研究.文章最后对中国建设银行运用平衡计分法进行了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成长四个方面的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提出了一个可供商业银行参考的平衡计分法指标体系框架,并分析指出了平衡计分法在中国商业银行应用的现实障碍与突破策田各.3.学位论文王峰平衡记分卡在国有商业银行绩效测评体系中的应用研究2006我国金融市场己面临着全面的对外开放,国有商业银行银行面临巨大的挑战。在这样一个急剧变化的经营环境中。战略管理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生存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探索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战略绩效测评体系,对于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20世纪90年代,平衡计分卡的横空出世把绩效测评推向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更高级阶段,基于平衡计分卡构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绩效测评体系成为当今国内金融研究的热点。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分析总结了银行实施绩效测评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在新形势下,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的先进理论和成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测评方法,有助于国有商业银行集中核心力量,提高运营效率,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然后回顾了国内外商业银行绩效测评理论与实践发展,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当前财务业绩评价系统的理论缺陷与实践困惑。理论上,单纯的财务指标数据无法客观确切反映银行的真实经营状况和未来竞争能力,甚至有导致经营行为短期化的负导向作用。实践中还存在对建立全面科学绩效测评体系的需要与实际操作还只停留在明显缺乏科学性的传统财务绩效测评体系的困惑。第二章,文章介绍了平衡计分法绩效测评系统的基本原理、核心思想,并在对平衡计分法的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成长四个绩效测评要素进行深入分析之后,阐述了平衡计分法对我国商业银行塑造战略性经营思维、切实实施银行战略、全面科学测评银行经营绩效的深刻启示意义。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国内外银行业平衡计分卡研究和应用的情况。国外部分,以美国化学银行和东京三菱银行为例,介绍了西方目前银行业使用平衡计分卡的概况和思路。国内部分对相关文献做了简单的整理并对实践状况做了分析总结。第四章是全文的重点,从我国商业银行应用平衡计分法的前提条件、应用原则、应用步骤、从战略业务规划到指标体系和“平衡计分卡”的设计思路的探索研究。文章最后对中国某国有商业银行分行运用平衡计分法进行了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成长四个方面的关键绩效指标分析,提出了一个可供商业银行参考的平衡计分法指标体系框架,并分析指出了平衡计分法在我国商业银行应用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研究贡献在于结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特殊背景,以现实中某国有商业银行为例,进行了平衡计分卡分析研究,提出了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测评体系的思路和方法,并对测评指标的权重进行了定量研究。4.学位论文温婷商业银行资本配置研究2005本文研究了商业银行资本配置。研究认为,国内银行资本约束的作用目前只是体现为满足监管要求,与国际银行业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风险管理存在不小差距。国内银行在外部环境、组织结构、风险量化技术、系统、人员等方面的条件都不够成熟,很难直接借鉴国外先进银行的资本管理实践。研究指出,当前国内银行主要应该以监管资本管理为主,但他们在资本管理上仍然可以有所作为。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尽量以较小的成本使监管资本总量早日达到国际标准,并积极地对监管资本进行有效管理,建立一套监管资本的配置体系。同时,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大内部经济资本研究力度,逐步创造条件,为今后向经济资本管理阶段过渡做好准备。5.期刊论文张同健.ZhangTongjian国有商业银行信息技术风险控制绩效测评模型研究——基于Cobit理论和Ursit框架视角的实证检验-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银行技术风险控制测评模型的设计是我国商业银行提高信息化建设绩效的前提,而URSIT框架对我国银行业技术风险控制测评模型的建立具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信息系统业务与技术流程的实地调查结果,因子分析可以对测度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供实证性检验,并能揭示我国银行业信息技术风险控制中存在的若干现实性问题.6.学位论文方锋锋某国有商业银行运营绩效测评方法研究2002该文在对国外商业银行实施平衡计分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平衡计分卡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实施的可行性.通过对某国有商业银行绩效测评方法的分析,发现了现行指标体系存在着不足,具有改进的必要性.最后结合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设计了现有条件下国有商业银行的平衡计分卡绩效测评体系,以期为国有商业银行改善经营管理,切实提升自身竞争实力,从根本上改变大而不强的现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7.学位论文丁志勇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研究2007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是指资金在商业银行的资金筹措部门和资金运用部门之间转移时的价格。具体而言,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可以分为两条线:资金收益曲线(VOF)和资金成本曲线(COF),在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之上加上其他价格因素就可以对银行产品定价,因此可以说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是银行对外产品准确定价的基础条件。同时,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不仅仅是一种价格体系,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是一种能够将产品定价、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结合起来的最有效方法,是影响银行系统内各机构的资源配置和绩效报酬的重要因素和调控手段,在银行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已经被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所广泛采用。而我国商业银行由于体制、市场以及自身因素等原因,。。只有很少几家银行采用此方法。但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商业银行运用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外部环境已经基本具备,同时,为了应对外资银行的竞争,采用更加先进的定价技术和管理策略也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必然之选。本文正文部分分为五章。第一章概述主要介绍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涵义、运作体系以及论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实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必要性。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一、外资银行大量进入,竞争加剧;二、《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颁布;三、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四、我国商业银行资金利用效率低下,定价能力不足。从这个四个方面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正在面临着外部经营环境的巨变: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和利率市场化;同时我国商业银行自身也存在着很多不足:资本充足率不足、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定价能力不足等,这些方面的原因决定了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将是我国商业银行下一步前进的方向。第二章的内容一开始介绍了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各种方法和模式,主要介绍了平均成本法、边际成本法和基于现金流量的收益率曲线法。从国际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式的演变来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主要有单资金池模式、多资金池模式和期限匹配模式三种模式。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曲线是在无风险收益率曲线基础上进行风险因素调整而最终形成的,因此本章第二部分重点阐述了构建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曲线的基础——无风险收益率曲线的构建方法。这部分首先阐述利率期限结构与无风险收益率曲线,确定了无风险收益率曲线构建的思路:用国债中的零息票债券收益率曲线来刻画无风险收益率曲线。文章接下来介绍了具体构建无风险收益率曲线的方法。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经济理论模型法,其中又包含均衡模型和无套利模型;第二类为经验模型。经济理论模型法是以严格的经济学假设为基础刻画出无风险收益率曲线,而经验模型则是从实际数据出发,即利用市场上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相关债券数据来估计出即期的无风险收益率曲线。第三章则是在第二章介绍无风险收益率曲线构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构建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曲线的风险调整因素,分别是信用风险因素、准备金成本因素和市场流动性因素。这里的信用风险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而是指商业银行自身的信用风险,是指因商业银行违约而给其交易对方带来的损失及其可能性。准备金成本则是指商业银行因为法定准备金存款而承担的资金成本。准备金的获取是通过普通的筹措渠道,是需要支付成本的,但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没有收益的,这部分成本必须由其他的资本来承担。最后考虑的风险调整因素是市场流动性,商业银行的总行资金管理中心根据业务部门的需要不断的在市场上拆入、拆出资金,资金的价格受到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因此市场流动性也是考虑因素之一。在进行这三个风险因素调整时还必须同时考虑它们在VOF和COF间调整比例的分配。由此最终形成了资金收益曲线(VOF)和资金成本曲线(COF),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曲线构建完成。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曲线构建完成后,第四章重点讨论的是其运用和功能。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产品定价、利率风险管理、绩效测评和政策传导。在产品定价功能中,首先是根据产品的期限特征和现金流特征进行产品分类和处理,以使得金融产品可以直接运用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曲线定价。针对产品不同的期限特征和现金流特征采用不同的处理力法。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运用实现了利率风险在商业银行内部的“对冲”,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总缺口减少,同时内部
本文标题:人员配置模型在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613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