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ppt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概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内容简介1.病因2.临床表现3.辅助检查4.处理原则5.护理病因静脉内皮细胞层具有抗凝作用,抗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的作用。静脉淤血后造成局部组织缺氧,导致凝血酶积聚,并由于细胞的破坏而释放血清素和组织胺,这些物质均可诱发血栓的形成先天性:血栓抑制剂的缺乏,血纤维蛋白原异常,纤维蛋白溶解异常。后天性:组织和细胞的损伤、药物和疾病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临床表现患肢肿胀股青肿疼痛、压痛、发热浅静脉曲张DVT分型周围型:小腿中央型:髂骨混合型:周围型向近心侧发展、中央型向远心侧发展DVT分型DVT的分型和临床表现中央型混合型周围型血栓局限于小腿深静脉丛,表现为小腿肿胀疼痛和压痛,Homans征(+),即将足背屈使腓肠肌紧张时,可激发疼痛。血栓局限于髂股静脉,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和局部沿静脉行程的压痛,可有静脉曲张。血栓弥漫于整条患肢深静脉系统,表现为患肢明显肿胀、疼痛和压痛,沿股静脉行程可扪及条索状肿块,病人行走较困难。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方法,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范围和程度,又可测定深静脉系统血流速度的变化。辅助检查下肢静脉造影诊断金标准;但却是一种创伤性检查,有一定的并发症。早在1942年Homan就指出,静脉造影会导致血栓形成。放射性核素检查是一种无损伤检查方法,通过测定肺通气/血流比值,筛选有无肺栓塞的发生,也适合小腿静脉丛静脉血栓的检测,灵敏度高。血液检查血液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复合物溶解时产生的降解产物,血液D-二聚体浓度测定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处理原则一般治疗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急性期治疗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病情缓解后,可进行轻便活动。离床活动时,应使用弹力绷带或穿医用弹力袜。急性期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凝、溶栓、祛聚等治疗。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达到溶栓的目的。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主要有链激酶和尿激酶。尿激酶应用较广泛。手术治疗髂-股静脉血栓病期不超过48小时者,可做导管取栓术,效果较好;股青肿者则常需手术取栓。慢性期治疗主要是保守治疗,如穿弹力袜和间歇性腿部充气压迫法。休息与缓解疼痛病情观察饮食护理非手术治疗护理休息与缓解疼痛急性期嘱病人10~14日内绝对卧床休息,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幅度过大;禁止热敷、按摩肢体,以防血栓脱落。患肢宜高于心脏平面20~30cm,可促进静脉回流并降低静脉压,减轻疼痛与水肿。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肢疼痛的时间、部位、程度、动脉搏动、皮肤温度、色泽与感觉;每日测量、比较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注意固定测量部位,以便进行对比。饮食护理宜进食低脂、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尽量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内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体位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术后护理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伤口敷料有无出血、渗血;观察患肢远端皮肤的温度、色泽、感觉和脉搏强度,以判断术后的通畅程度、肿胀消退情况等。体位患肢宜抬高于心脏平面20~30cm,膝关节微屈,可行足背伸屈运动。恢复期病人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增加行走距离和锻炼下肢肌,以促进下肢深静脉再通和侧支循环的建立。用药护理遵医嘱应用抗凝、溶栓、祛聚、抗感染等药物对症治疗。药物治疗期间避免碰撞及跌倒,用软毛刷刷牙,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1)出血:是抗凝、溶栓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在应用抗凝血药物期间,观察病人有无创口渗血或血肿,有无牙龈、消化道或泌尿道出血等抗凝过度的现象,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并遵医嘱予以鱼精蛋白或维生素K1静脉注射,必要时输入新鲜血液。(2)肺动脉栓塞:若病人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提示可能发生肺动脉栓塞,立即嘱病人平卧,避免深呼吸、咳嗽及剧烈翻动,同时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健康教育1.保护患肢指导病人正确使用弹力袜以减轻症状。避免久坐及长距离的行走,当患肢肿胀不适时及时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2.饮食指导进食低脂、高纤维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内压升高,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戒烟,防止烟草中尼古丁刺激引起血管收缩。健康教育3.适当运动鼓励病人加强日常锻炼,促进静脉回流,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避免膝下垫硬枕、过度屈髋、用过紧的腰带和穿紧身衣物而影响静脉回流。4.定期复诊出院3~6个月后到门诊复查,告知病人若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平卧或抬高患肢仍不缓解时,及时就诊。
本文标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620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