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家电行业 >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3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3《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3江泽民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从分析文章结构入手,理清全文的思路。探究文章涉及的重要问题,把握全文的内容。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分析全文基本内容和结构,分析整体思路。第二课是。分析局部思路,探究主要问题。教学过程:布置预习。请学生熟读课文,自己解决生字生词。第一课时背景介绍:1998年5月4日,来自国内外各方面的代表八千多人,济济一堂,在首都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庆祝北京大学百年华诞。中央政治局常委出席大会,江总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5月5日刊登在国内各大报刊上,这就是此文。这是1998年国内的一件政治大事。有人说,如果没有北京大学,中国现代史有可能改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北大自始至终高举的大旗。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结构和思路的关系。思路表现为结构,结构隐含着思路。理清思路的方法:第一步:分析结构,归纳大意(前提);第二步。在此基础上,着力探究这样安排有什么道理(关键)。具体研究本文的结构和思路:总体思路:第一步:分析全文的总体结构,归纳各部分的大意。问。请学生划出每段中表示时间的词句或中心句。明确。(详见教材)。问:请同学们在此基础上划分部分,归纳大意:明确:第一部分:(2-5)回顾北大的创建史和新中国成立的艰难,高度评价北大的伟大成就,概括北大的优良传统。(回顾过去)第二部分。(6-11)强调新时期的科教兴国战略,提出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的要求。(直面现在)第三部分。(12-18)对青年学生提出四点希望,号召青年学生投身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寄望未来)第二步。研究三部分如此安排的道理。问。这么安排,是从哪个角度来看问题的呢。(从时间的角度)问。由此可知,本文的总体思路应该是怎样的呢。明确:回顾过去--直面现在--寄望未来小结:布置作业。思考课后思考和练习。第二课时检查字词掌握情况:(略)回顾上一节课关于总体思路的理清,请学生说出理清思路的方法:(略)理清本文的局部思路:问。第二段和第四段可以直接连起来吗。为什么中间要家回顾百年历史呢。明确:a、先请同学们概括各段大意:第二段:北大的诞生;第三段:中国的百年历史;第四段:北大的历史贡献。b、分析这样安排的道理:二、四是在讲北大的百年历史;三是讲中国的百年历史。.总结。校史离不开国史,北大的诞生离不开戊戌变法的大背景,同样,北大的百年史也离不开中国历史的百年。问:为什么把传统和学风放在北大的历史成就之后说。a、写传统和学风的是哪一段。(第五段)写历史贡献的是哪一段。(第四段)b传统和学风与历史贡献哪一个地位更重要。c.总结:从基本方面来看,传统是北大在长期的发展和斗争历程中形成的,所以先说长期发展和斗争历程中的成就,是因为它较传统更为宝贵,这样更合逻辑,即:发展、斗争--成就--成就原因--传统、经验--发扬传统问。在13、14、15、16段中,作者提出了四点希望,为什么要把这四点希望如此排列。换个顺序行吗。讨论、明确。a、四个“统一”的侧重点在哪一方面。(在后一方面)它们分别是什么。(思想修养;社会实践;服务祖国人民;艰苦奋斗。)四者逻辑关系十分清楚,如此排列是非常合理的,而且不能调换顺序。问。第六段为什么要联系到自己呢。(这是现身说法)问。现身说法的用意是什么呢。不但在称颂高等学府,而且希望大学生们珍惜大学时代。问:7、8、9、10段中为什么要从宏伟目标谈起。讨论、明确。a、后几段分别在说什么。8、科教兴国战略;9、大学是生力军;10、要办若干所世界一流的大学。宏伟目标与它们的关系如何。这是从全局出发,大处着眼,一层一层地在收缩。问:9、10段中,为什么先讲所有的大学,再讲若干所大学。明确:a、宏伟目标--科教兴国战略--所有大学都须担当任务--若干所一流大学(包括北大)的特殊任务b、指北大,又不局限于北大,给整个高等教育事业指出了前进的方向。问。第16段中的思路是什么样的。讨论、明确:首先,概括各句的大意:a中心(纲领);b解说中心;c艰巨性;d面临的困难与挑战;e须具备的条件;f具体做法;g结果其次,可概括出思路是:中心(纲领)--应该怎么样--为什么如此--结果如何问。在17段中为什么要讲到建国100周年时的情景。讨论、明确:这在结构上起到的作用是:呼应宏伟目标,并将其具体化。.总结。回顾一下思路与结构的关系及理清思路的方法。解决思考和练习:(略)布置作业。完成本课《课课练》。教后感:《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教学设计3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标题: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730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