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在全市脱贫攻坚第四次推进会议上的讲话0
在全市脱贫攻坚第四次推进会议上的讲话这是一次非常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不仅是一次脱贫攻坚整改推进会,更是一次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讲纪律的大会,主要任务是动员全市上下贯彻落实全省脱贫攻坚第三次推进会精神,切实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痛下决心,背水一战,齐心协力打好脱贫攻坚的翻身仗。刚才,志强市长宣读了考核整改的方案,建玲部长、方波部长和新会秘书长宣读了我市成立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组等几个文件,这几个文件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这是下一步全市脱贫攻坚指导性的几个文件,稍后乔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贯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一、端正态度,自觉扛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们如期完成了年度脱贫目标,取得了一定成效,事实求是讲,各县区在工作中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工作路子和工作模式,同时全市上下尤其是广大基层,也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和先进个人,对全市广大干部所作出的努力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开着门讲优势,关起门讲不足,我们今天的会议是推进会、整改会,不是经验总结会。从上级考核、第三方评估、以及我市自身考核的结果看,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和不足。这次反馈和暴露的问题,各级干部都要端正态度,清醒认识形势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从指导思想和内心深处高度警醒,化压力为动力,通过扎扎实实的整改和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尽快扭转被动局面。一要正视差距,直面问题。今天的会议开到乡、开到重点村,范围比较大,不是对外宣传成绩,所以就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找准、要讲透,否则就谈不上整改。昨天晚上我在考虑,今天的会议要把握一个什么样的基调呢?同志们确实很辛苦,不能总是批评,但是有问题不讲,下一步整改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这一段了解和掌握的情况,以及我们下去暗访的情况看,我觉得差距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指导思想出现偏差。没有把脱贫攻坚当成第一件大事,没有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这个首先从市政府开始,市政府在这一点上没有做到,包括我本人。我来信阳工作近一年时间了,应该说主要精力放在谋划一些事、推动经济发展上下得功夫比较大,而把脱贫攻坚放在了不应该放的位置,这个我已经在市委常委会上作了深刻的检查,所以今天讲这个,各县同志、各乡同志、各村同志不要感觉到委屈。还有就是我们抓典型、抓创新功夫下得比较大,忽视了基层基础工作,或者说基层基础工作用力很不够。二是责任体系不够明确。表现在压力传导有层层衰减现象,而且在某些方面这种现象还比较严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主管扶贫的同志,无论是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工作力度上都印证了这个问题。昨天省里巡视巡查组给我们反馈,在会之后进行的临时测验,明确反映出我们主管领导和分管领导对本县扶贫开发情况了解掌握得不够,某一个县委书记回答他的脱贫村数是50个,实际只有16个,这不是错到姥姥家去了吗?某一个县委书记答他是12000户脱贫任务,实际上是6900户,某一个县长答脱贫户是13328户,实际上是3717户,某一个县参加测试的5名同志答案参差不齐,没有一个是正确的,而且离标准答案、离实际情况相距甚远。“甚远”是啥意思?大家去理解吧。我们的县委书记、县长对贫困户、脱贫户都掌握的是这种情况,你说把脱贫攻坚摆在了应有的位置、抓工作的力度很大,谁能相信啊?再一个就是对形势的判断和把握不准确。这里我不举主要领导的例子,以分管领导为例。某一个县的分管领导认为他们县在考评中属于较好位置,而实际上是比较差的位置,或者是在第三梯队,要求他查找和分析一下本县在脱贫攻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写了一个字又划掉了,后面一概答不上来。所以我们总是认为领导喜欢批评人,甚至认为领导批评的不准确,这些东西可是你自己考的啊?三是政策宣传不广泛,理解不准确、不到位。我们在督查过程中发现这种问题非常突出。再给大家通报一下,这一次随机测试涉及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习总书记脱贫攻坚系列讲话,二是全省脱贫攻坚第三次推进会上书记、省长讲话,三是前一段考核中信阳处在什么位置,啥问题啥原因?四是你那个县啥位置啥原因,五是你那个县贫困村、贫困户啥情况?六是贫户的识别标准走什么程序?七是贫困村、贫困县识别和退出标准。41份答卷平均得分81.73分,最高分是91分,最低分是62分,16位参会的县区主要领导,最高是淮滨的曾辉90分,最低的得73分,我不用再说名字了,也给大家留点面子。16位分管领导中得分最高的是浉河区副区长廖伟91分,最低的是刚才认为他们县应该处于较好位置的那位同志得了66分。我给大家透露一下,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得分最低的是同一个县,这难道是偶然、是巧合吗?9名县区扶贫部门负责人中,得分最高的是罗山县扶贫办主任陈行志和光山县扶贫办主任陈猛91分,最低的62分,平均分77分。县区之间,淮滨县成绩最好,5人都在80分以上,平均分85.6分,其次是光山县,较差的是三个县一个区,区就是我市两个区其中一个,三个县我也不再点名了,平均分最低的是75.2分。我再剖析一下,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包括扶贫部门负责人,对国家政策和标准掌握的不够熟练、不够精确。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指示,只要答出三个要点就能得满分,只有7个人达标,9名扶贫办主任3人得分在70分以下。我知道扶贫办主任都很辛苦,但你连总书记怎么讲的你都不知道,怎么能当好扶贫办主任呢?某一个县扶贫办主任对全省脱贫攻坚第三次推进会精神一无所知,得0分,这个县还是一个比较大的县。对贫困户识别标准两个要点答出来的只有四、五个人,占36.59%,对贫困村、贫困县退出标准,能够答出来的只有淮滨县扶贫办主任王海平,某两个县的县委书记对贫困县、贫困村退出标准不掌握,某一个区的区委书记、区长、副书记把贫困村脱贫标准、贫困户脱贫标准搞混淆了,基本不得分。给大家通报的这些情况,是一个什么概念啊?这些都是我们的5大要员啊,对情况掌握的是这种程度,你工作怎么能做好?测试的卷子我和乔书记都翻了翻,有些简直无法睁眼,犯了十分不应该犯的低级错误,县委书记、县长都答不出来贫困村的识别、退出标准,怎么指导工作呢?实事求是地给大家讲,大前天我在县里暗访,有些东西我也是现学的,比如搬迁扶贫,过去我理解也不准,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理解不透,易地搬迁也理解不透,我过去理解人搬出去就叫搬迁了,所以我对搬迁扶贫政策理解也有偏差,今天就当说出来与大家共勉行不行?这是在领导干部层面,同时相当一部分群众对识别标准、扶贫政策、退出标准不了解,我在下面调研时问了一些人,当然要求老百姓能回答一套一套的也不可能,但最基本的一些东西应该知道。这一段时间,关于扶贫方面的信访问题有所增加,这也很能说明问题。四是基层基础工作不扎实。我想从两个方面讲,一个是精准识别的问题,一个是搬迁扶贫的问题。在精准识别上,我看了很多村,第一个问题是逻辑关系不对应。就是存在问题、帮扶措施、帮扶效果三个方面的对应关系不对。存在问题上不详实、不准确、不清楚。比如我问一些基层干部,某户致贫原因是啥?回答是有病人,再问谁是病人,是户主、配偶、还是孩子?就接不上话了,对因病致贫原因说不清楚。我就给一名基层干部讲,残疾分为很多种,有些可以帮扶,有些只能兜底。比如说少一个手指头是残疾,有一个眼睛看不见是残疾,有一个耳朵听不见是残疾,走路有点拐也是残疾,这些跟瘫痪在床或精神障碍方面的残疾是不一样的。情况不一样,帮扶的措施肯定也不一样。为什么说帮扶措施不精准呢?首先是简单,我看了看脱贫手册,一般填的都是4个字:社会保障、到户增收、教育扶贫。我们把电话问一个贫困户,但这个村总体工作还算扎实的,问现在干啥,回答在外打工,问挣多少钱,回答够花了,一个月有两三千,但脱贫手册上就简单填个务工,这就说明帮扶措施不清晰。其次是帮扶措施跟家庭存在的问题不对应,帮扶措施应该针对家庭缺的方面,瞄准短板来帮扶,而有的缺劳力,却填的是另外一个帮扶措施,应该是雪中送炭,不应该是锦上添花。三是收入情况和帮扶效果、帮扶效果与帮扶措施不对应,收入表与填写的帮扶措施基本对不上,最后是三不对,就是收入情况不是通过帮扶得来的,帮扶不是通过家里存在的问题得来的,基本都有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对照着表仔细看一看,中间有没有逻辑关系,如果说没有针对贫困户存在的问题制定帮扶措施,收入情况又跟帮扶措施没有任何关系,那交叉考核的时候怎么判断、怎么评分?第二个问题是档卡管理不规范不精细。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字迹了草,一个贫困户表中填的名字,我看了半天,还把三个字看错了两个;二是内容简单,家庭存在的问题都是两个字:因病、因残,帮扶都是四个字:社会保障、教育扶贫,等等;三是表述不准,我刚才说了,因病是因啥病?因残是因啥残,帮扶都有啥措施?没有表述准确。四是数字取整,进入贫困户算收入2600,退出贫困户算收入3100,务工收入10000,基本都是整数,我问基层干部,回答说基层这些数字很难算准,你就不能多跟老百姓座在一起好好聊聊天、仔细算一算,很难算准那10000又是从哪来的呢?五是涂改严重,基本我看到了三分之二都有涂改,这样最后验收的时候看到一个枪毙一个,这就是硬伤,有些同志解释说,下一步我们再规范;六是缺项严重,就是很多表格没有填,是不是参加了产业扶贫,是不是异地扶贫搬迁户,都没有填,严格来讲表格设计的内容都要填写,有内容要据实填写,没内容就写无;七是帮扶人前后不一致,驻村干部前后不一致,拿着一个表前后都不是一个人写的,需要贫困户本人签字的地方空的也比较多,还有三分之一都是代签的,这些档卡的不规范是我们去年失分最多的地方,还有的第一责任人都不签字。第三个问题是轨迹不全。比如这次省长来暗访,有些贫困户抱怨,人家是一夜之间致富,我是一夜之间脱贫。当然里面有群众的心态问题。难道那些村干部在脱贫上都没有开会、公示?你的会议纪要在哪儿、公示的东西在哪儿?我也不相信我们驻村干部就没有到贫困户家里去,但你要有工作日志、要有痕迹,而且痕迹管理要贯穿全过程,你开会、公示时要拿个手机拍下来。这些省长都讲过了,都是工作要求,否则人家问你说不知道,这怎么行?第四个问题是应知应会难。跟干部的交谈也发现了基本应知应会不会的问题,省长、书记暗访时候,第一书记和村支部书记说到最后也没说出来当年识别贫困户的标准是什么,乔书记在息县,我在罗山、光山暗访,也发现存在这个问题,第一书记回答嘟囔嘟囔,问到最后也是什么都答不上来。再一个我们走访贫困户,发现一户一档都放在村里乡里,贫困户家里没有这一套档案。然后就是看搬迁扶贫,我们问一个搬迁户,你是怎么搬的,都是什么程序,除了你还有谁是搬迁户?回答不出来。看安置点的时候检查一下设计图纸,一下就搬来一卷子,仔细看设计、户型都不对,最后看施工图纸,施工图纸符合,设计不对施工对,这不都是改过的吗?同志们确实都很辛苦,我首先肯定了同志们的辛苦,都想把事情做好,但是现实情况就是这样。这些问题都是我在下面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感受,还不是一个两个,如果是个例我也就不讲这个问题了。再说搬迁扶贫,明天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扶贫办就要来检查我们光山县、罗山县,我们也下去看了,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一个是精准识别上,我们在理解上是有问题的,什么叫搬迁扶贫,哪些人应该搬哪些人不应该搬?上级说“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地方,这个诗一般的语言怎么去理解?比如房子倒了,没地方住了,这应该叫危房改造,不应该是搬迁扶贫;再一个为什么叫异地搬迁扶贫,从村东头搬到村西头,这能叫异地搬迁?村里面养不活一方人,村头边就能养活了?再看看群众写的申请,一看就是提供的统一模板,这些老百姓的问题,还是折射出我们个人的问题;第二个是搬迁选址“四靠”的问题,现在大家基本上没这个意识,我给基层干部交流,包括县处级的干部,你搬迁点是靠县城、靠乡镇、靠产业园区、还是靠旅游景点,大家在汇报的时候,就没有往这“四靠”上面说,你不“四靠”不就搬错了地方吗?即使“四靠”都靠不住,不还有主体功能区吗?第三个是集中安置比例低,以光山县为例,集
本文标题:在全市脱贫攻坚第四次推进会议上的讲话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73251 .html